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说,面临的不仅仅只是要出来工作,同时带着一个伟大的使命,因为,他们即将要引导的学生是小孩子,这些孩子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明日之星。所以,对于教育国家栋梁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显得格外重要。不仅会影响到自己,更重要的会影响到这些孩子。基于现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在积极心理学角度去研究。本文旨在对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学前教育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也显得格外的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女性,在面对那么大的使命下,她们的心理健康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她们纷纷从初中考试得失败中稳步向前,选择了接受更大的挑战——学前教育专业,对此,她们的心理健康应该持有乐观向上的力量,才能承担起她们这一重大的使命。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1.1分割成两部分群体
当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被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积极向上,这部分的人群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都会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这类型的学生也被称为“积极派”,第二部分:消极悲观,这部分人群大多数在困难中推托,整天的抱怨,这类型学生也被称为“悲观派”。当然,在众多的资料显示,第一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第二部分的人群。
1.1.1积极派
她们走出了中考的失落,来到了一个乐观的世界,并不对生活有所抱怨,而是持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对于孩子要很有耐心,这些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懂得很多东西,有很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哭,饿了会哭,吃太饱也会哭,在众多的哭声中,学前教育的老师做事的方式显得格外重要,而积极派这批人都会对这些孩子很有耐心的指导,引领这批孩子成材。
1.1.2悲观派
这类人群更多的是不懂得怎么去教好这批孩子,她们只会认为这批孩子很烦,同时也不懂得去学习一下积极派的学生,这类人群更多的是应该定期去学习,学习积极派如何应对各种问题。
1.2学生强迫症、人际敏感、焦虑、恐怖、抑郁等状况的出现
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认知到自己的使命以及任务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她们时常会焦虑,不知如何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学习、严重的那部分人还会出现抑郁症,抑郁不仅对自己产生影响,还对这批孩子产生影响。进而出现的是人际敏感的问题,对人群会持有一种很敏感的态度,不懂得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会出现强迫症,因为她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在潜意识下要把这件事做到最好,进而导致强迫症出现。
2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战略
2.1开展课程去引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消除心理困惑
让她们知道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并不难,懂得一些方法和技巧,也可开展一些脑体结合的相关活动,让此专业的学生去参加,若发现她们在活动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应立刻去与她们沟通,用不同的心理学方法让她们说出困扰的地方,并对她们的困扰进行指导与分析,必要时可以让她们去实践不同的活动,带领她们走出困扰,协助她们解决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种种问题,把困难点消失。
2.1.1注重培养“体验式”的心理课程
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学校应该更加注重这部分学生的体验, 而体验式的教学是不在乎背诵以及理论的,而是通过模拟情景,要求这部分的学生在专业的老师或者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变换环境去教学,在专业老师以及辅导员用心教授的课上,掌握专业知识,在参与模拟情景中体验不一样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把积极地情绪反应出来,帮助学生成长。
2.1.2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辅导团
进行团体的心理辅导不仅能够避免在专业心理咨询人数较多,场面较为尴尬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团辅活动显得非常重要,这样能够更加贴近积极心理学能够服务于大众的理念,同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也是非常适合的,通过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 利用其团体成员间的互帮互助的能力对其进行心理上的促进。同时团辅活动具有耗费的时间较短,方法简便等特点, 同时也能够对心理状况不太好的同学进行大范围的培训。可以教会学生以自己为中心的思维和想法, 懂得相互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对于大部分学校开展团辅的活动,学生都会兴趣盎然地参与, 这种和谐、友好的氛围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
2.2院校应该对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特殊培训
2.2.1开展专项训练
培训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内的知识,更应该要扩张到课外的知识,毕竟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情况是非常多变的,需要老师应对非常多的问题,比如有一些调皮的学前儿童会出现打架,争吵,互相冷战的现象,这个时候老师就展现了很大的优势,若老师处理好了儿童与儿童间的矛盾,是对儿童身心发展很有帮助的,在此过程中可以教会儿童如何去善待自己的同龄人,同时,教会了她们如何解决事情的能力,在事情中学会了什么,当下一次事情发生的时候就会解决,而不是只懂得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专项训练还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与学校合作的关系,学校也可适当的增加相应的比赛,让这批学生得到放松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2.2.2职院校与学前兒童的培训学校要多加合作
相当于校企合作,可以适当的分配职中的同学去不同的学前儿童培训学校实习或者学习那边老师是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关系的。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在教儿童的同时可以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带领学前儿童成长起来。还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相互交流,还能让学校反思教育方法,更好的培养下一届的新生,也促进整个社会更快的发展。 2.2.3运用情绪ABC理论
所谓的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 其中A 表示诱发性的相关事件,B 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从而产生的一些里念,即对这件事的相关不同的看法,C 则表示对于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对于同一种情况下,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两个不同的两个人的人身上,由于他们处理事情的观点以及态度不同,所导致的情绪和行为结果也就不一样了。比如说:两个都是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去参加有关学前教育证书的考试,而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有一个学生考到了并拿到了奖学金,而另一个学生没有拿到奖学金而且还没考到,可想而知,她们的心理想法是不一样的,会出现一个消极一个积极的情绪,那么情绪ABC理论中的AB就是两个学生去参加學前教育的证书考试,C则是两个学生拿到成绩后不同的感想和心理变化,所以结果不同,人的心理变化也就不一样。而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常常会发生的一些现象,比如:刚刚开始学习弹钢琴和唱歌,这对于初次学习这些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毕竟,以前没有基础,有些人还天生就五音不全,但是也要突破这些困难,而不能去逃避。有时候也会在幼儿园实习中被领导批评,甚至不给你在她的幼儿园工作,这是时有发生的事情。还有就是在面试中因为自己的自信不足或者其他方面没准备好而失落。这些都会诱发情绪ABC理论的发生,当然最好的就是不会发生情绪ABC理论,但即使发生了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要努力的去克服种种困难,当你克服了就觉得其实事情也没有想象中糟糕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仍处于一个困境,这个困境就是心理上的问题,因为她们面临的是国家的栋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都比普通的人要多,而且在学前教育学习的学生的家长也会给老师很大的压力,毕竟这些儿童都是家长的心头肉,不仅碰伤了会心疼,老师教不好她们,家长也会怪罪于老师,所以她们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大的困惑。
参考文献
[1] 韩娜,尹坚勤.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2):148-151.
[2] 冯君洪.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J].才智,2018(29):95-96.
[3] 项亦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1):117-118.
[4] 黄玮,孙春香.在心理活动中引领学生幸福成长——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99+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7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