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我们成长的引航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实践证明,“经典”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士,绝大多数靠的是情商,即是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笔者借用经典,引领学生找到自信;借用经典,增进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借用经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讲文明礼仪的好习惯。经典,如同我们的引航者,让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经典;成长;引航者
在《辞海》中,“经典”有两条解释:一是最重要、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二是古代儒家的经籍。实践证明,“经典”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士,绝大多数靠的是情商,即是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笔者借用经典,引领学生找到自信;借用经典,增进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借用经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讲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一、借经典,立信心
2016年秋季学期,笔者从乡镇到县城学校跟岗学习,接手了当时的四年级(4)班,而这个班级的养成习惯的培养和语文知识的掌握都是与其他班级相差甚远的,一个学生曾对笔者说:“老师,我们班是最差的,与文明班无缘的。”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呀!作为班主任,笔者微笑着反问学生:“为什么你们班是最差的?又为什么与文明班无缘呢?”学生只低下头思索,笔者没有作过多分析,只是结合当时学校的工作安排:10月份读书节,开展全员参与的“诵读中华经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于是,笔者循序渐进地利用课前三分钟引导孩子学习《三字经》,一周两句,让每个学生诵读,并要把意思也背出来。借此来教育总是犯错的孩子,特别第一周,班里大部分同学总是被几个同学欺负,甚至在美术、音乐、体育课后,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可我没有对犯错的孩子生气,也没有急着批评他们,而是要他们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及其意思,然后让他们分析自己欺负别人是对还是错,当他们有了知错心意的同时,笔者又用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来教育他们。对屡劝不改的学生,笔者会亲自登门家访,一样用《三字经》与家长分析学生的教育问题,让家长知道在家里不能好好让学生知错就改,就是“子不教,父之过”;而在学校,教师不能好好让学生知错就改,就是“教不严,师之惰”的道理。渐渐地,犯错的学生少了犯错,纪律也有了“质的飞跃”。
最令人惊喜的是,笔者把《三字经——人之初》的前四句,排成读书节的参赛活动时,一位擅长舞蹈的又非常热心的家长主动请缨帮忙,使得笔者班的节目独具一格,得以入选为2017年元旦的表演活动之一。从排练到表演,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道理。看,一个读书节,一个活动,从此让学生明白了“原来我们也可以这么优秀!”可见,学生找到自信了。这是缘起于“经典”,更感恩读书节的活动契机。
二、借经典,增感情
经典是文化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借助诵读经典来增进师生和父子、母子的感情。首先,笔者除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诵读经典外,还结合新課标第九条“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来设定亲子朗读作业。笔者在每个本子上都贴上“诵读本”的字样,里面有朗读的书名(或篇名)、朗读的评价、家长签名和请工整抄一句优美的句子。此项作业每天都要做,一周交一次,认真完成的可获得十枚奖章,可以马上抽奖品,也可以积累奖章,抽取大礼物。当然,对于内容上笔者没有只局限于课内的优秀诗文,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诗文。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引领了学生走进经典,也增添了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亲子活动氛围。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只有在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者共同教育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我们班的家长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都很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更配合班级与学校的“诵读经典,促我成长”的活动。如2017年10月26日我校与县图书馆、文化局联合举办“中国梦,读书梦”中华经典亲子诵读大赛的初赛,我们五年级8个班报名的家庭有14个,我班就占5个,分别有3个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还有1个因家长要参加另一场赛事用了视频参赛而失去获奖机会,但因他们精彩的表演成为特邀嘉宾进入了复赛。又如2018年元旦文艺汇演,全校51个班,只有笔者班的《劝学》是由15位家长、笔者与全班学生登台演绎的,并获得一等奖。也因为这个活动,笔者班的学生和17位家长又再一次排练了《韩愈诗词,吟诵阳山》,代表学校和阳山县教育局出演了县城机关单位5月31日的文艺汇演。
多次的亲子活动排练表演,都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师生之情,也大大地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学生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更让学生知道成长的道路注满了老师和父母的关爱。
三、借经典,尊礼仪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素来注重礼仪和礼仪教育,许多国学经典都把礼仪教育融入其中。在教学中,我们巧妙的借用经典结合每个节日,进行礼仪教育。例如,重阳节,笔者借用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开头引出学生的雅兴,背出来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然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知道的重阳节习俗说与同学分享,最后用一个小品《不孝子》引出尊敬长辈的礼仪教育。又如母亲节,笔者开展了《母亲赞——关于母亲的古诗词》主题分享会,谁知道有两个孩子在低声诋毁彼此的母亲,差点打起架来。笔者马上用《弟子规·礼记》“言语忍,忿自泯”“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来教育他们,并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让全班孩子“胸前背书包”干活,亲身体验当母亲的十月怀胎之苦。除此之外,每一周,我都会充分利用语文、品德或者班会课的内容,安排十到二十分钟听蔡礼旭老师讲《弟子规》《幸福人生》,和观看一些激励人的经典视频、短片。
渐渐地,笔者班的文明礼仪之风越来越浓,得到科任老师的首肯。功夫不负有心人,“清远市先进中队”“广东省先进中队”的荣誉也随之而至,“全校只有我们一个班被评为省的先进中队,你们的行为规范都被全校同学效仿着。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你是先进中队的一员,应该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起个表率作用。”这是笔者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可见,经典,如同我们的引航者,让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0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