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设施草莓生产全程质量安全主要风险点与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在经过6a实地风险调查、监测与评估的基础上,针对设施草莓生产中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产地环境、土壤消毒、种苗选择、栽培管理、温湿度控制、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投入品管理、采收与储运及废弃物处理等10个主要风险点提出了防控措施。
  关键词:草莓;质量安全;风险调查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215011
  收稿日期:2020-01-02
  作者简介:闫建茹(1981-),女,本科。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环境研究;通讯作者李玲(1971-),女,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草莓素有“水果公主”之称,原产欧洲,20世纪初草莓进入我国并迅速发展,栽培方式从单一的露地栽培发展为早春大棚、日光温室等多种模式并存。草莓从外观到口感都属上乘,在鲜果品种较少的冬春季备受青睐,产业效益显著,发展很快。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草莓种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草莓的第1大国。
  2015年的草莓“乙草胺”事件给草莓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草莓的质量安全之所以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有3个原因:草莓的果实是一种裸果,皮薄且外皮无保护作用,自身植株矮小,茎、叶、果实接近地面,属于易受病虫害侵染的作物;日光温室的设施栽培环境具有相对封闭性、固定性,温、湿度条件易导致各类病虫害滋生蔓延;草莓主产区存在多年生产重茬连作等现象,易滋生病虫害。这些因素对草莓质量安全构成了较大的风险隐患。草莓在生长过程中,通常易发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芽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和红蜘蛛、蚜虫、棉铃虫、蓟马、金龟子等虫害,基本不存在草害。气温较低时,以病害为主;气温较高时,以虫害为主。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我国,也广泛存在于其它国家的草莓生产栽培地区。
  作为产业发展较快的小作物品种,草莓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笔者通过对北方地区设施草莓生产主产区连续6a的实地风险调查、监测与评估,总结研究成果并收集资料,针对草莓生产过程中的10个主要风险点,提出覆盖草莓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综合管控集成技术,用以指导草莓生产实践全过程。
  1 产地环境
  草莓产地应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性好的沙质壤土;中性微酸,pH值范围在5.6~6.5的土壤。避选经常积水地块;栽培场地周边10km内无化学污染源;距公路主干线1km以上;每年均应进行土壤改良和消毒处理。
  新建生产基地应进行环境条件监测,每2~3a或者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由具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及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以确定是否继续使用该生产基地。
  土壤环境指标应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环境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的要求,灌溉水质量应满足《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0)的要求。
  2 土壤消毒
  连续种植草莓多年的地块,为减少连作障碍,防止土壤和棚室中的病原菌、虫卵积累,应在每季生产前进行土壤消毒。每年7—8月全年太阳辐射能量最大、气温最高的时期进行太阳能消毒处理。将大棚内的残株、杂草清除干净,深翻土壤。每667m2增施2000kg长度为2~3cm的秸秆,70kg 石灰氮(氰胺化钙),撒匀后翻入土中。大水漫灌后覆盖地膜,使用自然光进行暴晒至少40d以上。消毒后,撤膜晾晒和通风10d以上。也可根据土传病害发生的情况加入棉隆、多菌灵等化学药剂进行土壤处理。
  3 种苗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脱毒苗,苗龄40~50d为宜。外观选择具有叶柄短,具4片以上展开功能叶,叶大、叶肉厚,叶色浓绿,苗高20cm左右,新茎粗0.8cm以上,一级根25条以上,根系发达的种苗。
  有经验的生产者可以自行育苗。育苗宜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透气、肥沃、排灌方便,未种过草莓或已轮作过其它作物的砂壤土地作苗圃。苗圃应搭棚防雨,减少病菌传播。
  场地的前茬不能是茄科作物、土豆、烟草、果树苗圃地以免发生共性病害。应选择上茬未种植过草莓或无土传病害且土壤肥沃,孔隙度高的田块繁育种苗。繁苗前注意对苗圃地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肥料作为基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
  4 栽培管理
  定植阶段应采用药剂处理草莓苗预防根部病害;合理规划株距,防止定植过密;高垄栽植,防止沤根;覆黑色地膜抑制草害。
  在农事操作中要减少人员和工具带入的交叉传播;棚室门前放消毒垫或撒白灰阻断人为传播;加强田间管理,及時摘除老叶、病残叶、病果等并移出棚外,减少侵染源。
  5 温湿度控制
  草莓整个生长周期应严格控制温湿度。开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2~25℃,夜温10℃左右为宜,日光温室开花期白天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50%。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温度20~25℃,夜间4~6℃,湿度60%~70%。
