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古筝教育乐理趣味性教学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乐理是学习好各种音乐的理论基础,是学习每一种音乐的必修课以及第一课。作为一名专业的学前教师,要为自己的职业负责,要为孩子们真真切切地做一些事。依学前幼儿教育教学模式的状况看,目前的教育还是过于随意化、单一化,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以及广大群众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
所以文章就社会各方面的新要求、新的课程标准以及学前幼儿的心理特点,探讨在学前古筝教育中趣味性乐理教学模式,并希望在论述中找到一些新的灵感,与广大读者共勉,引发思考。
【关键词】学前班;古筝乐理教学;探讨方法;趣味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特别是近年来,幼儿教育问题的暴露,全社会也是十分痛心,学前幼儿教学中出现的暴力事件,对于那些缺少师德的教师,需要保持一种严肃的态度,同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能够爆出口、对孩子们使用武力,其中或许也有一些孩子们难以管教的因素,课堂纪律差,幼师忍无可忍。那么,为什么会招架不住,肯定也有幼师讲得不好,对孩子们无招可施的问题。在深刻反思师德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整个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幼儿班的小孩子普遍就是坐不住的,所以在理论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讲述大道理,要想办法让孩子们愿意学,所以其中的游戏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游戏环节怎么安排却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
一、“乐理”的名词解释
名词释义有几种简便的方法,第一种是组词增字法,第二种是联想类比法。今天解释“乐理”一词就是采用组词增字法,把这个词扩充为“音乐理论”,实质上就是学习音乐器材前,要学习的有关使用好乐器的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古筝的构造简介以及使用方法、如何识谱奏乐、调音拨弦。这里只是面对的是一些贪玩、不成熟的学前幼儿,所以涉及到的古筝乐理知识都是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经留下了这样一句有名的话——“教育即生活”,纵观幼儿教育,都是从生活上进行反应,在幼儿班里,要做的最重要的或许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毕竟那么小的幼儿并不能理解那么多,做的最普遍的效果就是一个浅层次的记忆,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能够在教学娱乐中促进学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然后又在快乐中学会写字、数数、绘画、音乐等知识内容。在这里要说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自然教育就是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班里乐理知识并不好讲授,因为乐理知识还是理论学术性太强,幼儿们未必可以明白讲的内容。
二、学前古筝乐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求其法者,必先究其根源,知其所以然。那么,现在就以一个学前教师的身份,带着疑问和审视的眼光,去客观地陈述学前古筝乐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不合理处。
(一)过于术语化、抽象化
学习古筝之前,首先教会学生一些有关古筝的基本道理,比如古筝的构件名称,弹古筝时的姿势、如何读谱之类的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当然学前里的幼儿小朋友们或许并不能明白,所以乐理教学难度较大,在乐理教学中的侧重点就是要化难为易,先让孩子们在记忆层面有所了解。在真正的学前教学中,古筝乐理教学普遍讲得过于死板,按部就班地,相应就显得过于术语化、抽象化,这样的课堂效果其实并不好,学生们不喜欢听,大多坐不住,自制能力又不足,以至于学生们不大愿意学习乐理这样枯燥、难懂的课程。
(二)没有多媒体设备
学前教育其实更多要讲究的是直观教学。学前学生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尤其是爱动画片,然而很多幼儿学前教育并没有多媒体设备,这样将会使学前教育课堂变得十分单一与片面化。在教授古筝乐理教学中,有一个可以辅助的多媒体设备,将会使课堂出现更多的灵活与变动。
(三)古筝乐理教学方面教学意识不强
很多人对幼儿园的看法仍然停留在传统落后的观念之中,把学前幼儿园更多的看成是托管所,当然,在这种社会性的学前氛围里,很多幼师也是不思进取,特别是对于乐理这样的学术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很多幼师都是手无足措,都不知道怎样才能讲好课,出现种种问题,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改变目前比较散漫、无所谓的状况,在职幼师要有职业情怀,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并且教学科研也需要在职教师的参与和积极配合。
(四)对幼儿的认识不够
