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曲《长相思》的基本音乐风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慧 阴明娟
【摘要】近年来,古筝艺术的进步有目共睹,筝乐创作和表现手法都如同百花盛开般竞相争艳、相映成辉,回顾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对于古筝艺术的研究集中在演奏技巧、审美特征、发展历程等方面,在理论层面对于重要筝乐作品音乐风格的解构和演奏技法的梳理、总结仍着力不足,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在对王建民创作特色研究的基础上,以其筝乐代表作《长相思》为线索,并结合自身的演奏实践,对该作品的基本音乐风格进行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音乐风格;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25-01
【本文著录格式】高慧.论古筝曲《长相思》的基本音乐风格[J].北方音乐,2020,02(03):25,38.
一、《长相思》的作品分析
(一)作者
王建民是当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在许多专业比赛中,均获得好评。在创作中,王建民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就是在难度和分量的基础上,保证曲目的实用性和可听性更强,让听众和演奏者喜欢。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构思,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利用将传统文化而转化成自己新的素材来进行创作,以这样的手法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为古筝创作出许多的作品,推动了古筝的发展。
(二)音阶调式
古筝曲《长相思》以6为主音,全曲使用了3个近关系调,分别是C,F,降B。“乐曲的引子部分采用的是F宫调式,开头右手是一个短摇6,左手对应一个和弦这句表达出一种对家乡的思念,并与上行四度的2相互呼应,把这种思念表达得更强烈,最后在结尾时又回到主音6上,表现出D羽调式的特点,曲子进入慢板之后,还是以这种调式为主,以2、6、5为动机对这段旋律进行创作,表达出一种浓浓忧伤。”[5]
乐曲进入快板之后进行了转调,从前面的F宫转换成了C宫调,这样的转调不但使乐曲的织体更丰富,而且更加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思念之情。之后乐曲进行了再现,这个再现部分虽然使用了前面的旋律,但它在演奏技法和情上都被给予它新的内涵,意图是将这种忧伤进行升华,更可以深情的表现出一种离开家乡的思念之情。结尾以长摇6结束,使这种情绪更加耐人寻味。
(三)演奏难点
《长相思》这首乐曲耐人寻味,在演奏中,难度较高且技巧复杂。这是由于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新的创作技法。这种技法在现代曲中很常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单手泛音和快速琶音,这种技法谱面看似简单,但在演奏中对音色的掌握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而对这些演奏难点的攻克和解决,有助于演奏者准确、完整地理解作品。
1.单手泛音
在《长相思》中,首先要注意单手泛音的演奏,在乐曲慢板中出现了一小部分,篇幅很短但是有一定的难度。第一,在弹泛音时需要先找到前岳山离琴码的二分之一处,只有在这个位置才能发出音,所以位置很关键,需要多次的练习来培养手感;第二,找到这个二分之一处,先练习双手的泛音,左手一定要用小指第一关节处的小骨进行触弦;第三,这段旋律左手是有伴奏的,使得难度加大,泛音本身音量不高,这个时候对左手伴奏旋律就需要更高的要求,手指的控制力一定要好,对音色的掌控要求极高,需要多用耳朵去听,多加练习。
2.快速琶音
一般来说,琶音分为两种,一种是正琶音(从低音部分向高音部分进行),另一种是倒琶音(从高音部分向低音部分进行)。这段旋律右手就是以倒琶音为主进行创作的。第一,在练习这段旋律之前要对正反琶音进行练习,先练正琶音,正琶音是倒琶音的基础,在练习时先练放弦,可以迅速找到弦之后进行有节奏的练习,最后再进行没有节奏的练习;第二,练习曲练完之后回到旋律本身,这段音乐的主旋律是左手的旋律,因此要注意双手力度的掌握,除右手的大指需重音外,其余三指要统一音量;第三,在双手配合演奏中,除了要保持右手的连续琶音外,亦不能忽视左手的旋律音。演奏时需注意换弦过程的速度要快,不能有杂音;第四,除了对力度,音色有较高的要求之外,还有它的速度,这段要求快速地进行弹奏,那么在弹奏中就会出现音比较模糊,颗粒性不强,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慢练,不能盲目追求速度。第五:这段旋律在快板的部分,一定要表达出它旋律的激情,旋律的强弱变化要明显,在刚开始的时候情绪是激昂的,到结尾的时候旋律要渐慢减弱了,为之后慢的旋律做一个铺垫。
二、《长相思》的音乐风格
(一)诗乐意境结合的风格特点
古筝曲《长相思》是以李白的同名诗《长相思》为背景进行创作的,是一首诗歌与音乐结合的艺术作品。在传统与现代、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基础上,赋予了作品新的活力与内涵,根据詩句对作品进行结构划分,让乐曲的结构更加完整、段落更加明确、旋律更富有歌唱性。
(二)定弦音阶的风格特点
《长相思》这首乐曲的定弦采用的是人工定弦法,这首乐曲是在传统调式F调的基础上将高音、低音的3用十二平均律调成4的音高来进行定弦,这样的定弦打破了传统的音响效果,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乐曲《长相思》采用的是两组宫调式分层交替的人工音阶定弦法,在人工调式上,作曲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音阶布局,一组是12356,另一种是12456。这两种音阶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以前演奏中移码转调的问题。这样的定弦别具一格,使音乐的调性更加多元化,旋律的起伏也更多样化,这种定弦法王建明老师在别的曲子中也经常使用,比如《西域随想》等,使更多作曲家以前的想法成为一种可能,为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作品极具风格特点。
(三)乐曲旋律的风格特点
1.左手演奏主旋律
在以前的作品中,主旋律一般是由右手演奏的,而左手只是负责颤音、滑音和按音。这样的演奏方式,是为了获取力度较好的旋律音,可以大大提升古筝的表现力,左手的颤音演奏技巧是演奏者情感表达的关键。但是筝曲《长相思》的创作突破了以前这种创作程式,作曲家多次将左手来演奏主旋律,使音色的对比更加明显,旋律流畅更加饱满。在快速演奏的要求下也加大了左手的完成难度。
2.卡农式的旋律
在《长相思》这首乐曲中,慢板部分的旋律创作将左右手进行了交替式的演奏。作者在创作时,参考了西方的作曲方式,并将其完美地运用在民族乐器的编曲中。这样的左右手卡农式的旋律,使得乐曲的演奏技法更加新颖,旋律进行得更生动形象。
三、结语
古筝曲《长相思》不仅是作曲家王建民较为成熟的筝乐作品,也是一首比较现代的曲子,具有过渡性和代表性。作品中既体现出一定的创作性又没有超出大多数人的接受范围。在他的作品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定弦方法,将中西方音乐文化进行结合,既有创新性,又保留了传统音乐文化,值得每个人学习。
参考文献
[1]兰庆玮.古筝艺术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期刊论文,2010(6):22.
[2]孙洁.筝曲长相思的音乐形态研究[J].大学教育,2013 (9).
[3]杨丽莉.从三首筝曲看王建民的筝乐创作特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4]张晓艳.从古筝曲长相思看王建民创作思想[J].作家杂志,2012(12).
[5]杨凡.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高慧,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器乐(古筝)演奏。
导师:阴明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