  6 肥水管理
  肥料的使用应满足《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的要求。草莓生产应施足优质基肥;基肥、追肥都施有机肥,在优质有机肥作基肥的基础上,生长期追施高档全溶有机肥,以加强沃土养根,增强抗病性,提高品质与产量。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也可以有效减少白粉病。
  定植时浇透水,定植后7d内勤浇水。每天早晨或傍晚浇水,小水勤浇,不能缺水。宜采用膜下滴灌,一般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覆盖地膜后以“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原则。
  7 病虫害防治
  草莓生长周期比较长,其间病、虫、草、鼠害均可能发生,其中病、虫害发生较多,草害育苗期明显,鼠害随时都有。草莓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叶斑病、芽枯病和病毒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白粉虱、蓟马、斜纹夜蛾、叶螨、蛴螬、棉铃虫、金龟子等;地下害虫以水妞、蛞蝓等为主。   病虫害的防治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治手段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和脱毒原种苗繁育的种苗进行生产;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病果;合理调控温湿度;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物理防治方法包括杀虫灯、防虫网、黄板、蓝板、硫磺熏蒸等。生物防治包括各类捕食螨等。
  确需使用药剂防治的,可以登录“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防治各类草莓病虫害的登记农药,有针对性地选取农药。农药的使用应满足《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的要求。
  8 投入品管理
  投入品要到经营证照齐全、经营信誉良好的合法农资商店购买。不得采购非法销售点销售的、无登记证的、无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的、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合格的、超过保质期的、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肥料。同时向经营者索要销售凭证,并连同产品包装物、标签等妥善保存好。
  应建立和保存农药、肥料的库存目录。农药应贮藏于厂区专用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仓库应符合防火、卫生、防腐、避光、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并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入口处贴有警示标志。肥料应单独放置于清洁、干燥的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与苗木、农产品存放在一起。
  9 采收与储运
  采收时,应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要求。草莓果实表面着色达70%以上即可采收。采收应在清晨露水干后或傍晚转凉后进行。采摘的果实要带有1.5~2cm的果柄,不损伤花萼,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危害。轻摘缓放,采摘人员采收时应戴手套,避免机械损伤。
  盛装草莓果实应选择深度浅、底平的带透气孔的塑料透明盒。采收后一般不要再更换容器,外包装箱应坚固抗压、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对产品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有通风气孔。采收后可以快速预冷,在温度为0~2℃,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
  运输要用减震性能好的冷藏车或有篷卡车,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防机械损伤;以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运输为宜。同时选择最佳线路,途中注意防日晒,尽量减少颠簸震动。
  10 废弃物处理
  生长过程的植株殘体等要及时移出园外。其中病株、病叶、病果等应集中深埋;健康植株残体可密封在编织袋(肥料袋)中待发酵后废弃或沤制腐熟。
  地膜、农药及肥料包装袋等统一收集,分类后送至垃圾站点,由卫生环保部门统一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忠和.草莓高效栽培生物学特性与配套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3(4):164-170.
  [2] 王忠和.北方地区保护地草莓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2(1):140-143.
  [3] 宗静,马欣,王琼,等.北京市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作物杂志,2012(3):16-19.
  [4] 董秀金,王小骊,童英富,等.草莓良好农业规范(GAP)生产关键控制点[J].工作研究,2008(10):79-82.
  [5] 孙立荣,刘贤金.草莓质量安全HACCP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6(6):402-404.
  [6] DB11/T 821—2011,草莓日光温室生产技术规程[S].北京: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
  [7] GB/Z 26575—2011,草莓生产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
  (责任编辑 贾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7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