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门德尔松的《谐谑曲》(Op.16 No.4)作品风格和技巧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讲求高雅的情趣、适度的表情、精湛的技巧和音乐的形式美。他用清晰淡雅的音乐语言将作品打造成精致的细腻制作。其中钢琴作品《谐谑曲》Op.16 No.4时而活泼跳跃,时而清新流畅,它的音乐表现与传统奏鸣曲完全不同,速度变化非常频繁,即兴、无拘无束,表现出门德尔松特有的浪漫主义创作特征。
  关键词:门德尔松;谐谑曲;技巧
  1 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与历史地位
  1.1 门德尔松的生平简介
  门德尔松生于1809年,其祖籍隶属德国的汉堡,属于犹太人血统。门德尔松不仅是作曲家、钢琴家和乐队指挥,而且也被称作德国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浪漫派音乐家。3岁时,门德尔松跟随父母移居到德国的首都——柏林。从5岁起,就正式接受多元化、系统化的教育,从10岁起,就正式进行音乐创作。在11岁时,门德尔松就可以呈现出优秀的作品。最重要的在12岁那年,门德尔松有幸与著名文学家歌德相处,在相处的这段时间,歌德教会他许多东西,使他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
  门德尔松在创作方面,第一次创作高雅纯净的钢琴曲《无词歌》,同时还陆续创作了《仲夏夜之梦》序曲、《苏格兰交响曲》等多首曲目。门德尔松巧妙地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所具有的特点相互连接,使所创作的曲目不仅富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也具备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性。与此同时,门德尔松创作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由于具备巧妙的技艺以及优雅的旋律,多年来都被认为是音乐曲目中的佳作。
  同时,在音乐教育方面,门德尔松建立了莱比锡音乐学院,这是德国的第一所音乐专业学校,从而为以后德国音乐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门德尔松的钢琴创作及艺术审美风格
  门德尔松从小就接受名师教育,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使其变成一个独具文学修养的人,同时使他在音乐创作中富有宁静安逸的气息和诗意幻想的色彩。尽管门德尔松出生的年代正值浪漫主义音乐历史阶段,但是他的作品却能够鲜明地展现古典主义音乐在语言方面所表现出的精练、理智和亲切,又兼具浪漫主义音乐在语言方面的感性、幻想和洒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音乐作品富有诗意般的优雅,这实际上也是他个人特有的音乐风格。
  2 《谐谑曲Op.16 No.4》独特的创作风格
  2.1 和声特征
  门德尔松所创作的钢琴作品,其具有的音乐风格主要表现为具备高尚的情趣、适当的神情以及高超的技艺这三个方面,同时,门德尔松还会采用清新简约的音乐语言,把音乐作品塑造成精致的佳作。
  在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中,《谐谑曲Op.16 No.4》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这部作品呈现的不仅有活泼跳跃的情景,也有清新流畅的情景,现代和声是作品使用最多的手法,使得作品具有了浓厚的功能性和色彩性,以和谐音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大、小三和旋原位、第一转位与减三和旋第一转位。
  2.2 速度与力度
  《谐谑曲Op.16 No.4》被当成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曲目。这首曲子具有欢快的音乐风格,同时兼具欢快雀跃的气氛,其突出的重点在于曲子中涵盖大量欢快的号角声。这个曲子的重点就在于它的速度,还有弹奏时换指的力度要均一。这和门德尔松的另一首作品《猎歌》有相同的技巧问题,如果降低了它的速度与力度,将会导致情绪的改变,所以这首曲子对于速度有极高的要求。特别讲一下这些号角的声音,如何弹奏。这些号角出现于欧洲的浪漫主义时代,跟马队有关系,有号角的时候一般是要去打猎,或者是形容旅行时非常欢快。而且本曲的號角声由远及近、由弱至强。
  3 《谐谑曲Op.16 No.4》演奏技巧的把握
  在这首曲子中,大部分采用跳音的手段来营造出一种欢快自由的音乐氛围,同时,门德尔松运用跳音的手法也体现了轻松跳跃、活泼自在的音乐情景。因此,跳音手法运用的质量可以直接决定音乐的内容。在弹奏的过程中,假如能确保指尖灵敏坚挺的同时与手腕手臂相互配合,那么就能保证跳音可以明确清楚地完成。本曲是以p开始,需要弹出弱弱的、朦胧的、神秘的感觉来,但清晰的力量感不能削弱,逐渐发展的双音处理方式则是右手刚劲有力,它起到了旋律的推动作用。这段以P为主,弱音踏板和延音踏板四分之一的搭配是非常好的,右手旋律整体全是跳音,活泼、生动、很俏皮的感觉。
  最后一段是此曲最难弹的部分。由G调转E调,右手16分音符连绵不断,佩和轻巧,始终压低音色,就算从低音弹到高音,音色也压得低低的,不泄露出力量来,此刻一定要加弱音踏板,延音踏板也是从转调后一直踩到曲终,中途不换,所以长时间踩至1/4深度即可,右手保持音是重音,持续性要久,也要亮,像铃铛般动听。弱音踏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完全使用到弱音踏板,而对于延音踏板的使用则不那么频繁。
  参考文献:
  [1] 威廉·史密斯·洛克斯特洛(美).门德尔松[M].人民出版社,1987.
  [2]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 马克利斯(英).西方音乐欣赏[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4] 党冬梅.门德尔松音乐思想初探[J].艺海,2008(04).
  作者简介:仲启昕(1995—),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学士,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通讯作者:李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