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小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主要表现在笔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普遍下滑,数学思维能力没有明显改观。必须重新审视计算教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涉及多种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而且通过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多方位、多形式的练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为了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和计算能力的形成能够同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教学途径 习惯 口算 算法
途径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
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计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发现日常计算时,学生们不断地犯错误,屡见不鲜。有的是数字错了,有的是运算符号错了;或是乘法口诀背错了,还有小数点错了,总的来说错误都不大。但却是家常便饭,不能忽视。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写得好和标准化的良好计算习惯。二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全面分析的习惯。计算问题的计算数据和计算符号是显而易见的。大多很容易忽视对题目的仔细观察和具体分析。盲目计算容易使计算出错,影响准确率。解决计算问题还需要协调应用问题,注意观察能力的训练,加强审题训练。在课堂上,尽量注意说话的广度,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演讲中发展思维;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谈论推理和思考。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正确、合理。努力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的好习惯。切实掌握有关计算、计算规则、计算顺序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我重视清算理论,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还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因此,计算机教学变得生动多彩。[1]
途径二、加强对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估计和计算的基础。四则混合算术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几个口头问题的组合,而口头计算的正确性和快速性将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当我设计口语算术练习时,总是有针对性的方法,从易到难,并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经常进行口头计算练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具体做法是:
1.加强基础口算练习。
2.注意训练形式,激发对口算的兴趣。如游戏、比赛、抢答等;以纸牌、黑板或扑克牌的形式
3.寻找规律,提高口头计算速度。
4.提高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
途径三、提倡算法多样化和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最佳平台。既然有许多计算方法,在学生找到自己的方法后,并认为哪些方法对他们最好,他们应该允许他使用。完成一个类后,算法不会被搁置。学生们对他们发现的方法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喜欢使用自己的算法。学生将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原来的方法不适合自己,改进自己的方法,从而找到最好的方法,這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能力的过程。因此,在呈现算法多样性的过程中,我并不是急于在学生中灌输优化,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方法,它也符合认知规律。比如在学习98×12时学生的算法呈现以下几种方式:(1)直接用竖式计算得出1176,(2)98×12=90×12+8×12=1176,(3)98×12=100×12-2×12=1176,(4)98×12=98×10+98×2=1176,在学生多样化算法的面前,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和比较,选择最佳算法和使用最佳算法。我主张基于算法多样性的算法优化。鼓励学生从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中吸收他人的经验,并将他人的思维本质融入自己的认知领域,以求自我提升和发展。
途径四、在计算时巧用简便算法
计算数学结果是一个启发思维的过程,特别是小学生,单一的思想导向,巨大的启蒙潜力,教师教给学生什么方法,学生将会获得哪种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科学、简单的计算方法,并激励学生运用数学计算规律来寻找简单的算法。比如,在连乘算式中,25×3×4=?中,很多学生不审题,按照公式顺序运算虽然运算结果是唯一的,但计算的过程却繁复冗杂,浪费时间对学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我把简便的计算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繁难的困扰中找出最简便的算理如上述提到的例题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先用25乘以4后,再用易计算的数乘以3的计算顺序。虽然这只是较简单的例题,但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通过教学引导,养成学生认真审题和简便运算的习惯,找出运算的基本规律,培养良好谨慎的数学精神
总之,提高学生的算术能力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关键是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课本,教学生一定的算术基础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我们的学生有很强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霞.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有效性.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7).
作者简介
尹君刚(1978.7—),男,籍贯:辽宁大连人,本科学历,民族:满族,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