浅谈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的启示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国外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各高校都结合自身特点,创建了独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严重不足,导致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意识,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定位也缺乏自信,很容易因受到挫折而感到困惑,无法实现未来的良好发展。基于此,对多个国家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及其特点进行概述,并提出国外的相关教育对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一些启示,以期为我国发展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国外高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26-02
职业生涯规划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到大范围的实施和推广,随之流传至多个国家并成为各国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我国高校教育而言,引进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教育理念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在不断的发展与探索下,相关教育理论及实践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社会各界加强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鼓励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创新探索。我国各高校应结合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重新审视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找到适合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创新方法,从而减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实现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目标。
一、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及其特点概述
(一)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这一理念最初起源于美国,作为发源地,美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并将就业指导作为大学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各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资金投入较大,相关设施及资料十分丰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便捷的就业服务[1]。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各类职业的性质、职业的发展前景、就职难度、职位收入以及对学生职业兴趣的调查、就业技巧的培训等。主要的教育形式为模拟实验、讲座、心理测试、咨询服务等,并且该教育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程度,便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方面的服务。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每一学年的教育内容都不相同。接受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在读的大学生,还包括已经毕业的校友。同时,美国高校具有专业素质较高、数量众多的结业指导队伍,可以实现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服务。在学生毕业后,各高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设计简历、面试技巧培训、自我包装等服务。此外,美国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服务机构众多,且具有大量的合作就业单位,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以及就业机会[2]。
(二)英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英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选用的就业辅导教师一般为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就业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就业选择辅导,还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细致分析,从而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同时,英国政府在相关法令中明确规定,相關社会部门必须积极提供利于学生熟悉各类职业的条件[3]。此外,英国各高校也和大部分企业、工厂或事业单位都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联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观或实习的机会,确保学生可以充分熟悉不同专业或职业的工作情况,有利于学生在就业后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工作。
(三)日本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日本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用推荐方式向企业输送人才资源。各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和社会上的相关单位,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讲座、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部分学生还组建了就业互助班,利用开展讲习班的固定方式,传授设计简历、面试技巧等相关就业经验。同时,随着就业率的逐渐降低,日本政府制定了相关的就业指导计划,通过相关机构对毕业后未成功就业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能力等情况进行记录,以此为依据开设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习,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4]。
二、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各高校要走出教育误区,构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现今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将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科研上,而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工作内容,由思想政治老师和辅导员完成。并且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入了过多的事务性工作,同时,大部分任课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导致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呈现出人员、资金、设施、政策等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从而使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成为形式上的教学,无法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各高校应积极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部门,并组织构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将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专业的高学历教师融入其中,同时对从事此项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领域的强化培训[5]。此外,国内各高校还要重视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出校友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最终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化、全程化的高校必修教育课程。
(二)我国政府应立法保障,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与其个人的成长及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优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是我国发展战略中的关键组成内容之一。由此,我国政府应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利用立法等有效措施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我国政府虽然已经发布了相关的法律政策,但是因部分高校并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并在个别高校中出现了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混淆的情况。基于此,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前移,从而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间的有效衔接,确保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6]。同时,各高校还应有计划地在学校不同阶段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以此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由学校环境至社会工作环境的过渡。此外,各高校还应激励相关机构为毕业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尽可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便利。 (三)各高校要构建本土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
现阶段国内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是理念还是模式都源于国外的高等院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中有很多理念或内容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通过不断的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和模式,从而使该教育可以更好地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发挥作用,改善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各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还应结合院校自身的特点,积极利用咨询、测评、指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综合性分析,实施跟踪培养教育,挖掘学生的自身优势,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选择[7]。
(四)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现今,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采用的教育模式仍是传统的讲授模式,也可以称为知识灌输模式,在教育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并且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处于起步初期,目前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迟迟不能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学生只有在高等院校中才能接受此类教育。因此,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的职业生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寻求符合我国教育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进而发挥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的真正作用。同时,各高校還应构建出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并保证与我国学生特点相符合,从而形成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8]。
(五)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强化测评网络体系
国内高校想要实现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还要对职业信息网络建设进行不断的强化,并引进质量优良的职业测评系统,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性格,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地进行职业规划,使学生在毕业后进行职业选择时拥有更好的参考依据。此外,各高校还应强化职业信息或职业技能培养知识在网络上的发布,为学生接受信息和教育提供更大的便利,保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类职业的情况和该职业对就职人员的要求,确保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自身条件及社会需求相适合,从而可以在社会需求发生变化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结语
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讲,国外高校的重视程度较高,并在各自院校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教育和教学体系。而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起步较晚,因此有必要对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吸取适用于我国教育体系的理念和方法,并加以借鉴和改进,做到真正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服务,使大学生可以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及规划,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陆小玲.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3):156-157.
[2]王璇.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与财富,2015(11):233-234.
[3]徐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2.
[4]翟盈.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5]蒯雪婷.国外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州大学学报,2015(4):121-124.
[6]秦翀.职业生涯教育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8.
[7]申丽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8]张丽娟,买买提江·依明.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北方经贸,2013(5):177-178,180.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