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壁画重彩技法对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我国历史的不断变革,我国的工笔重彩画在不断进步和变革中也得到了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水墨画,新时期的工笔重彩画拥有着强烈的美感,其肌理清晰,能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同时当代的工笔重彩画“以线造型”且“色面造型”,能够引起人们视觉和言语上的共鸣,能够弥补传统水墨画的缺点。文章主要论述了元代永乐宫壁画对我国当代的工笔重彩画的影响。
关键词:永乐宫壁画;重彩技法;工笔重彩画
科研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永乐宫壁画重彩技法研究”(2018F24)研究成果。
作为一种早已成熟和独立的画种,工笔重彩画对于我国的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工笔重彩画的不断发展不仅向人们展示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还向人们展示出了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特点。永乐宫壁画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壁画,其极高的历史价值不断启发着人们,其浓郁的艺术气息也不断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对我国当代的工笔重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永乐宫壁画中线条的造型
什么是线条呢?线条一词有着很多含义,在绘画中,线条是画家通过对一些实物进行描绘产生的。在永乐宫壁画中,线条得到了很多应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十八描”中的“柳叶描”。什么是“柳叶描”呢?“柳叶描”又叫“兰叶描”,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运笔时提时顿。而这个时提时顿是需要根据绘画表现的物象来显现的,在壁画中使用“柳叶描”,不仅能够展现出良好的立体效果,还能够展现出绘画作品的抑扬顿挫,让观赏者能够更好地赏析其韵味。
作为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佼佼者,永乐宫壁画能够稳居我国传统绘画典范的宝座的原因之一便是其利用了高超的线条勾画技艺。在永乐宫壁画的所有内容中,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我们在观赏《朝元图》时,首先观赏全图,粗细有致的墨线映入眼帘,墨线所勾勒的人物栩栩如生。虽然经历过了时光的冲刷,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线条中感受到绘画的运笔流畅,这种流畅的运笔带给人清晰疏朗的感觉,毫无陈旧感。虽然永乐宫的壁画都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当时的画匠技艺高超,那些长长的线条,都给人以流畅的感觉,让人丝毫感受不出有停顿的地方。由此可见当时创作者的高超技艺。
永乐宫壁画中,许多人物的服饰都非常复杂,对于这些复杂服饰的衣纹和褶皱,一般的画匠很难将其展现出来。而永乐宫壁画的创作者利用“柳叶描”,仅仅几笔,就将这些繁琐复杂的衣纹褶皱描绘得生动形象。在绘画中,线条的画法是有着很多的讲究的:在对人物的毛发进行描绘的时候,就需要利用虚入虚出的线条;在描绘女子温柔的面部的时候,就需要利用较细的线条;在描绘男子刚硬的的轮廓的时候,就需要将粗细线条结合起来,以展现男子的男儿气概。
以线条作为绘画造型是工笔重彩画的一大特点。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线条来加强画面的层次感,同时展现线条的节奏美感。作为当代的工笔重彩画的研究重点,如何利用简单的线条将人物的情感、性格、神态展现出来成为了当下绘画爱好者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在永乐宫壁画中,创作者正是利用线条将人物的情感、神态、性格等很好地、流畅地、自然地表达了出来。所以,我们应当不断研究永乐宫壁画的绘画手法,不断揣摩创作者对壁画中人物造型的塑造方法,相信随着广大绘画爱好者的不断研究和学习,永乐宫壁画中展现出的艺术价值和绘画手法将对当代的工笔重彩画的良好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永乐宫壁画中的构图
“构图”作为创作一幅画时的重中之重,有着很深的学问,在构图时,需要艺术家根据绘画经验和画面的美感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比如《朝元图》中描绘的二百八十多位仙人,每一位都仪态万方,神情肃穆,形象优美,这些仙人聚集在“三清”的周围,每位仙人的形象都不相同。这众多的仙人在壁画中虽然神态各异却十分自然,丝毫感受不到拥挤和重复。这是因为创作者的构图技艺十分高超,不仅用心刻画了人物的面貌,对于人物的道具和衣纹也毫不马虎。
《朝元图》整幅画面构图巧妙且严谨,以八位主神为中心,主神周围聚集着许多从神,整幅画面非常生动,在生动的同时还完整统一,由此可见创作者构图极为严谨细致。同时,画面中的众神造型不一,画面布局节奏有序,人物之间相互呼应,极为巧妙。因此整幅画面神圣却不呆滞,对称而严正,展现出了我国古代画展高超的绘画技术。这使得许许多多绘画艺术家在永乐宫壁画的构图中受到了启发,并对工笔重彩画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应用。
三、永乐宫壁画中色彩的运用
永乐宫壁画中展现出的高超绘画技艺,不仅有线条,还有色彩。同时相对于线条技法,永乐宫壁画对于色彩的运用更是对当下的工笔重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其色彩影响分为沥粉贴金、重彩勾填、色彩残缺美、矿物设色、装饰意味、色块平涂等几部分。
在我国传统的绘画中,壁画的一大作用就是用来进行装饰,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传统壁画的一大色彩特点就是需要安排整个画面的色彩结构,将色彩在画面中平铺,同时利用大小不一的色块将复杂的画面展示出来。这些色块组成一个整体,且次序分明,能够让人体会到画面的层次感。西方壁画与我国传统壁画的很大不同就是西方壁画追求光影之间的差异,追求画面的立体感,注重“形”而不注重“神”。这种不同从永乐宫壁画中能够强烈地体现出来,在永乐宫壁画中,几乎所有画面都是采用了色块平涂的方式,就算是强调细致的人物面部,永乐宫壁画的创作者也只是对其进行了轻微的晕染和刻画。永乐宫壁画的色彩运用非常巧妙,能够让人从中感受到丰富性和层次感。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永乐宫壁画中的色块之间采用了不同的冷暖关系、明暗关系、纯度关系,整体来看,这些色彩让整幅画面有了整体感,虽然色块很多,但并没有让人眼花缭乱,反而有一种让人很舒适的和谐感。
