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并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促使学生通顺流利地朗读。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以及开展朗读比赛,通过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朗读,必然会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朗读能力  策略
  社会的发展使得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而朗读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和学生越来越重视朗读教学,但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首先小学阶段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学生主要是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时候进行,但是学生的完成效率不高,同时朗读的内容非常单一,几乎都只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并且语文教师不太注重学生的朗读评价,就算评价也不够正规。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朗读的现状,分析教学中的问题,针对性的改进朗读教学方法,使教学适合学生,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基。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习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特别的注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让学生获取身心的健康。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处于初级阶段,就像一张白纸,教师要在上面合理的规划,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充满色彩。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是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自控能力,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趣和心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除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之外,更要注重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只有当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因此拥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就是前提和基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更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时候,可以采用预留时间引导学生朗读、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内容、开展朗读比赛、组织课外朗读活动等内容,以不断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预留时间引导学生朗读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在讲解新课程时,先传授语文知识,之后,预留时间引导学生依次朗读课文,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机会锻炼朗读能力,便可及时发现学生朗读时语速过快以及语调太小等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改进不足,使学生在朗读时注意控制音调、语速,促进学生有所进步,有利于培养朗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讲解知识,还应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调动全体学生主动朗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明显提高。例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预留时间指导学生依次朗读,对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非常有利,有效提升朗读水平。
  (二)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内容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师讲解课程内容时,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随时播放生动立体的课件,展现图文并茂的画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课件中的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朗读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从而扎实掌握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并培养朗读能力。可见,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广泛应用。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查找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成课件、幻灯片,播放生动的教学视频和立体的图片,直观的画面、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朗读,学生朗读后,指出学生朗读过程中声音太小以及不注重停顿等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朗读能力。
  (三)开展朗读比赛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朗读水平提升才能通顺阅读课文,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掌握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效率、朗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开展朗读比赛,促使学生在比赛之前,积极朗读课文,朗读中注重控制语速、声音的高低、断句。学生主动投入到朗读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进而以最佳的状态朗读,学生朗读时按照教师传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带着感情朗读,并结合语句的长短停顿,做到抑扬顿挫,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见开展朗读比赛的重要性。例如,学习《老人与海鸥》时,教师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而后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比赛,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锻炼朗读能力,必然会提升朗读水平。
  (四)组织课外朗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认识到课内的时间有限,无法高效率地开展朗读教学工作,也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的朗读活动,通过课外朗读活动,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高效率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朗读能力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诗朗诵的活動,要求学生准备一首诗歌,可以是古代诗歌,也可以是现代诗歌,并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朗诵,这样一来,学生的朗读能力会得到快速的提高。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要重视锻炼学生的朗读,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来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朗读薄弱的环节,进而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78-79.
  [2]刘新彩.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语文课内外,2018(15).
  [3]郑如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解决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5(4).
  [4]杨红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2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