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公开课是学校常规教学的要求,能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很多教师因观念、面子、惰性、教法等不得已而为之,公开课成了 “应付课”,无法起到研讨示范作用。面对核心素养的新要求,教师应思考怎么教?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才能打造高效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服务于中国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公开课教学
  公开课教学是学校常规教学的要求,它与常态课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可以相互促进与提升。若没有常态课教学的不断完善和积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和提升;而公开课教学是教师常态课教学才能、方法、经验的升华,可以是研讨课或展示课。同时,公开课教学有磨课、听课、评议、研讨等环节,能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常态课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道德与法治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健全人格、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五个层面内容。笔者在公开课教学实践中,把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实现课堂实效性和高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互动参与、实践创新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发展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问题导入教学、实践活动教学、“三导”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案例教学、小品故事教学,甚至公开课让学生来授课等等。以下是笔者“问题导入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学生公开课”的教学实践做法,与同仁们分享。[1]
  一、問题导入教学,提升学生阅读探究的解疑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者,觉悟之机”,可见“疑”之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可在学生阅读之前巧设几个问题(或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悬念去阅读教材,能较快速、准确地从教材获取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当然问题的提出必须注意几点:如要能激起学生求知欲,要多角度,要新奇,要选准切入口,要把握适度等。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向老师发难,学生之间互问,培养学生勇于向真理挑战的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精神,这也正是核心素养的要求。[2]
  道德与法治科的教材写得比较详实、明了,基本上一个框题,两大部分内容,黑体字的标题就是中心意思,每段内容中心不是在开头就是在结尾,对初中生而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难度并不大。教师指导方法如下:
  1.抓主干。就是1.“是什么”(明确概念),2.“为什么”(原因、重要性、意义),3.“怎么样”(状态),4.“怎么办”(做法、启迪),通过这四个步骤的探究思考,把握课文主旨。
  2.抓关键词。运用识记、联想、迁移等思维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领悟课文内容。
  笔者的课题组送教下乡,就采用问题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开课课题是《关爱他人》,这是一个很接地气的课题,在多媒体上展示所设计的问题:①什么是关爱?关爱有哪些表现、特点?②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相互关爱?(或关爱的重要性是什么?)③怎样关爱他人?(或关爱他人应注意哪些问题?)④关爱他人的技巧、方法有哪些?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从而把握全文的主旨;抓关键语句,去联想、迁移、识记,理解上下文语句,理解全文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外,同时还要不断地观察学生的阅读交流、讨论的状态,适时给予帮助。
  尽管笔者是一个外来的“和尚”,但学生没有一点拘束感,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的热情很高。在师生互动、探究环节中,人人积极思考,抓重点,突破难点,水到渠成。课堂教学效果之好,出乎听课老师的意料……
  二、实践活动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活动参与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可创设灵活多样的情境,让学生或辩论、或角色模拟、或情境体验、或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统一,提升学习力。有些课是不好上的,既使上了,也感觉没有说服力,干瘪瘪的。比如《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一课,若是按传统的教学,是很难上得精彩的,因为学生对老师已是“熟视无睹”了,可能还存在一些偏见。那么如何上好这堂课呢?笔者一直在思索,最终决定尝试实践活动教学,恰好班主任是语文老师,热心踏实,班级管理也较好,于是就请她来配合上这节课,当然这事先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方案:⑴先播放音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⑵模拟实话实说现场采访,嘉宾是班主任,笔者担任主持人,学生两组靠边坐,中间留作采访现场,便于师生互动。
  现场采访班主任的问题设计如下:
  ①您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好吗?
  ②当班主任一天的作息安排?对您或您的家庭有什么影响?
  ③当班主任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快乐?
  ④当您听到科任老师对您班级有不良评价时,您有何感受?
  ⑤学生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⑥您当学生时,是否有让您印象深刻的老师或对您影响很大的老师。
  ⑦您现在对本班学生最想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同学们向班主任现场提问,要求实话实说。有的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挺有意思的。如:您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后悔吗?当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时,您心情如何?当批评学生时,您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同时要求学生课后写出对自己喜欢老师的话,可以写出喜欢他的原因及感动自己的事,以及对老师有建议的写出自己的建议,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
  由于教学方法新颖,本节课上得非常顺畅,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和听课老师耳目一新。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理解、掌握了知识要点,又让学生对教师职业有所感悟,明白了老师工作的性质和艰辛,了解了老师的生活及想法,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情谊,从而更加尊敬、体谅、理解老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公开授课,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的要求重视学生思维、思考和实践的培养,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有的教学都是老师作为主角,学生作为配角,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没听课。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用心开发,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可塑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尝试着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把讲台让学生来发挥,由学生轮流授课,一个都不落下。开学初就安排好课题,一节课4个同学负责,并指定一名组长组织同学们寻找相关资料,由谁主讲,谁补充,也可一人讲一部分,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准备,都有锻炼的机会,也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口才。
  《财产留给谁》的公开课教学中放在6班,该班班风良好,各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学生成绩优秀,特别是詹毅佳、黄泷、李如慧等几位同学各方面能力都较强,于是大胆设想让学生来完成公开课教学任务,笔者只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必要时解惑。课前找了这几位同学进行了分工、辅导,首先明确遗产、继承人(法定继承人)、被继承人、继承权、遗嘱、遗赠等几个概念;其次明确法定继承人确立的依据,继承顺序,财产的分割,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如何判断丧失继承权?最后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该如何处理?
  尽管听课老师较多,但有了平时上讲台授课的锻炼和积累,这几位同学一点也不怯场,信心十足,轮流上场,引经据典,相互提问、辩论、补充,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由于财产课题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也可能有些同学也经历过,整体比较投入,参与率高,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被判刑的人是否能继承遗产?还未出生的孩子是否有继承权等等?尤其是黄泷同学的语言更加精彩,他在讲课的过程中多次提醒,同学们要把专业术语和关键的字词划起来,并着重号,这是老师经常強调的。如:法定继承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关键词是血缘、婚姻和抚养。此次公开课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增强了法治意识。
  总之,公开课不仅仅是完成一节课的常规教学任务,也并非是一节课的成功,而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积累和教研成果的综合展示。在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要与时俱进,注重知识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改进、优化教学观念、思维和方法,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教者,主动教,生动教,有趣教,教有成就;学者,主动学、乐于学,有趣学,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30046)的子课题“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体系和模式研究”.
  [2]池方权,打造智慧课堂,培育理性精神——以《经济生活》教学为例.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