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下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与过去相比明显提高,高校毕业生自然需要具备更加良好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基于理论教学开展的教学活动,已经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文章首先概括了设计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特点,联系实际情况,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构建及落实展开讨论,最后归纳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现实意义,例如激发教师积极性、提高学生自身水平、供从事与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的教师参考。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
在发展速度极快的当今社会,设计类人才对行业进步起到的推动作用逐渐显露出来。各大院校在培养设计类人才时,自然需要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主要内容,选择符合设计类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为社会输送大量设计类人才的目标。在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模式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取得的成果尤为显著。调查研究表明,能够合理应用该教学模式的院校,针对设计类专业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往往可以取得超出预期的效果。
一、设计类专业的概述
(一)发展方向
现阶段,各大院校所开设的设计类专业,主要包括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动画设计和室内设计等,由此可见,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可以被概括为应用面广、实用性强。该类专业的发展,通常需要以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为依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电子媒介和光学媒介被大量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由此而衍生出的人机交互、网络互动等教学模式,必然成为设计类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1]。
(二)专业特点
设计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往往将实用性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出發点,正是因为如此,该类专业才具有了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点,技术、艺术和科学均与设计类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各大院校的设计类专业,普遍以景观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为主,教学目标则主要集中在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方面。例如:景观设计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园林设计、艺术设计等;工业设计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工程力学、工业设计导论等;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学习的内容,则包括版式设计、书籍装帧等。这些专业均需要采用理论和实践并行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艺术造型水平,还应当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构建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指,在面向设计类专业学生展开教学时,从教、学和竞赛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专业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通过操作实训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培养,保证其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一)确定竞赛项目
各大院校从事与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的教师应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将理论知识和校内外竞赛相结合,选择具有较高认同度的大型竞赛,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向实际生产力加以转化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参与竞赛的方式,对市场需求具有更加明确的认知[2]。大一新生应当将小型赛事作为首选,在保证自身对所学内容具有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的基础上,通过竞赛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二)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设计类竞赛的内容往往与时尚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因此,教师更应当在竞赛中融入该方向的设计与计划。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多数教师将理论作为教学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实地操作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教学重心向竞赛进行转移,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对教学计划、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的制定工作,着重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竞争意识的树立,以选拔竞赛代表为目标,参考教学目标,对代表所在专业乃至院校参与竞赛的学生进行选拔,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使其满足竞赛目标和需求。
(三)对竞赛成果进行汇报
竞赛活动告一段落后,各大院校可以通过展览的方式,汇报竞赛结果,给予参与竞赛的学生及教师相应的奖励,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竞赛的兴趣,还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与竞赛相关的教学活动上。在对竞赛成果进行汇报时,参赛学生还应当对竞赛中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提高自身的设计思维与实践技能。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落实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落实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前提,应当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来说,就是以社会各界对设计类人才具有的需求为依据,结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成对课程的设置,保证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3]。各大院校应联合校外组织制定技能竞赛计划,保证无论是竞赛的时间还是竞赛的内容,均能够有效衔接。就读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所参与的校外竞赛加以选择,例如,动漫设计竞赛、广告艺术节等,上述竞赛均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较为全面的展示。校内竞赛则以设计展等竞赛活动和专项技能竞赛为主,该类竞赛的目的主要是对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加以反映,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竞赛的方式,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对接下来的学习计划进行调整。
(二)建设一体化的实训体系
实训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仍旧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时,各大院校应重点关注实践环境,与知名企业、行业协会联手,制定工学结合的实训体系,以实训教学提出的要求为出发点,完成对实训中心的构建工作,细分实训项目与专业课程,将整合后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方式,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对所学知识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具备社会所需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完善所建立的教学实施机制
落实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关键,则是师生高涨的参与热情,这又间接地强调了建立健全实施机制的重要性。一方面,各大院校应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成立指导小组,负责竞赛活动、专业技能竞赛的规划工作,成立工作室,负责辅导和训练参赛学生,以学生自身的优势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其合作精神及自主学习意识,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升。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与保障机制,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中,根据不同的竞赛规格,对经费和奖励进行设置,提高竞赛成绩在学生综合测评中占据的比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风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便利。 (四)落实该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商业赛事无法保证创意及参赛作品的质量,此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入探究,端正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完成作品的创作,保证参赛作品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其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目标性较强,这就决定了在落实相关教学活动时,较易出现频繁参赛,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强度确定参赛的种类和数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例如,提前布置期末作业,使学生拥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创作出符合个人水准的参赛作品[4]。
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现实意义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将实践教学作为导向,对职业基础课、技术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有机结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激發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对教师改革具有的主动性进行充分调动。
(一)激发教师积极性
通过实践能够看出,以赛促教模式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使其真正融入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另外,二次培训对教师素质具有十分明显的提高作用,因此,将赛事指导纳入教师的考核范围,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自身水平
以赛促学模式的作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展现自身才华的平台,正因如此,在落实以赛促学模式的过程中,激烈的竞争无法避免。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竞赛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掌握理论和实际的对应关系,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学习理念与目标。另外,落实以赛促学模式,还能够对学生积极性进行充分激发,使学生具备应有的创新精神,其综合水平自然可以在大量的竞赛中,得到反复的磨练及提升。
(三)推动设计行业的发展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各大院校将现有资源与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还为企业提供了能够提高自身知名度及设计能力的全新渠道,即院校竞赛。实践表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推动设计行业的发展与设计教育的进步;其二,在竞赛中提出具有潜力和价值的新型命题,将优秀参赛作品投入生产,保证企业拥有更加优秀的设计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精髓是将教、学和竞赛相结合,在职业场景中将教学活动进行真实展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职业及实践能力加以培养。实践表明,该项教学改革活动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合理应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能够实现有效培养设计类人才的目标,另外,这样做还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希望上文中讨论的内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给教师以启发,使就读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付金娣.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142-143.
[2]戴敏宏,郑业芬.“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背景下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良性示范机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9):144.
[3]王丹.高职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44.
[4]戴瑾瑜.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以展验学、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化艺术创意系为例[J].林区教学,2016(12):97-99.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