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新目标,其对学生的思想和品格有着重要影响。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领域对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目标。文章主要研究史料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希望给初中历史教师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1-0074-01
  一、鼓励学生采集史料,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史料,是还原历史真相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通过史料,教师让学生了解历史最真实的一面,史料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史观。历史教师作为历史课程的实施者和主导者,应当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采集史料,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根据教材主题和教学重难点选择史料,帮助学生消化重难点。教师在选择史料的同时,需要考虑教学目标,避免史料和教学目标不符。教师应利用网络搜寻史料,增加史料的内容,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史料。教师可以在教材官方网站中查找史料,也可以在相关历史学习网站中选择史料,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采集史料,通过史料的采集任务,让学生预习知识,提高学生预习效率,加快学生融入课堂的速度。
  二、小组合作研究史料,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史实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史料可以全面阐释史实,因此,历史教师应当利用史料开展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成组研讨史料,促使学生发挥潜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任务,锻炼了其合作能力,养成了实证和理性态度。教师还需要选择一些和历史课程有关的史料,扩大学生信息量,培养学生判断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史料这一媒介,设计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提供给学生一些思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深入研讨史料,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同时,教师可以构建历史情境,让学生认识历史现象本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吸收知识。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设计研讨任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让学生分析史料,总结答案。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鸦片战争,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表现情况和小组合作成果进行评价,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
  三、解析历史材料题,提升学生解题效率
  历史材料题,是一种基于史料的探究性问题,是高考常见题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历史材料题解题效率。教师应遵循史论结合原则,编制和教材内容知识有关的史料题目,让学生边学边练,提高学生知识熟练度。教师需要深度研究历史资料,选取真实的历史资料,结合教学内容,提高问题实效性。教师应带领学生解析历史材料题,传授学生材料题解析方法,培养学生材料题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准确率。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隋唐时期》:文宗太和年间,四川和江淮一带民间每年“以板印历日”,不用等朝廷颁下新日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教师可以提问:该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个朝代?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题。这个题目主要考察雕版印刷术,学生通过这一突破口,可以迅速得出答案。與此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深度挖掘教材,精心设计课程,发挥史料实证作用。教师在解析材料题目时,不仅需要解释材料内容,还要让学生联想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题,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史料实证,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对学生学习历史有着重要影响。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可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养成正确历史学习习惯。初中历史教师应鼓励学生采集史料,开展小组合作,解析历史材料题,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促使学生分析史料,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窦连静.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法[J].赤子,2016(3):237.
  [2]聂延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1):60-61.
  作者简介:谢日朝(1975—),壮族,广西南宁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