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电影配乐中海德薇主题创作技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Hedwig’s Theme是由美国作曲家John Williams为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所作的主题音乐。这首电影配乐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基础上融合了一些近现代音乐语言的特质,并具有作曲家鲜明的个人特色,此作品对电影的主题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本文主要从音乐创作技法、特色及表现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阐述与总结。
【关键词】主题旋律;和声配器;音乐结构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电影音乐在当今电影艺术创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创作电影音乐时,作曲家会依据电影的整体基调、人物的个性和情感、故事背景等方面来创作与之贴切的音乐。同时,作曲家会运用创作上的各种技法、表现手段使音乐与电影内容更加融合。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主题音乐Hedwig’s Theme的创作技法及表现。该曲是由美国作曲家John Williams(1932年2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所作,通过运用主题动机的变奏、调性对置、色彩性和声的运用等创作技法,刻画出了影片的人物形象,烘托了环境氛围,并深化了影片的魔幻主题。
一、乐曲创作技法分析
(一)曲式结构(三部性结构)
[A]部分曲式图:
[B]部分曲式图:
这首乐曲[A]部分采用二段式结构,[B]部分由新的主题素材发展而来,它的内部结构划分并没有明显界限,但在本曲中和声与调性相对稳定,具有动力性和开放性,与主部形成一定对比,造成了一种戏剧的张力和不稳定感。[C]部分是之前[B]部分旋律的变化重复。这部分也加入了新的主题旋律,钢片琴是这一部分重要的旋律声部。[C]部分以开放式的结束之后,乐曲并没有真正结束,而是添加了一段尾声。这一段尾声中采用了[A]、[B]、[C]部分中的旋律片断再现。在经过[B]、[C]部分的离调、转调、织体变化等种种不稳定因素后,尾声中旋律的回归带来的是一种安静平稳的感觉。
[C]部分曲式图:
乐曲中,多采用了小调:
[A]部分 [B]部分 [C]部分 尾声
小节数 1-90 91-127 128-183 184-212
调式调性 e小调 e小调-a小调 a-c-g-#f-#c-d
乐曲以e小调的五级音进入,持续至90小节。从第91小节开始转入了它的远关系小调a小调上。128小节继续保持a小调,到154小节转入c小调,158小节转入g小调,164小节转入#f小调,168小节转入了#c小调,176小节转入了d小调。整个乐曲的调性是以e小调为开始调,然后和其他小调相互交替。这一连串调式交替,都是远关系调的运用,充分表现了乐曲色彩的明暗交替变化。
(二)主题线条
在音乐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具有主题意义的乐汇叫做动机。作曲家们通过作曲技巧对动机进行倒影、变奏、扩大、重复、缩小、模进、逆行等手法来发展乐曲。此作品的主题旋律线条也是由动机发展而来的。
A乐段主题旋律:
在例1中,这是一个由变化重复乐句组成的樂段。主题动机包括:(1)前附点音符节奏为主;(2)三度+二度动机(e、g、#f、e)。音程采用主音四度跳进式写法,旋律走向往上,音级属于自然调式体系。乐句中的音e、a、#g这三个音是四度式的上行再缓慢下行,弱位上虽使用了经过音但和声仍处于e小调的主和弦上。乐音之间环环相扣,表现了一种灵动的感觉。第3、4小节则是对主题动机的下三度进行,5小节是第一小节的重复,6小节是对第2小节的离调发展,7、8小节则是停在半中止上为进入a’做准备。整段音乐旋律并不复杂,通过重复、模进加深了对音乐主题的印象。
派生性材料发展是一种由主题动机的音调、节奏发展而来,产生一定对比的音乐创作手法。
例2中,乐句主要素材由谱例1动机中e、g发展而来,乐句中b和g是大三度的音程关系完全是a乐句的派生;前附点节奏也是模仿了a乐句主题动机的节奏。在这一乐句中,小提琴与钢片琴声部分别派生出一条旋律,小提琴部分是以极弱的震音加入,使钢片琴的旋律增加了流动性,衬托了钢片琴部分的主题旋律。钢片琴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在后半段高音区伴以密集和弦,清澈明亮。
B乐段主题旋律(对比性):
在B部分中,从跳音的技法开始,以二度为主围绕e音进行上下运动,以木管组乐器为主的旋律开始。英国管是主题旋律,由其他木管组乐器进行和声与填充,律动与主题旋律节奏相同,B乐段主题旋律是以跳音构成的,结合了模进的写作手法,突出形象的活泼与灵动。这一主题主要是塑造人物性格和渲染背景气氛。
[C]部分主要是由B和C乐段构成(B乐段主题旋律在上文已经介绍)。
