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浅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核心素养”在教育流行语排行榜中榜上有名,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分为四方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本文就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加以浅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我国新一轮课改将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相应的教育课程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核心能力。它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取决于特殊的育人功能以及该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特定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分为四方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与原标准对比,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意识”的解释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指学生在遇到信息处理问题时对问题处理的快速反应,包括信息来源、信息形态、信息量大小、处理信息时工具的使用及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例如,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五节——《图像的合成》,我的情境引入是向学生演示合成图像,如充满正义感的蜘蛛侠从头部人脸变成可爱的小狗脸蛋,即小狗版蜘蛛侠;小金鱼在密封的普通灯泡内畅游。这两张图像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并产生悬念:图像所示现象与正常现象相比有什么不同?它们是使用什么软件合成的?合成的过程复杂吗?我也能做出这种效果吗?用到哪些特效呢?学生们的以上问题,就是对信息的“敏感度”。
“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包括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及时性、适用性以及表现性的能力。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来说,它主要体现在后两个特性上。再以《图像的合成》一课为例,适用性是指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表达主题的文本和图像素材,文本可以通过文本工具结合选择变形面板、字符面板进行设置;图像可在不侵权的情况下网上搜索获取,也可以通过photoshop(简称PS)把教师提供的图像素材编辑,成为创作的一部分。表现性是对学生作品是否真实有效地表达了自己观点的特性,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体现。
二、计算思维
“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即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源于对这个名词的人为拆分理解,认为它只不过是程序设计中的建模和设计算法,但这是狭义的。它其实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名词,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使用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个人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以《图像的合成》为例:运用PS软件使图像与图像合成或图像与文本合成过程中所形成的解决合成问题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就是该课的计算思维。包括文本加工、素材搜索加工、特效等思维过程。细化一点,若将字体设计成金属字,如何操作呢?学生会思考到在图层样式中完成,还用了多个样式,如斜面和浮雕、描边、内发光、光泽等,学生的这些思维就是基于如何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来解决图像合成问题的计算思维,它是广义的。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数字化学习方式越来越广泛,进入了崭新阶段,例如通过在线教育系统听课、通过可移动电子产品学习等。这些方式使“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经过长期的学习锻炼,让数字化学习在自己的脑海中变为自动化的、稳定的動作,并一旦接触学习,便潜意识采用数字化方式,养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习惯”,并将这种习惯运用到小组协作、知识共享中去,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图像的合成》一课中,学生利用上网下载或教师提供的图像素材,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方式,运用数字化教学软件完成全新的、合成作品,是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四、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当今社会,信息量呈激增状态,信息安全和由信息引发的道德问题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中学生有必要接受相关安全防范、道德伦理和法律意识等教育。信息社会责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整个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即围绕相关信息所发生的行为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违背社会的道德,不得侵犯集体或个人的的权利;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这说明了一个待人热情的人就一定会有责任心,责任心是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就必须要有责任心”。二是对信息技术负责,即信息技术的使用要做到安全为上,并且要用得合适、合情、合理。也就是说,信息社会责任是社会成员因相关信息所发生的与自身在社会的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对社会成员来说,有义务承担自己因相关信息而发生的实际行动的后果。在《图像的合成》一课中,教师摆出周某某假虎案及某市领导探望百岁老人PS照等事件作为本素养教育的反面教材,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评价,有实际的认识并吸取教训。教师还可以摆出一些正能量案例,提高学生甄别是非的能力,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培养信息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基本认识及判别、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信息行为的社会责任感等,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信息意识,激发计算思维,培养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并教育学生积极承担相应信息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14日第9版.
[2]盛思月,何善亮. 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 教育参考,2016,26(02)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2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