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增加了对于木材的需求量,传统经济发展中粗放式发展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自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我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积极发展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并在宪法中写入植树造林,使其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植树造林有助于生态平衡的恢复,使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但是在开展这项工作之前有必要做好林地整地工作,如此一来便于改善林地的土壤环境,极大的提高林木成活率。
  关键词 造林整地 植树造林 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极端气候天气频繁出现,促使人们意识到做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同时,国内外正在积极的倡导保护环境,促使各个行业中逐渐渗透了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植树造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关于人工林,我国每年都会大面积的营造,以此有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并能够更好地利用与开发森林资源,这对于小康社会的全面构建十分有利。
  1陕北植被现状
  陕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形主要是山地、丘陵和高原溝壑,由南到北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带和典型草原带 ,气候以半湿润半干旱为主,是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是黄河泥沙主要源区,因此是建设植被的主要区域。关于该地水土保持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水利部、农业部和各地相关科研院校均做出一定的贡献,按照植被建设开展了大量工作,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经总体分析,植被建设与水土保持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益,并没有进一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不小影响。
  同时,受陕北地区特殊自然因素的影响,所选择的树种需要耐干旱、需水量不多且具有很高的十分利用率,且需要对地形地貌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在造林施工中因所选择的树种不适宜,由此导致成活率不高,再加上缺乏完善保护措施,在搬运苗木时难免会对苗木根系产生损伤,从而不利于成活。
  2陕北造林整地技术
  2.1清理杂物
  及时清理干净地上的杂草、灌木与采伐的枝丫、梢头,根据实际情况在表层清理时可以使用人工或机具的方式。
  2.2准确把握整地方式
  整地主要包括两种,即全面整地(平坦地区)、局部整地(带状、块状整地)。实际在进行整地时,需要按照树种和造林段实际情况的不同,选择使用恰当的整地方式,如春季开展旱地造林时,在阴坡或半阴坡地段造林时可以采用中小规模翼式鱼鳞坑整地方式,阳坡或半阳坡面地段则可以提前整地,致力于林地通风与光照条件的显著改善,致力于苗木成活率的稳步提高。经过科学整地,提供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与表面状态给苗木的生长,对空气、水分与养分等进行统一协调,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更好地开展陕北地区的造林工作。
  3陕北植树造林技术
  3.1移植造林技术
  该技术应用广泛,移植过来的树木通常具有养好的长势,再加上具有发达的根系,在短时间内可以适应新环境,且能够稳定快速的生长。在遇到病虫害与其他灾害时,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相应的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与造林率。为此,在植树造林中该技术具有突出性,在使用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按照需要整理土地。整地时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两种整地方式,即全面与局面整地,按照项目设计做好挖穴与平穴工作。关于苗木的选择,采用极易移植的植物,所选择的树种尽量成活率高,移植中侧重于根系的保护,对移植时间进行合理控制;移植后做好培育工作,对树种悉心照料,确保具备充足的养料与水分,从而有助于成活率的提高。
  3.2播种造林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造林面积大且满足要求的地区,为提高播种效率可以进行飞机播种,以此更好省时省力,但是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环境方面,对于地势条件该技术要求较高,地面必须平整,以此才能温度提高工作效率与实践,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必须达标,要求具有充足的水源。播种条件方法,工作人员技术专业、方法科学,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工作,如此才能顺利的完成播种造林技术。若上述要求均不能满足,则会增加飞机播种的难度,因此在一定层面该技术在实施中存在不小难度。
  3.3分生造林技术
  通过扦插植物的方式能够实现分生造林,但是该技术并非适用全部的树种,松树、柳树以及杨树比较适用。同时,这项技术的实施必须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即要求具有柔软温润的土质和优秀的土壤条件。
  4小结
  陕北地区位于中温度地区,水资源少、林地少,在自然条件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为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建设当地林木,改善当地生态自然环境,需要充分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苗木树种,积极的开展整地造林与植树造林,帮助苗木更好地成活。
  参考文献
  [1] 卢立华,贾宏炎,农友,黄德卫,明安刚,郑路.红椎经营模式对林木生长及乔木层碳储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05).
  [2] 李媚,贾黎明,于丹丹,马履一,贾忠奎.北京平原困难立地油松人工林营造新材料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04).
  [3] 张岩.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问题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11):227.
  [4] 孙金环.浅析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6(03):1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