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今时代,我们倡导的是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主要培养的是学生走向社会、将知识运用于工作岗位的能力,对于一些专业型的本科院校来说更是如此。但教学目标与现实仍有一定差距。许多院校过分重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核心能力的建设,创新动力不足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对此,本文将简要探讨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问题。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应用型教学 课程体系改革
  1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出现了滞后于时代发展、创新动力不足的情况,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各项经济建设领域,工作岗位都对学生的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创新力,那么不仅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还会对就业产生严重影响,即使真正进入了工作单位,日后的工作也会面临较大压力,甚至有被辞退的风险。
  2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过度重视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实践经验的积累。在许多院校中,理论的学习依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理论课程的安排要远多于实践课程的安排,这样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中消磨,另一方面又提高不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无法获得创新能力。
  其次是课程结构的僵化。许多专业事实上与其他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当中也需要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然而各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了本学科的完整性,却忽视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性,阻断了信息畅通的渠道,使得学生拓展信息的过程变得困难,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因此而受到限制。
  最后就是忽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某些院校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重视实践操作,但是可能正是因为过度重视这些“硬性条件”,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内在条件,那就是学生的核心能力。真正优秀的创新人才,不仅要完全熟悉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还要能够对复杂的事件进行处理,对经济环境的发展态势有自己的判断。
  3基于创新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途径
  3.1加大对实际操作课程的重视程度
  由于在以往的课程安排中,理论课程的比重较大,从而压缩了实践课程的空间,又因为院校机器设备、教室安排、师资配备等因素,限制了实践课程的排课量,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始终得不到比较显著的提高。为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大对设备、教室和师资力量的投入,提高学生操作课程的排课比例,从而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供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此外,学校还要对原有的实践课程进行改革,在课堂上,要严肃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上机操作行为;在课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针对不懂得地方向教室提问。在期末考评中,应该设置灵活性更高的考题,以此来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2调整课程结构,重视学科关联
  许多专业本身就会与其他学科产生许多交集,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格外注意,适当添加其他关联专业的内容,扩展学生知识。在以往的课程设置时,虽然也会出现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但却只是学了皮毛,而且与本专业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这样很容易受到学生的忽视,从而使这些课程沦为“边缘课程”,在期末考评时也只是走走过场,学生学不到点子上。今后的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学科关联性,在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应加入本专业的内容,让其他课程的学习成为本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重视学生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核心创新能力,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虽然难以理解,但却是他们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品质。为了获得这种能力,学生们需要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之余,付出更多的努力,学校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培养这一能力。各高校可以从现有的课程入手,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自主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高级别的学科竞赛、组织专业创新类活动、邀请名师专家开展講座等方式,锻炼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并且培养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处理事务中能力。在各种方式合力作用下,相信学生的核心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3.4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尊重个性是发挥创造力的前提,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很容易就被埋没,他们的需求得不到及时响应,长年累月就会失去创新力,也会失去相关能力的培养空间。要想不断提升学生能力,就要最大程度地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尊重他们的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目标,对于一些优秀学生要予以重点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一切创新元素竞相涌现。
  4结语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尽管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还存在许多缺陷,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还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但是,事物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的。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那么各大高校就能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实用性创新人才,致力于祖国的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
   基金项目:贵州省2018年度教育规划课题:贵州省教育厅,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TPP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B054;贵州商学院一流实验平台项目:贵州商学院新商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课题编号:2018YYLPT02。
  作者简介:吴宏彪(1968.12-)男,贵州人,本科,贵州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 包文.宁夏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效果评价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0).
  [2] 刘骝.广西应用型高校强基创优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7(22).
  [3] 岳林琳,刘同芗,郭健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8).
  [4] 谷书平,李珣.高校人才绩效评价机制优化[J].财会通讯,2016(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2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