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本土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霞

  摘要: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领域正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转变偏重对象国文化的旧有教学理念,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导入本土文化。高校日语专业当以此为契机,确立本土文化类课程在日语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切实推进专业教材研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构建等课程建设各项环节的变革,以满足跨学科人文日语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努力为国家培养兼备优秀人文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外文化传播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日语人才。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战略,日语专业,本土文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20)01-0090-04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culture export,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has been carrying out teaching reform,which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daily teaching,instead of l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culture of target country. Japanese major in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this as an opprotunity to establish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local cultural courses in the Japanese major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system,effectively promote changes in all aspect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odels.,etc. The purpose is to cultivate the high level inter-disciplinary Japanese talents,for the country who have excellent humanities literacy,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and foreig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words:the strategy of culture export,Japanese major,Chinese culture,course construction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显,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文化全球化已然成为新时期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2005年10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
  1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与外语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外语人才的助推力量,高校培养的各类外语人才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除了要熟练掌握各项外语应用技能、熟悉对象国文化,还要善于运用外语对外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承担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使命。然而事实上,正如2000年南京大学从丛教授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那样,我国的高校外语教学长期以来贯彻用目的语文化促进语言学习的理念,因此更加注重目的语文化的教学而忽略了母语文化,导致我国外语学习者大都缺乏对本土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深入思考,对外传播本土文化的能力严重欠缺,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常常无法准确地运用外语表述和解释本国文化现象,难以担当起对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
  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我国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策略也随之做出了相应调整,十几年来,围绕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导入本土文化,提升外语学习者的本土文化传播能力等课题,全国高校外语界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与改革。英语专业作为外语专业的主要生力军,自“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被提出以来,与之相关的研究便未曾间断。朱琼莉[2]曾统计分析了1998—2012年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相关研究情况,并评述了现有研究在理论、宏观问题、研究工具等方面的不足和研究趋势。除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被发表成文,高校英语专业还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其中最具突破意义的举措就是设置了用英语讲授的中国文化课程,确立了本土文化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陆续研发了2008版、2013版、2015版《中国文化概况(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历史文化概况英文版(展望全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系列精品教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年)、《中国传统文化英文入门教程》(清华大學出版社,2015年)等大量优秀教材,从而将英语教学本土文化导向的理论研究有效地转化为了教学实践,也为进一步在整个外语教学领域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2 高校日语专业本土文化教学研究现状与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低速发展期、70年代中期的快速发展期、90年代后期开始的高速发展期、进入21世纪以后的发展转型期,逐步实现了现如今空前的办学规模以及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体系,完成了“小语种”到“大语种”的华丽转身。作为高校外语专业的又一生力军,日语专业与英语专业同样处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但本土文化导向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则比较滞后。   我国高校日语界对日语专业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现象的探讨是从2008年才逐步展开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后。现有研究主要是一线青年教学工作者从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对策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反思。谭健[3]结合日语专业学生本土文化知识欠缺的现状,呼吁应该区别于思想政治、计算机和英语体育等传统公共必修课,“将中国传统文化课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或专业必修课,这对日本文化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邓凌志[4]从二语习得的角度阐述本土文化导入对日语语言习得的影响,强调了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课程的学习对高校日语教学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其他研究者则不同程度地提到了要在日语教材和教学中引入更多的本土文化要素、调整现有教材内容,加大本土文化内容的比例等。然而笔者认为,无论是将中文讲授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纳入日语专业课体系,还是加大对语文课程习得的重视程度,亦或是大部分研究者呼吁的调整现有专业课教材的内容,均显得较为保守,且实效性与可行性有待探讨。中文讲授的中国传统文化课、语文课无论是处在公共课程体系还是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无疑是必需的,但是对提升学生用日语传播本土文化的能力方面,其效果并不明显。日语专业现有的精读、泛读、听力、会话等教材数量众多,若要对其逐一进行内容修订来加大本土文化内容的比例,又岂是一日之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已有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经验的启发下,研发用日语编写的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开设用日语讲授的独立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举措应该被提上日程,这是新时代国家文化战略背景下日语专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跨学科人文日语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开设用日语讲授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作为日语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除了可以有效规范与统一本土文化现象的日语表述,可以掌握更多的语言应用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会加强对中日两国文化渊源与差异的理解,提高传播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从而增强在对日交流过程中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3 日语专业本土文化课程设置策略分析
