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而建筑设计过程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不仅满足了我国节约型社会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也达到了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文章主要就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设计;能耗
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9) 04 - 0032 - 01
1 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
我国虽然是能源储备大国,然而人均资源拥有量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较而言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所以,高效合理的利用资源,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面临的资源匮乏的现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2.1屋顶节能
屋顶不仅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其也是影响建筑隔热性能发挥效果高低的关键。尤其是进入炎热的夏季后,太阳光直射到屋顶的话必然会会导致屋顶温度以及室内温度的大幅度升高。正是因为屋顶对于建筑内部的温度变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尽可能的采用隔热保温材料进行屋顶处理,才能在有效控制室内温度的同时,减少室内温湿度调节设备使用的频率,为建筑能耗的稳步降低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常用的建筑屋顶隔热保温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在屋顶直接铺设密度大,导热系数低其防水性能优良的聚苯乙烯等材料,实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目的。(2)铺设屋頂隔热层。通过在建筑屋顶铺设隔热层的方式,不仅实现了有效降低防水层对隔热层性能发挥产生的影响,而且也避免了因为太阳光直射而造成的防水层老化现象的出现。(3)屋顶绿化。建筑屋顶完成防水处理后,通过在屋顶覆盖土壤种植草木植物或者灌木的方法,不仅有效的吸收和遮挡了太阳光对屋顶的直射,而且也避免了屋顶温度升高现象的出现。(4)屋顶蓄水。所谓的屋顶蓄水,就是充分发挥水蒸发的作用实现有效降低屋顶温度的目的,确保室内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随着屋顶隔热保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施工企业在应用屋顶节能措施的过程中,必须在充分重视节能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材料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建筑工程节能效果与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
2.2墙体节能
墙体作为建筑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墙体进行的节能设计同时也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现阶段最常见的建筑墙体节能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1)外部保温隔热设计。由于墙体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太阳光的直射,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墙体外侧隔热保温设计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才能达到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2)复合材料墙体。设计人员在使用复合材料进行墙体隔热保温设计时,主要是利用复合材料形成的保温夹层墙体阻隔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达到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2.3门窗节能设计
门窗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门窗的节能设计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窗墙比的确定。必须在最大限度满足建筑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窗墙比。(2)门窗气密性等级的提升。通过提高门窗气密性等级的方式,不仅有效防止了寒冷天气下,外部冷空气向室内的渗透,同时也降低了外部环境温度对室内温度产生的影响。(3)合理选择门窗的朝向。在进行建筑门窗设计时,采取南北朝向多开门窗的设计方式,不仅满足了建筑室内通风采光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门窗设计对室内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
2.4遮阳节能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不同地区日照时间以及建筑功能等各方面数据为基础,实施建筑遮阳设计。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遮阳不仅应该以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为依据,采用水平遮阳,垂直遮阳,水平垂直相结合等不同的遮阳设计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功能建筑的遮阳需求,促进建筑遮阳设计效果的稳步提升。
2.5建筑节能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建筑节能设计形式也呈现出日趋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为设计人员而言,必须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同时,加大高新技术成果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建筑节能效果的全面提升。
3结语
总之,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在建筑设计中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最大限度的缓解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紧张的局面,而且对于建筑质量的提升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设计人员必须在积极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同时,运用绿色建筑材料进行建筑节能的设计,才能在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时,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为我国建筑节能设计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卓俊霖.试析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2):17 -18.
[2]姚薇.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47):53 - 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3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