乐理教学中,可能出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在示范弹奏古筝时,幼儿小朋友在下课后提出要玩古筝,老师就对那个小朋友说,你知道弹什么,不要弄坏了。然后就是留下古筝无人问津。其实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忽视了学前幼儿小朋友的主观能动性,每当听到像“你懂什么”之类的话,就会特扎心,在学前教育中,特别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教师是主导作用,是课堂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并要为学生服务。在幼儿教学中,或许并不是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许更多的是孩子们带来的感动。就比如在乐理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孩子会给你带来惊喜,他们也有自己表现得很优异、很乖的时候,细看他们的本子,可能你會发现他们画的图画,可能比你画得更加新颖有创造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得不够好,可能就是出于对儿童的一种错误的认识。
学前的一大特征是教学是在快乐中进行的。今天谈到学前古筝乐理的趣味性教法就是出于这一大考虑。
三、学前古筝乐理趣味性教学模式
(一)改造一批学前教室的布局
马蹄形课桌布局可以运用到学前教育中去。马蹄形课桌的中间可以放置乐理教材以及古筝等类似乐器,以便教师与学生随时互动。教师墙壁可以粉刷一些乐理知识,比如一些教学所需的常用的音符、各种类型的古筝画像,地面可以粉刷一些类似钢琴琴键的乐理图案,学前幼儿班需要活泼的气氛,可爱的教师布局,让孩子们从教室的外表包装上首先产生一种愿意学的感觉。这样活泼浪漫的教室氛围,也是为下一步幼师更好地教学,更好地进行游戏环节做了铺垫。
(二)乐理教学游戏化 古筝乐理教学从一种很单纯的角度评价,确实比较枯燥乏味,但是没有关系,完全可以大胆地打破传统的那种严肃型的教法,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课堂。现在我们为像《假如历史是一群喵》以及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的《世说新语》而感到一种耳目一新,看这类书籍可以感到十分愉悦。将高深、一大片黑压压的文字“平民化”,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需要。教育其实有时也有必要从这样一种漫画形式的书籍开始,先培养兴趣,储备基本的知识,然后再是推进那些富有哲学性质的名著。现在回到我们学前古筝乐理教学课堂中,要做到趣味性,要做的肯定是要有游戏环节,这是毫无疑问的。游戏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拉近师生间的情感,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们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到一些技能。对于如何安排游戏,是一个值得摸索的大学问。
1.简单化
在幼儿学前教学中,不能将复杂的游戏过多的带入课堂,除了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外,还要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丢手绢的游戏虽然比较久远,但却是一个比较好的游戏。在古筝乐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玩丢手绢的游戏,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相关音乐,音乐停止时停止丢手绢。事先说清游戏规则,接到手绢的同学要起来按老师的指示拿到卡片并绕着组成的圈子绕着读一圈卡片上数字代表的音符,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参赛。这种简单的游戏学生大多数都接触过,易于接受;其次,课堂是个灵活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在慢慢地教学中逐渐成长起来,随时观察学前幼儿的状况,及时作出调整与安排。
2.目的性
教學多少都有一个目的,即教学目标,课堂当然也是得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要强调一个组织性、计划性、参考性等。游戏的目的性其实具体可以照用上例来说明,把丢手绢作为引子,将古筝乐理知识贯穿到游戏环节中去。这样其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中,也可以慢慢地鼓励学生们勇敢、自信的参与到课堂中。
3.时代性
要及时反思教学的适用性,做出更新调整。就现在的幼儿小朋友,从电视收视率来看,小朋友普遍喜欢看小猪佩奇、光头强、大头儿子之类的动画片,所以在我们古筝乐理教学的游戏环节中,是否可以将光头强视频、光头强等夺人眼球的图片作为ppt的背景图案,借助这些动漫人物中来完成游戏。对于电视综艺里面一些游戏也可以保持审视的态度去看待,揣摩游戏的优势以及不足,最终根据这种思想运用到自己的游戏教学中去,为游戏增添趣味性。
四、结语
作为学前专职幼师,自身就要有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对于学前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是难以解决的方面给予重视以及有效的建议。孩子都是未来祖国未来最美的花朵,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乐理教学趣味化要通过游戏来体现,而现在急需做的就是建言献策,为更好的游戏效果提出可施行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李菲.学前古筝教育乐理趣味性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93.
[2]李菲.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6.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的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