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小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网络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需要人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质,还需要人具有一定的品德素养。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应该是包括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应该致力于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提升的。
关键词:网络时代 小学生 品德素养 道德与法治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想观念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为小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网络时代,小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非常关键。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笔者将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谈一谈小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1]
一、互联网给小学生品德素养培养带来的威胁
1.互联网带来了的不良信息给小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
互联网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信息鱼龙混杂,网络监管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时候监管力度不够,或者监管不及时,会使大量正面与负面信息一起涌现出来,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够成熟,价值观正处于建构过程中,很容易受不良影响的侵害。[2]
2.互联网影响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
互联网是一个充满着浮躁情绪和碎片化感知的地带,在物欲横流的互联网时代,一些家长或者教师自身水平的有限,对学生的引导存在缺失,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认知的正确发展导致学生道德认知发展出现障碍。[3]
二、互联网给小学生品德素养培养带来的机会
在带来冲击的过程中,互联网也给小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带来了很多的机会。下面我们分别进行探究。
1.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德育资源
互联网上的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十分惊人的。在德育资源方面,互联网也具是一大富矿。小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比例很大,他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很多的德育资源。比如,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他人的影视剧、纪录片、纪实片、文学作品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让学生在那些资源中受到德育的熏陶。[4]
2.互联网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性
在互联网时代,小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量骤增,要远远大于十几年前互联网没有普及时期的信息量,很多时候小学生都是自主上网获取资源、实现互联网社交的。而且在互联网时代,师生的交流互动也更为便捷,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工具与学生进行课下的交流与互动。很多时候,教师所设计的微课,也可以成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内容,因此,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性得到了大大的强化。而品德素养的培养,也变得更为主动和潜移默化。
三、网络时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
互联网给小学生品德素养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也带来了一定的机会。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抓住互联网的特点,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对小学生的品德素养进行培养。
1.渗透主流价值观,规避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确切地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互联网上一些言论都可能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要想让一片土地不杂草丛生,只有种上庄稼。同理,为了让学生的内心不会有错误的价值观,我们就要为他们传输和渗透正确的价值观,要使学生坚定自己所接受的价值观传递,从而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坚定学生的信念,使他们面对错误的、偏激的、片面的价值观时,能够保持理性与从容。比如,在遇到互联网上的一些负面事件的舆论时,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向学生传输正确的舆论导向,规避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2.营造良好的班级与校园德育环境
要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不只是舆论引导这样简单,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与校园德育环境,要让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渐染,使学生身心得到净化。比如,班级内,要号召学生互帮互助,和谐友爱,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中,学生才能够做到友善待人,才能在友情中汲取力量,培养自身良好的品德。当然,校园德育环境也是要不断营造和优化的。如果校园里所见到的老师、同学都彬彬有礼,微笑相迎,都真诚相待,互相帮助,那么学生的内心自然會升腾着感动和爱。营造良好的班级与校园德育环境,需要教师细化对学生品德习惯的培养,比如,每天的卫生习惯、礼貌习惯,都应该与学生约定好,让学生自觉遵守。只有大家都认真遵循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习惯,整个环境才会更加纯净、和谐,也才能影响更多的学生。
陶行知曾提出“德育与智育统一论”,即“知识的学习与品行的修养两者是统一的,服从于同一的学习心理之定律”。教师要坚持引导学生选择、构建有道德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树立道德生活化的观念,通过人们的生活选择来提高和发展个体道德和社会公德。因此,教师自身首先必须要以身作则、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从而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5]
3.合理利用品德课堂,并开辟更为广泛的教学平台
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方式与途径有很多,比如节日德育活动、少先队活动、各学科课堂、班会等,这些方式和途径各自都有自身的优势,在培养学生品德素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作为与学生品德直接相关联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是应该进行合理利用。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大限度地利用品德课堂来塑造学生品德素养。比如,教学《分享真快乐》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带一些零食来学校,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将自己的零食分享给别人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分享,学生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此进行延伸,引导学生说出以前自己不愿分享的原因,剖析自我,了解不愿意分享究竟是因为什么。之后,小组讨论并且交流,学会在分享的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当然,德育培养不同于其他的学习方式,仅仅依靠课堂的教学时难以完成的。对教师来说,应该从多个角度观察问题,为学生开辟多个教学平台。比如,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设计微课,将一些教学内容更清晰、更简洁地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在课上和课下反复观看,反复感受。又比如,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表象、情况,透过这些事情的表面发掘深层次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内涵反省自己,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这是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年纪还小,因此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渐掌握这种技能,教学要求也可以适当地放宽。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参加德育沙龙,或者读书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自己阅读的心得,和在书中汲取到的道理等。这些都能够使学生在内省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
结语
以上,本文从互联网给小学生品德素养培养带来的威胁入手,对互联网给小学生品德素养培养带来的机会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时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进行了探究。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不仅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责任,也是班主任的责任,与此同时还是各门学科教师的责任,是家长的责任。为此,希望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刘清平.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优化德育环境,提高学生品德素养实验研究方案[J].当代教育研究,2009(5):49-51.
[2]卢静.试谈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文教资料,2015(32):129-130.
[3]冯丰收.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和保障——论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师的素质结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0(8):121-122.
[4]陆海霞.谈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39):137-138.
[5]吕龙菊.网络社会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影响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9):5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