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琵琶左手技巧之推拉弦与打带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若楠
【摘要】在琵琶演奏中,大多数演奏技巧集中在右手,包括轮指、扫拂、摇指、凤点头等较有难度的指法。因此在很多人在演奏及练习的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右手的练习,从而忽视了左手。其实不然,看似只是按弦,甚至服务于右手弹拨的左手,着实大有学问。由于一些演奏者从一开始学习弹琴时就没有注意左手的练习,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左右手“功力”不平均的现象发生,从而无法更好的完成作品,无法完整的做到左右手默契的配合,无法更好的抒发内心的情感。而在众多的琵琶作品中,传统文曲的左手技巧则更富变化。本文介绍了传统琵琶文曲常用的左手技巧,并浅析了这些技巧所使用不同演奏方法后,对声音音色的影响和情感表达的不同。
【关键词】传统文曲;推拉弦;吟揉;带打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043-02
【本文著录格式】李若楠.浅析琵琶左手技巧之推拉弦与打带音[J].北方音乐,2020,03(05):43-44.
在传统文曲中的韵大多在左手技巧上。现在很多人在演奏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右手的练习上,从而忽略了左手。在传统文曲中,如果少了左手技巧的练习、或者说练习的不到位,弹出来的音乐就会是空洞乏味的。少了丰富密集的旋律音符,那些韵味的缺失就会更为明显。因此,了解琵琶文曲演奏中常用的左手技巧、并熟练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左手技巧之——推拉弦
推拉弦是琵琶演奏左手技巧中的重中之重。推拉弦无论是在传统曲目还是现代曲目、文曲还是武曲中,都是最常用的左手技巧,是几乎每一个作品都会用到的常用指法,也是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术。推和拉是两种不同的技术,有四种不同的运用形式,适合于不同风格的乐曲。
(一)推拉弦的操作方法
推拉是在同一品位上通过手指做出的对音高发生的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的改变。
1.推
左手手指在品位上按住一个音,右手弹或拨弦后,左手手指借着击弦后的余音快速由外向里、由左向右推琴弦,改变弦的张力,使音升高。通常是升高一个大二度、小二度或者大三度、小三度。右手在弹拨后,左手再把弦松回原位,得到一个下滑音,使音高归为原本品位的音高。即,先弹后推为上滑音,音高升高;先推后弹为下滑音,音高从升高音还原。
2.拉
左手手指在品位上按住一个音,右手弹或拨弦后,左手手指借着击弦后的余音快速由里向外、由右向左拉琴弦,改变弦的张力,使音升高。通常是升高一个大二度、小二度或者大三度、小三度。右手在弹拨后,左手再把弦松回原位,得到一个下滑音,使音高归为原本品位的音高。即,先弹后拉为上滑音,音高升高;先拉后弹为下滑音,音高从升高音还原。
3.推拉弦可以分为实滑音和虚滑音两种
①虚滑音
先弹6(la)音后,左手将6(la)音拉到1(do)音,在1(dol)音的音高上弹一下,再下滑到6(la)音,最后在挑一下5(sol)音。这样弹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其中的1(do)就是属于虚滑音。
②实滑音
先弹6(la)音后,在挑一下6(la)音,然后再将琴弦拉到1(do)音的音高,得到一个6(la)到1(do)的上滑音,在1(do)音上再弹一下后迅速将音下滑放回,再挑5(sol)音。这样弹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其中的1(do)音就属于实滑音。
4.根据速度不同划分
可以分为慢去慢回、慢去快回、快去快回、快去慢回
(二)“慢”与“快”所表达出的不同情感
刚才谈到了推拉弦的多种不同运用形式,弹奏时所使用不同的形式,直接影响了乐曲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走向。下面我们就通过《陈隋》和《汉宫秋月》这两首相像又不相似的传统文曲,来必须“慢”推拉和“快”推拉对情感表现的影响。
《陈隋》最早收录在张兼山的《檀槽集》中,名《陈隋调》,后改名为《陈隋》。沈浩初先生在《养正轩琵琶曲》“曲情赘语”中言“《陈隋》是宫中行乐之曲,然具有不同之悲欢情景。宫女被选入深禁,即使在载歌载舞之际,终亦无法摒除其悲愁凄楚之情绪。”这是沈浩初先生对《陈隋》音乐形象的概况,该曲表现的是身居宫廷的女子的歌舞表演,其优美的舞姿中暗含着忧郁的哀怨之声。后经刘德海改编的《陈隋》,拓展了曲目所表现的内容,更为通俗,音乐更为流畅,但也意旨表现哀婉凄凉的情绪。
曲目引子过后,进入第一段落就是以一个长轮5(sol),接入一连串的在6音高上的推拉音。
