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相关原则,接着阐述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以便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组织领导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早在2012年,国家就发布了有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文件,在经过多次完善之后,于2014年正式颁布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这是我国首次将内部控制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并且制定了严格的规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控制活动来达到预定目标,对于事业单位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有效管控。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杜绝贪污舞弊现象,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四方面原则,分别是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以及适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要是指事業单位内部控制需要对整个单位的活动进行有效管控,而并不是对单位中的某一岗位或者是某一业务进行管控。重要性原则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针对重要的经济活动以及重大风险隐患。制衡性原则主要是指将多个岗位、环节进行有效制约,做到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但是又相互监督。适应性原则主要是指内部控制应当为本单位量身打造,应当根据单位的实际状况来确定。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许多事业单位在业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绩,但是一些单位却由于种种原因,内控建设难以落到实处,致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部控制意识并不强
  在事业单位内部,事业单位工作重心都放在基本业务工作上,对其他工作就比较忽视。对于内部控制而言,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全员参与、管理者重视。内部控制就像一道防火墙,没有意外情况时感觉无足轻重,但是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就会发挥关键性作用。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要重视内控工作,不仅要带头学习了解内部控制工作,还需要使每一名职工都了解内部控制工作。
  为此,需要加大工作力度,让全体工作人员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对全体职工进行内部控制知识普及。其次,需要聘请专家为全体职工做好内部控制授课,从专业角度向全体工作人员解释内部控制重要性。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可以更好地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使每位职工都在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形成人人参与内控建设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够真正取得内控效果,使得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内控制度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内控机制并不健全。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就无法做到有效管理。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而言,其不仅包含组织层面控制,同时还包含有业务层面控制。通过完善内控工作,可以使得单位的所有业务、岗位、人员都纳入内部控制,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内控的积极作用。
  只有完善、全面、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内控制度,才能确保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充分保证内控工作的权威性,提升内控措施的约束力。但是,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过于空泛,并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影响了内控作用的发挥。
  3.预算控制过于随意
  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预算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就必须对预算进行合理安排,建立高效的预算管理机制。当前,事业单位的月度预算需要再固定期限内递交,如果未递交预算则无法进行开支,这样有助于落实年度预算管理。但是由于部分科室的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预算经验不足,往往报上去的预算不准确,从而形成了预算外开支,而单位管理层为了推进工作,对于这种情况也不便于追究,这就导致事业单位月度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管控作用,而内控工作也难以落实。
  4.监督和考核流于形式
  虽然监督部门是事业单位中的必备部门,但是监督部门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在很多单位中处于边缘位置。事业单位监督包含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由单位的监督部门对其他部门、岗位、业务开展进行监督,外部监督主要包含纪委及审计部门。
  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内部设置有监督部门,监督部门也对整个事业单位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管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但是有些事业单位依旧存在着重视业务发展、轻视内部管理的现象,认为只要完成各项业务指标就可以完成全年任务,对于内部控制管理认识不足,没有动力去做好内部管理控制。在这样的环境下,事业单位出现了重视业务、轻视内控的现象,而如果没有有效的内控监督,很可能导致业务工作出现风险。
  事业单位本身就涉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各级审计部门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但是由于人手不足、对具体业务不熟悉,或是出于信任等原因,对部分单位开展审计工作的成效不大。因此,部分事业单位无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合理构建组织框架。通过搭建完善的组织框架,可以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升工作效率。只有合理的组织框架,才能更好地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避免岗位间权责不清等问题,在明确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分工,可以提升每一名职工的工作效率。只有合理构建组织框架,明晰权责,事业单位才能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员,安排岗位,这样才能更好地优化内控环境。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由于事业单位选人用人需要由上级组织部门或者人事部门来确定,因此,如何发挥广大职工主观能动性就变得至关重要。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素质,同时落实问责制,使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规范行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做到有的放矢,强化考核,强化竞争交流,激发管理人员的创新活力。   2.加强内部监督
  第一,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最为重要的自检方式。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首先必须对财务部门的各种凭证是否合法、是否真实完整进行审计。由于财务部门属于内部控制的重点对象,因此需要对财务部门的各种报表和会计凭证进行审核。其次,需要对经济活动中的各项金额开支是否合理进行审计,对于追加部分进行重点审计,以检查是否有滥用资金等行为。最后,应当对财务相关流程进行审计,及时查找和发现程序不合规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
  第二,不断加大内部监督力量。近些年来,开始从纪检中抽调专业人员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甚至直接由纪委的专业人员担任事业单位内部的纪检人员,这样可以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进行完善,及时消弭事业单位内部风险。由于纪检人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抽调专业人员进行审计,可以保证审计工作更具有权威性,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第三,加大对优秀监督人员的奖励。在进行内部监督的过程中,对于优秀的监督人员需要加大奖励,鼓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为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3.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控制效率
  为了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例如,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以此规范整个单位的业务开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設,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应该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同时还应当引进综合型人才,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效率。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但是不能全盘照抄,而是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状况来完善管理机制,做好本单位的内控管理。在出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时,应当首先做好调研工作,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应当广泛收集职工的意见,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规范开展业务,防范风险,提升工作效率。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应该不断优化内部环境,强化内外部监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便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这样才有助于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兴.试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2).
  2.杨永红.试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1).
  3.肖成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江苏商论,2009(3).
  4.刘雨川.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7(14).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