  尽管在2000年版的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但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前会长修刚教授曾于2011年撰文,就教学大纲中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目标进行过解读,强调“既要在教学中加大广义日本文化的教学力度,突出日本人思维模式的介绍,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同时增加学生的中国国情知识和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教育学生学会用日语介绍中国文化”[5],强调了当前跨文化交际日语教育的改革趋势。这就意味着日语专业设置本土文化课程的理论环境早已具备,然而要将理论探讨付诸于实践教学,仍可谓任重而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日语教育工作者发挥开拓进取的精神,对课程定位、教材研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构建等这些与课程设置息息相关的环节展开变革,加强日语专业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导入与强化,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自然水到渠成。
  3.1 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日语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全国各高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听说读写译”等常规语言技能训练课程以外,文化素养类课程设置基本集中在日本概况、日本历史、日本文学、日本文化这几个方向,日常教學大多仍处于偏重目的语文化的旧有模式。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尤其是隋唐以来文化的影响,而在近代中国透过日本去接触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大量的东洋文化,从而呈现出中日文化相互融通的现象。也正因为如此,要深刻理解两国文化的异同之处,仅仅依靠单向强调日本文化教学的课程体系是不合理的。但由于目前用日语讲授的本土文化类专业课程尚未开设,日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取本土文化知识、提高本土文化认知能力的方式,主要是依靠个人积累或选修各校本土文化类的公共课,这对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且对用日语表述本土文化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有限,致使类似用“お節料理”来表述中国的“年夜饭”、用“お正月”来表示中国的“春节”的文化误读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高校日语专业应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教学模块中加入日语讲授的本土文化类课程,明确课程的专业课属性与定位。具体课程开始可以是“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日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各校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衍生出“中国概况(日文)”“中国文学(日文)”“中国民俗(日文)”“中国思想文化(日文)”等一系列的课程。由于是日语授课,所以要求学生完成基础日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日语听说能力,建议可从第四或第五学期开始至少开设3个学期左右。另一方面,该课程的设置还可以为精读、泛读、翻译、毕业论文写作、日语演讲与辩论等其他理论或实践课程提供素材与思路,有利于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内部各科目之间的关联性与协作性,从而有利于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与优化。
  3.2 研发用日语编写的课程配套教材,确保教学过程“有本可依”
  教材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确立课程地位的标志之一,系统专业的教材是保证课程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的前提。目前我国用日语编写的介绍本土文化的专著仅有两部,分别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 《中国文化常识(中日对照)》(外研社,200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翻译资助项目《中国文化读本(日文版)》(外研社,2011年)。但这两本专著主要是面向日本汉语学习者的普及型文化辅助读物,适用于日本对中华文化和汉语感兴趣的各类人员,而面向国内高校日语专业的本土文化教材尚属空白。由此可见,大量优质的日文版本土文化方向的专业课教材的编写与开发已经成为高校日语教育界的刚性需求。研发用日语编写的课程配套教材,我们需要在教材定位、编写方法、教材特色、教材内容等各方面开展研究,应该强调在教材中贯穿中日文化对比的思维导向,可以在教材中开设专门的“相关知识”的板块用来介绍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对中日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和现实渊源展开思辨。如在编写“儒家思想”这一章节时,在关联知识板块中同步编写“儒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的相关知识,并在课后设置与之相关的练习题,从而使教材在知识普及性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学术研究性,加大与中文版、英文版本土文化知识普及型教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更好地满足于日语专业教学的需要。   3.3 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需要
  目前的日语师资队伍同样是在忽视本土文化教学的旧有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表述能力也相对薄弱,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通过多元化渠道有意识地加强本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如可以通过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慕课等优质的网络学习平台来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日语版教材的开发与编写,还可以加强本土文化与科研方向的融合度,尝试申报本土文化相关的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指导学生完成本土文化相关主题的毕业论文等,形成“教学相长、研教互进”的教师成长模式。另一方面学校与学院也应配套相应的培训机制,提供合适的外出进修或与本校人文学院交流学习的机会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来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再者,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看,除了要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外,各高校日语专业硕、博士课程正孕育着更多未来的师资力量,他们的课程体系也急需作出同步调整,融入更多的本土文化教学元素,以适应整个学科改革的需要。
  3.4 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知识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不要一味单向地介绍文化常识,而应精心设计课堂环节与教学主题,融合诸如对比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多元的教学方法,有步骤、有方法、有目的地去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表述,理解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前文提到的“儒家思想”章节为例,有关儒家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自学以达到能用日语去介绍的程度,教师在授课时不要照本宣科,而是要偏重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诸如儒家思想的体系特色与发展路径、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流变与影响、儒家思想在中日文化中的差异等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课堂上讨论或阐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此外还要将课堂上的所学所思所感延伸至课外,例如组织中国文化专题讲座、专题演讲与辩论等文化活动,加强课下的师生互动与同伴互动,带领学生有效地学以致用,指导学生申报本土文化主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引導他们大胆进行文化研究与创新。如笔者曾指导学生完成了“从夫妇姓氏制度的演变来看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受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上述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推进,真正将日语语言能力训练与文化知识积累、思辨能力提升有效统一起来。
  4 结语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韩震教授曾发表题为《创造性地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一文,文中指出:创新对外文化传播“不仅要学会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我们还要学会用包括英、法、日、德等发达国家和亚非拉各发展中国家的外国语言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 [6] 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一线力量中的一员,我们日语专业培养的人才承担中国文化走出去、对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历史使命自当义不容辞。因此,正如本文所述,高校日语专业必须以响应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为契机,确立本土文化类课程在日语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持续不断地在教材研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切实推进相关课程建设,努力为国家培养兼备优秀人文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外文化传播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赖招仁.文化走出去战略与本科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J].临沂大学学报,2014(4):19-23.
  [2]朱琼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述评[C]//第十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
  [3]谭健.刍议中国传统文化在本科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5):124-126.
  [4]邓凌志.本土文化导入对高校日语教学的支撑作用研究[J].学周刊,2013(1):8-9.
  [5]修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1-6.
  [6]韩震.创造性地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N].光明日报,2015-07-2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