这句大量使用了推拉音,基本上都是在6品的6(la)的位置上,拉到1的音高,曲中大量推拉音的演奏方法都类似这句,是所谓的“慢去慢回”。由于来和去都慢,两个音之间的过程更为清楚,那种婉转的味道就更为浓郁,勾人心扉、更显的哀怨凄惨。使用这种演奏手法,也更符合《陈隋》这首曲目所表达的情感。“慢”更显凄婉。
《汉宫秋月》虽也描写了后宫中宫女的幽怨悲愁的情绪,但不同,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之余,却流露出对爱情的无限渴望。甚至有文章称《汉宫秋月》与《汉宫秋》有一定的关系,《汉宫秋》是马致远写的一出元杂剧,讲的是王昭君和亲出塞的故事。
《汉宫秋月》中的幽怨并非小家碧玉式的、弱不禁风的幽怨。《汉宫秋月》中描写的汉代宫娥与《陈隋》中陈、隋两代描写的宫女有很大的区别。汉代宫娥身材健硕,能陪皇帝騎马、打猎,因此她们本身并不柔弱,性格也并不软弱。因此在演奏时,手法也较陈隋大不相同。乐曲一开始的几个音符的推拉弦就奠定了这种基调。 这句乐曲一开始的两个推拉音,一个是8品的2(re)拉到3(mi)的音高、一个是3品6(la)推到1(do)的音高。这两个推拉音都使用了“快去慢回”的手法,与《陈隋》中大量的“慢去慢回”完全不同。《汉宫秋月》中大部分推拉音都是快速的、一步到位的,不需要强调两音之间的那种过程,直接从一个音推拉到另一个音。这种手法演奏出来的效果带有一种坚毅的味道。与《汉宫秋月》所要表达的情感相符合。体现了那种虽哀怨凄惨、但并非柔弱,相反内心却带着坚强的情绪。展现了汉代的宫娥就如同千千万万个王昭君一般,虽身处幽怨的深宫、虽寂寥无助,卻仍心存梦想、心存向往、心存对爱情强烈的渴望,即有朝一日能被皇帝宠幸的美好愿望。
对比《陈隋》和《汉宫秋月》不难发现,这两首传统文曲虽都大量使用推拉音的演奏手法,但是由于情感基调的不同,讲述的故事、历史背景的不同,所使用的推拉弦也是完全不同的形式。反过来说,不同形式的推拉弦也影响了所表达的不同的音乐情感。因此在使用推拉弦时,充分了解我们所演奏曲目的情感需要是更好完成曲目的必要步骤。小小的一个推拉弦,蕴藏的是极其丰富的演奏底蕴。
二、左手技巧之——带音打音
带音打音是琵琶左手技巧中较难的技巧,初学者甚至很难做出声音,想要做的均匀就更需要大量的练习了。带音打音都有相应的符号标注在谱面上,因此是每一个琵琶学习者不可回避的一课。
(一)带打的操作方法
1.带音
左手食指按住所需要的音高品位,按实后用左手中指由右向左的方向拨动琴弦,即可得到所按音的音高,不需要右手的弹拨。用另一种简单通俗的说法解释就是勾弦。常犯的毛病就是:带起空弦音时,音量显得过重,使带出来的声音音色很突兀、随意。
2.打音
左手手指尖通过瞬间快速用力按下所需要音的品位,而得到这个音,也不需要右手的弹拨。与带音不同的是,带音需要按住所需音的品位,而用另外的手指拨弦发声,需要两根手指的配合。打音则是由一根手指完成即可完成。打音所发出的声音的大小与手指抬起的高度有关,也与击弦速度和指尖力度有关。但常犯的毛病是手指抬不高,击弦时指尖无力,指尖与弦接触的速度较慢。手指抬起后,击弦时的位置不准确,打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击打到位。
(二)带打指法的重点难点
带音打音之所以成为左手技巧中的难点,主要原因在于,不通过右手的弹拨也要发出相应的音高。这对左手的力量要求非常高。左手力量不够,带打的声音变会很弱,或者会出现很多学习者都曾面临过的问题,带音声音尚可,但打音几乎没有声音,出现很不均匀的情况。
1.带音的难点
带音最考验的主要是左手手指的灵活性,有些带音所需要的速度较慢,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这种情况下相对简单,问题暴露就不会很明显。但是当所需要的是十六分音符甚至更快时,练习不到就会出现左手迟钝,无法完成的情况。还有一个练习重点就是带音的音色和音量,音色就意味着带音时左手入弦的深浅、角度是否正确;音量就意味着,左手手指的力量是否足够。因此演奏带音时,手指的灵活性、手指入弦的位置、手指的力量就是训练的三大要素。
2.打音的难点
打音相较于带音更难些,带音无论音质音色是否完美,几乎都可发声。但是打音如果手指机能的训练不到位,很可能出现完全无声的情况。除了手指力量外,打音最注重的是手指打下去瞬间的位置,如果位置刚好在品上的最佳位置,就很容易打出声音,如果打下去的位置过于偏上,那就算再有力量也是很难发声的。另一个就是打音时是否使用了手指最尖部,也就是俗称的是否严格立指,立指时手指的角度和发力点都是很扎实的,声音也更容易发出。因此演奏打音时,手指的力量、手指触弦的位置、手指是否立指就是训练的三大要素。
带打无论文曲武曲、传统现代,所需要的都是大量的练习,基本功的练习没有捷径,只有苦功。
参考文献
[1]刘洋.对琵琶演奏中“吟揉”的初探[J].文教资料, 2009.
[2]金思怡.刍议琵琶左手滑音类和推拉弦技巧[J].北方音乐,2015.
[3]李光华.琵琶曲谱[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4]吴玉霞.琵琶演奏基础教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若楠(1994—),女,汉族,天津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