受到了传统的绘画艺术的影响,我国当代的很多绘画艺术家喜欢“笔墨造型”、“线条造型”和“色面造型”。这些当代艺术家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通常喜欢使用一些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这些礦物质颜料色彩浓郁,色彩饱和度较高,这种色彩饱和度较高的画法,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同永乐宫壁画的创作方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在永乐宫壁画中,重彩勾填技法在画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对于壁画的框架轮廓,创作者利用墨线对其进行勾勒,而对于壁画的色彩填充,创作者使用了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画面整体视觉性较强,线条与线条之间虽然分明但却有着关联。我们再次对《朝元图》进行分析,永乐宫壁画的《朝元图》中的天神就是利用一些色相不同的线条进行色块的划分,画面整体基调为石青和石绿,朱砂、赭石、土黄等颜色组成了一个个色块。而这些色块形状不一,虽然被大大小小的白色色块分割开来,色块中却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整体的画面协调有致,对比强烈,充满质感。
在《朝元图》中,金碧辉煌的画面效果令人一饱眼福,这个“金碧辉煌”的效果少不了“沥粉贴金”的功劳。如果在画面中频繁使用“沥粉贴金”的技法,不仅能够让画面产生奢华典雅的感觉,还能够增强画面感,对金银首饰、法器等使用“沥粉贴金”,这种效果更加强烈。永乐宫壁画中的“沥粉贴金”技法,对我国当代的工笔重彩画影响颇深,被当代工笔重彩画家广泛学习和运用。我国当代很多画家受到永乐宫壁画的启发和影响,将传统的绘画技法和当下流行的现代技法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技法。
矿物颜料凭借着颜色艳丽、色彩厚重、稳定性强等优点,在我国绘画发展进程中有着很长的使用历史。永乐宫壁画在创作的过程中,注重重彩画技法的同时,广泛地使用矿物色,这就使得永乐宫壁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仍然美丽如初。在当下,许多画家都提倡在绘画的时候使用传统的颜料。矿物质颜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质感较强的颜料,受到了绘画艺术家的广泛推荐。在工笔重彩画中,如果我们使用矿物质颜料,那么矿物质颜料就能够带给我们很好的色彩效果和强烈的画面质感,这种效果和质感是水墨画无法比拟的。相对于水墨画,使用矿物质颜料的工笔重彩画更加生动形象,而矿物质颜料凭借着其特殊的优点和性能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应用。因为矿物质颜料被许许多多的绘画艺术家广泛使用,所以矿物色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绘画的发展,不仅使得当下工笔重彩画更具创造性,还令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些绘画作品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由于永乐宫壁画历史悠久,历经岁月的洗礼,尽管留存较好,但仍然有着掉色的痕迹。虽然这些痕迹有些可惜,但是我们能够从这些痕迹中感受到永乐宫壁画沧桑的变化。这些残缺的色彩,让观赏者感受到永乐宫壁画在岁月的沉淀中产生的独特魅力,带给了观赏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正因为永乐宫壁画的不完整性,许多艺术家从中找到了灵感和启发,他们发现了更多绘画的可能,在他们实际的作品中,这些可能都将变成现实。
四、结语
当下,随着全球文化的互相融合,我国的艺术文化也逐渐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一些优秀的绘画艺术家,在借鉴西方绘画技艺的同时,也应当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绘画文化。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中国画文化深邃而动人,从我国传统的绘画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当下我们应当不断挖掘传统绘画的精髓,让我国现代的工笔重彩画技艺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提升,早日屹立于世界艺术的前沿。
参考文献:
[1]侯旭遥.永乐宫壁画的艺术特点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7(11):124-125.
[2]赵晟,雷亚辉.永乐宫壁画的艺术特色解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8):118-120.
[3]孙文博,陈伟.永乐宫壁画绘画语言研究[J].艺术评鉴,2018(16):35-36.
[4]任磊.浅论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影响[J].美术观察,2018(9):134-135.
[5]白宁霞.探究永乐宫壁画的线条艺术[J].西部皮革,2016(12):4.
[6]杨红,强春云.浅谈现代工笔重彩的装饰性[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7(2):19-21.
[7]李彩英.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发展及传承策略[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6):121-123.
作者單位:
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9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