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地理作为高中学习过程中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后可明确地理学科核心知识,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进而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同时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就地理教学展开分析与研究,地理教学效果越好,学生学习效率、学习成果便越为突出。因此,寻求有效教学方式一直以来皆是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目标。文章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展开教学,意在探讨此类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是否能够为学生带来较为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理知识;思维导图;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1-0115-02
一、利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的优势所在
1.深入浅出,便于直观理解
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是一种理清自身思路,明确自身学习成果的学习方法。此方法的首要优点在于能够切实根据自身思想展开分析,于思考过程中将具体思想与各项学习过程中的要点以书面形式呈现,其便于回顾性分析的同时能够使制图者有效理清自身思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现自身不足[1]。与此同时,思考、学习过程中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亦能使教师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所在,进而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征展开针对性教学,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总而言之,将此方式应用至学习中,能够使学生有效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将知识关联性得以体现。在其层级分明的同时实现复杂知识导流,提升学习动力。
2.培养思维灵活性
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势必对近阶段的学习展开思考,进而发现近阶段学习中的误区,从而在于日后学习过程中规避误区。教师亦可针对教学方面展开思维导图构建工作,同学生一起构建高效而有序的数据处理流程,解构所学知识中的难点、要点[2]。就思维导图本身作用而言,其初始作用即为方便使用者理清思路,将较为复杂的事件予以逐层分解。于教学应用,既可将课程中的知识分区规划,也在各类知识点中加入拓展知识及创新思维环节,为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供进一步的拓展培养。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皆可通过自我回顾方式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思维灵活性,全面提升教学、教育效果。
二、思维导图于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为进一步确认思维导图是否具有使用价值,是否能够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实际作用,提升教学、学习水平。下文将结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将问题分为预习、复习两方面,用学生及教师视角分别阐述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教学的价值所在。
1.预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预习过程中,当上一阶段地理知识学习完毕,教师宣布下一阶段学习计划时,若学生上一阶段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存在问题,应切实根据下一阶段课程,结合教材展开自主学习。此时思维导图便体现其价值。首先,学生根据教材及自主学习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知识分析,开始构建知识导图,将教材中的教学重点予以划分。其次,根据自身预习习惯,介于知识结构展开阶段性预习,分析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完成思维导图的同时做出应对措施。最后,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各项分类,确认其准确无误后运用各种方式如查阅资料、学习教材、与同学展开讨论等实现自主学习,掌握课程知识。
2.思维导图于复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复习阶段开始前应针对自身学习状况展开回顾性分析,构建思维导图。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构建形式,重点在于思维体现及实际效果,以提升学习质量,保障知识了解程度为主。通常,复习过程中的思维导图表现为逻辑结构与组织结构,学生可尝试这两类导图结构,从中选择构建较为顺畅的方式。在“区域生态建设”课程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可结合实例进行思维导图构建,明确此类问题在我国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根据自身思维及所学知识展开构建,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现状,用知识结合实际,在提升理解程度的同时展现对较为实质性的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可在导图中展开模拟解决,分析解决方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而发现学习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实现“明因、晓果、通对策”。有效通过复习提升知识掌握程度,明确学习过程中劣势、误区的同时结合知识全面构建覆盖性较强的知识结构网络,提升整体学习效果,培养逻辑思维。
3.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切实利用思维导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用传统教学方式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以教师视角展开分析,当课程开始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思维导图构建,并结合知识结构于课堂中构建思维导图。此举作用在于理清自身思维的同时实现较为有效的层次分析,将各类教学重点按照实际教学难度、知识点应用优先级进行排列,并有效将其融入至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的同时杜绝以往模式中的教学状况,继续分析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方式,有效地将知识点融入教学的同时采取对应手段解决问题[3]。另外,关于思维导图构建方面,教师可采取沟通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分享教学心得,在实现教学的同时增强师生间的交流,解决部分学生因性格原因不敢提问、惧怕交流的问题。
以“区域生态建设”一课为例,此课程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较为重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持生态稳定性,亦可为学生日后针对此类知识展开进一步学习提供帮助,打好基础。以教师视角展开分析,应首先針对实际展开复习,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予以回顾,结合思维导图建立出发点和目的,其可以保障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在提高学习效果、提升知识时效性的同时有效养成相关思维,形成学科核心价值素养。另外,教学中还可加入培养可持续发展观方面知识,形成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应均衡几类教学要点,将课堂中发现的教学问题予以解决的同时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方面展开导图构建,分别阐述两类方向中的发展现状、问题原因、保护措施。随后,教师结合考试要点与课堂教学中的收获进行进一步构建导图,分别确定每个方向中各个小问题的知识点比重,确定权重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明确主次展开教学。如“人文地理”中的“保护措施”方面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问题较为严重,则应以实际为主,切实根据此类思想展开较为有效的相关思想建设,在复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学习效果,若效果较佳则证明此类教学方式较为有效,若实际与思维导图构建存在些许误差,则应以实际为主。
综上所述,结合学习实例可发现,思维导图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学习具有较为实质性的作用,教师可通过此方式构建知识架构,学生亦可通过教师引导及自身思维整理进而形成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地理教学中注重思维培养及知识掌握,而思维导图的优势恰好符合。因此,可将思维导图应用至高中地理教学中,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秀.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28-29.
[2]刘丹,冯虎.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2):31-32.
[3]王业超.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6):30-31.
作者简介:韦继光(1975—),壮族,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地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2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