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问”,妙“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鲍波尔曾说过:“正是问题吸引着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去实践……”。不难看出,问题意识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想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能掌握一门提问艺术,巧妙设置疑问,刺激学生的思维,从而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本文立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提问有效性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问艺术 策略和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提问逐步成为一种提高教师教学水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备技能,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为了能够快速完成教学目标,无论从课前预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部一手包办,忽视了提问艺术的教学优势,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改观这一教学现状,重新确立课堂提问的地位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可是,具体该如何开展呢?
  一、立足学生认知水平,提问要科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换而言之是要求教师能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提出一些有坡度、有缓度,便于学生思考和理解的问题。难度过大,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度过小,无法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因此,课堂提问就需要教师能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问题由简到难,由简到繁,有坡度也要有缓度,层层推进,不断刺激学生思维扩张和延伸。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能让学生自主推导出元的面积公式,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1.将课前准备的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态演示4等份、8等份、16等份的圆拼成四边形的过程)
  2.随后提出两个问题:(1)拼接撑的这个四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形的那个部分?(2)你是否能根据四边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式;
  3.随后,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理解和总结出圆形的面积公式;
  按照上述思路带领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给学生提出两个有递进关系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有坡度也有缓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问要有趣味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难发现,兴趣爱好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助推力,也是刺激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首先,小学生年龄小,贪玩好动,对身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应当努力做到投其所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出一些充满趣味的问题,从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科学把控教学节奏,把握教学目标,创设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佩奇一家骑车”的动画片:佩奇爸爸、佩奇妈妈以及佩奇分别骑着正方形轮子、三角形轮子以及圆形的轮子进行骑车比赛。顺势提出问题:他们谁会先起到终点呢?为什么?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想法。随后,让学生对与自身猜测结果不同提出疑问,得出正方形轮子、三角形轮子不如圆形轮子快稳的结论。
  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问题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立足教学实际,提出问题要有看准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表明了提出问题要看准时机。看准时机提出问题,要求数学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课堂表现两个角度去入手。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要熟悉教学内容,时刻把控教学节奏,察言观色,注意搜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情信息,抓住最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提问过多的问题,问题在精不在多,应清晰知道什么时候提出问題,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的疑惑是什么,提出的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思维启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总结的。例如,在教学“折扣”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折扣”的概念,笔者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商场打折促销的图片。随后,提出问题:7.5折与75%那个更大呢?学生由于对“折扣”概念认知并不全面,潜意识的会将7.5和75进行比较,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大多是“7.5折<75%”此时,笔者告诉学生答案不对,课堂立马活跃了起来,随后又陷入了沉思。接着,笔者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醒,并且给学生解释“7.5折”的意思以及和75%之间的关系,学生恍然大悟,课堂又重新活跃了起来,这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立足学生个体差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数学基础、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的不同。因此,数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和个体差异,给学生提出一些尽量宽广些的问题,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以班级上中上等的学生为基准,兼顾优等生,次等生。类似于分层理念,但是,问题却适用于全体学生,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伸伸手摘到苹果”,以促进班级学生并行发展。
  总之,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提问更要突出灵活性、独特性和科学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应当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巧妙设置问题,恰当掌握提出问题的时机,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提出的问题科学合理,从而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这才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方钦松.谈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J].徽州师专学报,1996(03).
  [2]向玲.提问,开启思维的钥匙——小学数学提问艺术浅谈[J].新课程(下),2018(06).
  [3]张美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快乐高效”课堂——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8(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727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