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活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一门课程,实现了课程的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生活化的活动主题,来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出发,挖掘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化 意义 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活动,主要环节是进行实践,主要特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选择能让孩子们为之心动感兴趣的主题。主题的选择也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真正走进综合实践探究课当中。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的亲身体验能力,教师在活动与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多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联想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1.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得到培养
  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有许多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这就需要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与他人来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长期以往合作活动的进行,能够教会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技巧,而学会这些技巧,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有极大的益处。
  2.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培养
  生活实践探究需要学生进行发明创造,需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拓展,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活动的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以及探究意识,通过综合实践课程能够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研究能力。
  3.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大的特征是动手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以后,需要学生对课题进行研究实验,对问题的实验以及一些制作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在学生探究与创造的过程中,动手的能力就自觉地得到了强化。
  4.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要完成一个小课题,解决一个小问题,就需要动用各种手段来获取信息,并把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恰当地利用。一个课题完成了,问题解决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锻炼及提高。
  二、构建有效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建议
  1.以主题为线索,整合活动内容
  由于一些学校的传统活动没有站在课程整体的角度来设计,活动的内容完整性不够,比较分散零碎。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可以采用主题为线索,将活动的内容进行整合,让活动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教师也可以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调查、探究、访问等内容。当然,教师也可以参考教育局整合研究的主题,从基地实践、劳技服务、手工制作、参观访问、社区服务、专题研究等方面来进行研究,除了这些主题,教师也可以根据社区资源、学校实际产生其它的活动主题。
  案例:如每年组织的郊游活动都确定不同的主题,每一年都是不同的主题,教师在确定主题之后,要将活动内容设计得丰富一些,能够吸引到孩子们的注意力。在外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学校以及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的外出安全问题,安全第一。学校的组织领导者不能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不开展实践活动,或者使实践活动趋于形式化。学校可以简化程序,设置好实践方案,为外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可能。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活动视角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综合实践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教师都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指导,切忌教师包办。
  案例: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活动,如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在以往的活动中,往往是少先队大队部布置任务,各中队按照相应的要求布置场所、设计游戏,学生没有参与机会,大多是领一张游戏劵到各处玩玩就完了。我们可以开展“我的游戏我做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可以分为:(1)课间游戏大集结。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积累资料,了解本校学生的课间游戏情况;还可以记录游戏的玩法,并在课间一起玩一玩。(2)听爸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引导学生将传统经典游戏重新回归校园。以摘抄资料、绘示意图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我们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创编、创新游戏,使学生玩出新意,玩出成就感。
  动手实践贴近学生生活。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教学实践也证明,综合课内容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的效果就越好。比如,可以开展有关自然环境的内容,黄豆发芽试验,养金鱼、气象天天记录后的思考等;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小制作,如利用家中的废旧玩具制作小汽车、小飞机等;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如盐或糖的溶解实验、磁铁实验等;也可以让学生收集科学家的故事等;还可以开展一些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活动,收集民间谚语、诗歌朗诵、每天为学生讲故事,等等。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综合课的活动内容开展,例如讲一讲、写一写帮妈妈做菜的事情,自己洗衣服的事,等等。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中考察,在实验中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以“学生能否会做”作为教学和评价的主要指标开展活动,这样也能提高综合课的有效性。
  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新课改提出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不能一味地以自己本身为主体。学生的潜力是无限大的,人的创造力也是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过程的时候,要组织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多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活动的开展,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在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中多运用贴近生活的游戏
  小学生的年级比较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这一特点,设计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在活动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让实践活动的整个环节实践性占有大的比重,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如在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几个学生一起合作,用尺子来量自己的课桌,也可以丈量班级黑板的长度。通过对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实物的丈量,能够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综合实践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很好地贯彻体现新课改理念。教師在教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多学习专业知识,更新各项知识,还要跟上新课改的要求,完善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5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