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影响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施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需要同步进行完善,强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变化,以及政府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影响,以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创新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前,我国政府会计体系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会计制度既不能反映全面真实的财务状况,也满足不了当今的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因此,推行以权责发生制等为核心的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它具有以下重大创新与突破。
1.统一各级各类单位的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制度有机整合了原来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保留通用经济业务事项,同时增加共性经济业务事项,对相似业务尽可能做出同样的处理规定。有效整合了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各部门以及各单位会計信息的可比性和协同性,改变了原来会计核算标准,解决了诸如标准不统一、执行差异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有利于合并单位、部门财务报表和逐级汇总编制部门决算,搭建了基于政府大数据运用的会计体系。
2.创新双体系“平行记账”会计核算方法
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由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共存的新型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确定会计收付实现制和行权责发生制共同运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当分离并相互结合。政府会计制度中的“平行记账”是会计实务基础双分录的必然产物,实现了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又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目的,满足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信息披露需求。通过预算会计形成的决算报告和财务会计形成的财务报告,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构建了满足现代财政制度需要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3.改变原来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核算模式,引入权责发生制
在原来单一的预算会计制度下,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等信息尚未得到充分和真实的反映。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更能够体现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本质以及权责义务,更能够全面反映单位的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更有利于全面公开财务信息,接受相关方的监督。
增加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以及一些会计科目,如应付票据、长期股权投资、折旧、应收股利、无形资产摊销、坏账准备等。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费用,降低资产的入账价值,准确地核算业务活动成本费用,可以更加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运行费用和行政成本。
二、政府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关系
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会计制度改革的规定,并规定了改革正式实施的时间表。从宏观层面来说,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是国家十分重视的工作,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推进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内部管理角度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加强流程控制和责任约束的关键环节。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单位内控管理,成为政府会计制度的“忠实守护者”,使单位财务管理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更加科学,从而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率,最终促进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及各项财税政策顺利落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于会计信息治理,政府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都是不可或缺得,政府会计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状态的反映,内控管理是对财务实际运行状况的有效监督。内部控制可以保障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而政府会计改革离不开内部控制建设,只有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与实际运行状况的一致性,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意识淡薄
就内部控制建设现状而言,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基础薄弱和意识淡薄的问题,部分单位管理者内控知识欠缺,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敏感意识和资金使用的风险意识,因此不重视内控建设,导致单位运营存在诸多隐患。很多单位要么没有建立内部审核部门,要么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流于形式,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认真执行,应付了事。部分内控人员职责不清,业务能力不强。另外,很多单位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内部考核制度,内控建设工作跟不上单位发展需要,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部分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工作流程设计不合理,信息沟通不顺畅。有的单位不重视内控工作,认为内控工作是财务工作的一部分,内控工作浮在面上,导致内部控制工作边缘化,内控成效难以发挥。有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管理随意性大,以惯例代替制度,执行标准不统一,管理环节漏洞较多,存在较大隐患,如报销审批制度不严格、资产管理混乱等,这些都会对内控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3.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对工作流程有较强的约束,导致少数人员对内控制度实施有排斥情绪,不配合内控工作。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内控部门,但由于编制有限、资源紧张等原因,大多在财务部门设立内控部门,财务人员兼任内控人员,既做运动员又做守门员,出现了职责不清等问题。
有些单位安排非专业人员担任内控工作,对业务不熟悉,专业水平较低,无法胜任内控工作,导致内控的约束力不强。内控措施没有实现全员、全业务、全流程覆盖,管理环节和工作流程中存在一些漏洞,难以充分体现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被监督对象对内控提出的意见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落实跟踪纠错,也削弱了内部控制部门的权威性。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措施,使得部分单位或部门存在侥幸心理,放松了对内控管理的要求。 四、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内控管理优化措施
1.增强內控管理意识
单位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增强内控责任意识。落实政府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建设,不可顾此失彼,避免重核算、轻内控的情况。政府会计制度是内控管理的重要依据与工作标准,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也是政府会计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不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对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对重要事项和关键岗位人员管理等风险关键点进行重点梳理,改进完善工作程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强内控约束力。
2.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结合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资产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完善制度、细化流程、明确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制等措施,增强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地促进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与推行。
内部控制制度要落到实处,不能将内控制度束之高阁,而要通过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同时,应该注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对内控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使内控人员全面了解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业务流程,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力,真正承担内部控制的重任,以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
另外,内控部门要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监察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确保会计核算、部门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绩效管理等工作互相关联,统筹协调。加强内外部监督,共同推进内控工作实施,全面提高部门和单位管理水平。
3.兼顾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
在构建单位内控管理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单位工作特性、管理水平、业务需求等因素,并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相契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内控管理体系。
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内部分工协作,建立高效的办事程序,严格落实责任制,防止“踢皮球”等不作为现象,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益。
另外,要重视内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开发适用的软件系统,通过数据融合处理分析,监控单位业务开展情况和财务信息,捕捉异常数据,及时整改,提高工作效率。
4.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和统一,信息化技术手段替代财务人员的简单、重复性核算活动成为趋势,突出了会计工作的管理功能,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改善内部管理流程,明晰管理责任,这也为单位内控管理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预算管理控制、合同管理控制、收支管理控制、会计核算控制、债务风险控制,实现业财融合多元化发展,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必要支持。
五、结语
在实施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将内部控制建设与政府会计改革相结合,有利于明确财务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实现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及内控管理的统筹协同,最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芬.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 (3).
2.顾宏伟.论新《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财经界:学术版,2017(14).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