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利用生活化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主要目标,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与他们生活较为密切的科学知识,让他们对什么是科学有一定的概念,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科学,使他们逐步掌握学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科学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指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做出猜测—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汇报等主要活动过程。本文浅谈一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活实际;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0-0027-02
  科学课程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以及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让学生逐步养成受益终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因此,教師不能仅仅进行知识点和科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充分讨论、实践探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寻求证据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兴趣,愿意参与探究实验。教师只有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科学概念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喜欢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乐于参加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学好科学,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自然现象,鼓励他们大胆提问,乐于探究
  在生活中,学生们会遇见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而学生对这些自然现象不能解释明白,所以对这些自然现象存在疑惑,在学生们去问自己的父母之后,有的父母可以运用相关知识为学生分析这些现象,帮助他们对这些现象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而有的父母因知识水平不高,则是以迷信的方式为自己的孩子分析,父母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小则影响孩子一时,重则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贴近学生、关注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心中的疑惑,引导学生观察、收集相关信息,指导他们分析梳理资料,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主动探究,更好的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对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与思考,不让学生再受自己父母迷信的影响。同时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结合学生关心的问题来制定,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自然界中出现的月食现象,在中国古代科技落后,古人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于是就有了“天狗吃月亮”的传说,相信许多老年人现在依然也是这样和孩子们解释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日食和月食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去进行实践探究,鼓励学生多方收集资料,了解太阳、地球、月亮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知道什么是自转?什么是公转?什么是日食、月食?是怎么形成的?怎样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演示?从而激起学生对浩瀚宇宙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还有生活中常见的打雷下雨现象,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天气、声音、电、光、能量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分析解释:为什么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声音?闪电有哪些形状、蕴含的能量有多大?雷电有哪些危害?雨又是哪儿来的?让学生思考打雷下雨的时候人们应该出现在哪些地方?又不该出现在哪些地方?人们如何预防他们带来的危害...教师在教学时要从科学的角度为学生分析指导,学生亲历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是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知道在雷雨天气怎样躲避危险,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科学知识不仅在自然界中存在,而且在我们身边也存在着科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总是满怀探究的欲望,脑子里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急于想知道答案。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特别是设计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满足了自我的好奇心,更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要求。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一节课是否精彩、能否吸引学生,教学导入很重要。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入手,可以马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比如,在教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个单元蚕的有关内容教学时,考虑到北方的孩子们平时很难接触到蚕,大部分也不知道丝绸和蚕的关系,于是课前请家长配合帮助学生准备一些丝绸的衣物,进行走秀展示,相继抛出问题:这些美丽的衣物都是什么材料做出来的?然后导出蚕,认识蚕、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长发育等。再如,在教学认识磁铁时,直接让学生观察平时老师上课时黑板上使用的小磁铁教具,进而再引导学生找找日常使用的文具、玩具中有没有磁铁,这样在刚上课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过来,他们无形中会去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探究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科学课的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只有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存在,明白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许多的问题,他们才会产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就要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精心设计出富有生活趣味的实验探究活动,吸引学生乐于参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质疑思辨、勤于动手、动脑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时不能仅仅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一直都在享受科学带给我们的便捷。   例如,在教科版四下《食物中的营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连续记录三天早中晚三餐中的食物以及水果等,然后通过上网、查阅图书、问询等方法收集整理出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然后在课堂上鼓励大家积极交流、研究,知道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含量有所不同、有的食物含的某一种营养物质多,有的少,所以我们不要偏食,要荤素搭配,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身体吸收的营养均衡,身体才能健康。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拉近了学生和科学的距离,他们真正体验到科学知识和生活密不可分,科学无处不在。
  再如,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可先请学生观察老师脱外套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会有声音?同时在声音响起的时候衣服也会把头发吸起来,你们遇见过这种情况么?如果是在漆黑的夜里脱衣服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光点,或者发现有的很宽松衣服会紧紧的吸贴在身上、皮肤也会感觉很干燥,为什么呢?然后分组让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并把有关现象记录下来,并讨论这是为什么呢,进而认识—静电,继续探究哪些情况下会产生静电?静电有没有危害性?教师以这样的方法教学,即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提升学生对学习这个知识点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拓展课外科技实践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在科学课堂上很多时候的都出现过学生探究积极、情绪高涨、沉溺其中不愿意停下来,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只能强制停止、草草结束,学生充满遗憾、也很失落,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愿意停止科学探究活动说明他们是真的愿意学科学、研究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这种探究热情。科学的学习特点之一就是不可能把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上完整的呈现,教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准备齐全,所以,让学生课后进行拓展性的科学实践探究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生活环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拟定不同科技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组织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要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望。
  (1)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实验探究,巩固教学效果
  教科版科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有的可以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育、观察、记录,不是一节课就能得到实验结果,这就需要教师或者家长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前的观察准备实验或者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如,三上“植物”单元《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后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田野、路边、家里的植物变化、三下“植物生长变化”、五上“种子发芽实验”、“绿豆芽的生长”、“做一个生态瓶”、四下“面包发霉了”六下“月相的变化”等实验都是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几天甚至几个月的连续观察,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坚持不断的研究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2)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培育学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开展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科技活动。如,教师在学生学习了“天气”这个单元时可以组织学生去气象局参观,感受一下我们的天气预报的各种数据是如何出来的、气象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紧密联系;通过“环境和我们”单元的学习可请同学们就自己家庭、小区、街道、城市一天产生的垃圾做个调查,并提出如何减少垃圾、处理垃圾等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以对自己家庭用水情况、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学习“食物”单元后为自己家庭设计食谱并到超市选购;在了解化学变化后,研究我们家里的日化产品有哪些、平时在使用时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存在哪些危险并提醒家人注意;也可以请家长经常带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生态园或者种植植物、养育小动物等。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协、教育系统等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创客比赛、机器人比赛、小发明、小制作。
  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是培養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态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把教材中的科学知识、科学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不仅学到了教材要求的科学知识,完成了教学目标,更是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科学,主动进行知识迁移,学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更爱科学,学科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卢福.科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J].学周刊,2017(23)
  [2]胡雨.浅谈培养小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兴趣[J].科学学报,2017(34)
  [3]厉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