C乐段主题旋律(138-142小节):
在C乐段主题旋律中,这个部分是整首乐曲的高潮,例子1、2小节是一个向上的模进,例子3、4小节则是节奏变成以十六分音符为主的旋律。这里的主题旋律是由钢片琴演奏的。在这一部分中B和C乐段相互交错重复出现形成了戏剧性的对比。
(三)和声技法
在Hedwig’s Theme中,John Williams局部运用了功能性色彩性和声带来音乐色彩上的变化。
1.弗里吉亚减五属和弦
弗里几亚的调式特点,它的音阶特点是I级和II级之间是个小二度的关系,所以按照这个去推,E弗里几亚调式就是3,4,5,6,7,1,2,3,V级是7,#2,4,6。
这是典型的弗里几亚调式的运用(2,#4,7-2,4,7)和和声小调的结合,使4,7变成了减五度,产生了调式变音(将调式音阶中的任何一个自然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所构成的带临时升降记号的音即为调式变音。) 2.色彩性和声
功能性和声是为旋律配置和声的基础。形成了“主”“下属”“属”三个功能圈,这是传统和声学中遵循的“戒律”。然而,这一部分的和声不是按照功能性和声进行,属于色彩性和声。
3.重属和弦的非功能性运用
重属和弦是在调的属和弦基础上建立的属系列和弦,即V的V、V7、V9、V13、VII、VII7等,即属和弦的属和弦。在传统和声中是重属和弦——V级和弦,而在这两个乐节中是重属和弦——I级和弦,当然,也有作曲家为了突出音乐的色彩性让重属和弦反功能进行到IV级和弦。
4.配器音响
根据影片的内容描绘故事魔幻的剧情,整个配乐音响具有奇幻色彩。
举例说明:这一部分是连接部主题的旋律:
在连接部主题旋律中,以快速流畅的十六分音符组成,旋律线条灵动而起伏。钢片琴是独奏的声部。鲜明的明暗色彩变化使乐曲具有强烈的对比,形成魔幻氛围,增加了主题旋律的表现,形成了这一部分的音响氛围。
下面是弦乐声部的例子:
例:弦乐声部的快速音型
整个配器音响在听觉上色彩性非常强烈,竖琴和木管以及钢片琴的大量运用和弦乐声部的快速走句,使整个乐曲的配器都富有层次感和结构感。[A]部分,钢片琴的右手部分在高音区演奏主旋律,即旋律层。左手是低音层,基本与主旋律的强拍相对应,同时它还担当了和声层。之后逐渐加入了弦乐组,这一部分是回旋式的曲式,所以,在重复的同时又加入了木管组以及铜管组,使音乐的层次逐渐加强。在[B]部分中,由木管组乐器开始进入,逐渐加入铜管和弦乐,加强了中音区的和声的厚度,突出表现乐段的灵动时也采用了钢片琴连续的演奏十六分音符。到[C]部分时,是整首曲子的高潮,这一乐段所有组别的乐器都加入到演奏中来,音区整体的厚度加强,与之前的乐段在音区和织体上形成了对比,直到尾声音乐逐渐安静下来,对前部分音乐片断进行再现,乐曲的配器手法恰好体现了影片中3个事件的独立性和同一性,这样的配器手法增强了整个音乐的流动感,并深化了影片主题。
二、主题音乐与画面表现
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多次运用到主题音乐对场景的渲染。第一次是在影片的开头,情节是院长把孩子放在哈利舅舅家的门前,这时忧伤的旋律与海格留下伤心的眼泪音画交融,将离别时的忧伤情感表现得恰到好处,使观众达到共鸣。第二次是哈利收到猫头鹰接二连三送来的学校录取信,主题旋律再次响起,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代表舅舅具有压迫感、狡猾且凶恶形象的大管声部,用来预示魔法世界即将发生的新一轮变化。电影第三次出现主题旋律时,是学生们需要通过魔法帽的识别分配学校,当第一个同学赫敏出场时,旋律的后半部分进行了变奏,音乐活泼且不失紧张的氛围,把赫敏纯真而可爱的女生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结语
本文从该作品的旋律动机、和声、曲式结构、调式调性、配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理解作品中旋律的展开手法、色彩性和声的运用、调性对置、传统与现代创作手法的结合等创作技巧,同时也简析了在影片中的音画表现。John Williams在创作此曲时根据电影所独具的故事背景及特有的故事情节,加上他深厚又巧妙的创作技巧,使其成为电影配乐中的经典作品。一首好的作品的产生无论是对整体结构的设计还是对细节的雕琢都是需要不断推敲的,旋律、和声、曲式、配器及音响布局等这些音乐元素对作品来说是相当重要的。John Williams对各种不同音乐元素的设计和融合不同音乐语言的创作手法非常值得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梁文珊.论约翰·威廉姆斯电影主题音乐的创作[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周淑茹.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原型初探[J].鄂州大学学报,2005(1).
[3]《哈利·波特》海德薇主题乐谱,出版信息不详.
作者简介:陶乐行(1994—),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计算机作曲技术专业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