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与写作”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影响到了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地提升。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占据的分值很高,所以,阅读和作文教学都是重点内容之一。但是,随着语文教学的开展,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 高效课堂 建构策略
一、小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
当前,阅读题一直都是学生失分的主要题目,学生的阅读能力出现了很多问题,阅读不深入、理解出现偏差,分析不到位,表达不精准等。虽然问题一直存在着,但是都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在传统语文课堂中,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在开展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先讲课,在课后布置作业,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制度体系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优化,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已经被列为首要教学任务。所以,新课程改革一直都要求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阅读与写作”课堂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都缺乏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负责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学生缺乏扎实的语文功底,缺乏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很少有时间读书,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讲课占据。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都是在课下练出来的,不是靠教师的讲解领悟出来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帮助。
2.阅读方式不正确
当前,有的语文教师采取的是圈养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内容都限制在教材篇目中,学生的视野非常狭窄,眼中只有语文教材,以教材为主。一旦出现了课外考题,学生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写作都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有的语文教师采取抽象的理论性教学,只知道往学生的脑袋里塞进理论知识,忽视了必要的讲解手段。
3.作文与学生的生活脱节
小学的写作经常和学生的生活脱节了,作文不能正确的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转化为作文的素材。学生没有丰富的词汇和语言,也不能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总是拼凑,所以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写好作文,但是学生的生活空间有限,生活内容单调,小学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小学作文都是命题作文,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能倾诉,最终总是应付了事,写出的作文言之无物。
三、小学“阅读与写作”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首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教师要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让作文课变成学生期待的课堂,精心设计每一节阅读课和作文课,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感知到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写作不是为了应付,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才能够采取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教学。
2.把美文阅读融进作文教学中
阅读是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欣赏美文,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在一般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利用美文阅读和欣赏引导学生。教会学生谋篇布局,领悟重点词句,进行详细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文笔中蕴含的感情,领悟到遣词造句的好处。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的课文学习和阅读,欣赏名著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加强对名著的阅读。
3.把作文融入生活中
一般而言,学生的写作离不开生活,这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作文必须要从真实的生活出发,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回家做饭的文章,让学生帮助妈妈做饭,做自己喜欢的饭菜,然后写出自己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要学生与生活相联系,那么就能够写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另外,写作也应该融入大自然,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带领学生走出教师,走进自然。
参考文献:
[1]杨雅洁.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25).
[2]田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16,(04).
[3]李会娟.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
[4]王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构建策略[J].学周刊,2015,(24).
[5]吴俊.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2015,(04).
[6]马丽娟.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以克拉玛依中学语文教学为例[J].克拉玛依学刊,2015,(01).
[7]张宗侠.优化教学策略增强小学作文教学实效[J].成功,2013,(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8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