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沂蒙之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增祥

  崮,在中国“地貌家族”中是山东大地上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它呈帽、桌、鸡冠、驼形等状态,远远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成群耸立,雄伟峻拔。从省会济南向南延伸约240公里、东西宽约350公里的范围内,这些被人们称为崮的山,散落在山峰突兀,连绵不断、海拔400米至600米之间的鲁中南群山之中,著名的便有“七十二崮、。近年来,据各地地名普查,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中的崮主要集中在沂蒙山区的沂水、蒙阴、沂南、沂源、平邑、费县、枣庄市山亭区等7个县区境内,有名有号的崮不下百座,组成了壮美的沂蒙崮群,其数量之多、地域之集中、形态之美,为世界罕见。
  崮,根据《辞海》解释,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的山。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根据地矿部门介绍,这种奇特山势形成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结束于距今约67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山运动。它们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经过漫长年代的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它像一座座戴着石帽子的山,其裸露的“石帽子”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高度在10米至100米之间,而下部岩层则由易风化浅海相泥质灰岩、粉砂质泥岩和页岩等碎屑岩层组成,极易形成“崮”的地貌景观。
  山东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可划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台地等9种地貌类型。从地理上可分为鲁中南低山丘陵、胶东丘陵、胶莱平原和鲁西北平原四个区域。在全省地势最高、面积最广阔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域中,“七十二崮”以不同的形态屹立在泰山、鲁山、沂山、蒙山等主峰在1000米以上的断块山脉之间,个个石奇峰秀,独具风韵。有的崮形如同古老的烽火台,有的似古代女子头上的发髻,有的像狮兽,有的石柱擎天、尖锥倒立。崮顶之下,层层山坡梯田、林区、沟壑舒展,无不为大自然的造化而赞叹。
  山东七十二崮,崮崮有名,崮崮多姿多彩,几乎每个崮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就像中国京剧艺术中的生、旦、净、末、丑,各展风采。在崮的命名上,也别有一番说道,如以崮形模样命名的歪头崮、靴子崮、香炉崮、透明崮、马头崮、狮子崮、奶子崮、元宝崮、三角崮、枕头崮、卧佛崮;以农家活动取名的放牛崮、猪栏崮、锥子崮、剪刀崮;以姓氏村号命名的孔家崮、刘家崮、姜家崮、范家崮、朱家崮、牛家崮、徐家崮、孙家崮;还有以传说人物、古文化遗址命名的孟良崮、晏婴崮、纪王崮、抱犊崮、阁老崮等等,既直观又别有风趣,显示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发展、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崮,不仅地貌独特,景色优美,名字有趣,更在于其丰富的内涵,一座崮就是一处地质公园、一处博大的博物馆、一处了解地学的科普殿堂。位于苍山县与枣庄市山亭区交界处的抱犊崮,海拔584米,为鲁南第一高峰。它以“雄”、“奇”、“险”、“秀”雄踞山东七十二崮之首,有“天下第一崮”之美称。据山左灵峰寺元朝碑文记载:相传东晋时道家葛洪(字雅川,号抱朴子,公元283――343年)弃官不做,怀抱一牛犊上山隐居,垦荒种地,名闻帝厥,皇帝赐封为“抱朴老人”。又因山头四周绝壁悬崖,山顶平展开阔,故名抱犊崮。在当地民间还盛传,过去有一农夫上崮顶耕地,无法牵牛上去,只好抱上一头小牛犊,养大后再让其耕种……巍巍抱犊,阅尽世代兴亡、人间忧乐。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一支数百人的当地农民武装,下山劫持了一列停靠在临城(今薛城)的津浦特别快车,将美、英、法、德、意、墨西哥等国的39名旅客掳至相距40公里外的抱犊崮崮顶,以反抗列强入侵中国,一时轰动中国、震惊世界,史称“临城劫车案”,又为“民国第一案”,给抱犊崮更增添了几分传奇与神秘。如今,抱犊崮已是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6.8%,是山东省罕见的天然杂木林汇集区,抱犊崮固体突兀的岩石高达百米,崮顶面积3公顷,在方圆几十里内清晰可见,尤其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远远望去,酷似日本富士山。自古以来,通往崮顶的惟有一线鸟道,凡登顶者,均沿着遮天蔽日的九曲路径登于崮下,再顺着古人凿出的“脚窝”、“把手”,一步三跷首,抱石扶崖而上,令人心跳加速,惊险刺激。
  “白云深处有人家”,徒步登上海拔572米的纪王崮,尽收云际美景。纪王崮坐落在沂水县泉庄乡境内,崮顶面积达66公顷,是七十二崮中顶部面积最大、惟一有人家居住生活的崮。立于崮顶,可清晰看到七十二崮中的磨盘崮、双人崮、纱帽崮等十七个崮,好似一个个相互连接的“崮长城”,更似连接天地间的阶梯,蔚为壮观。据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记载:“纪王崮,相传为纪子大夫其国居此,故名”。两千多年前,纪王兵败,迁都于此,给后人留下了一座神秘的古城堡遗址。千百年来,纪王崮一直断断续续有人在此躲避战乱,直到清朝末年,一户石姓人家迁至崮顶上定居繁衍,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过着“天上人家”的世俗生活。如今,石家已形成7户19口人的自然村落,属山下深门峪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尽管崮上人家通了电、看上了电视、还有3户人家安装了电话、农家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但其经济收入与山下村民比,还相差不少。今年63岁的组长石立高是石家第5代孙,他说:“县里多次动员我们搬迁山下,都没同意,人穷不嫌地石苦,故土难离呀!”
  而地处沂蒙山区的孟良崮,则除了以其独特的风貌屹立在云端之巅外,还以其独有的战争壮丽诗篇闻名遐迩。
  在七十二崮中,更有一座蜚声中外的中国地质名山,这就是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崮,亦称馒头山、馍馍山。它位于济南市以南、泰山之北、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东侧,距离济南市区仅20多公里。早在190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名教授不远万里,对馒头崮进行了地质调查,首次编制出新泰以北和张夏一带的小范围地质图,并对馒头页岩、张夏石灰岩、崮山页岩、炒米店石灰岩、济南石灰岩等5个组级岩层单位进行了命名,奠定了中国华北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划分的基础,受到世界各国地质专家的极大关注。馒头山,海拔408米,因形似馒头得名。其地质年代属古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地层,至今约5.3亿年,地层总厚度570.38米,记录了大约3000万年的海相沉积历史。近百年来,经中国一代又一代地质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研究,在张夏馒头山地区发现了17个三叶虫生物带,并确定馒头山为一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层序地层最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层型剖面,从而成为中国寒武纪地质结构划分的标准山,被地质界公认为中国地质名山,并被收入世界各地高等院校地质学专业教科书。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专家、学者在这里考察研究,每年都有一批批地质院校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这里进行实地教学活动。如今有关部门正在馒头山筹建山东省地质公园,以期让更多普通人能切身感受“沧海桑田”的变幻。
  崮,已成为山东大地上的标志物。这一“地之神秀,山之骄子”以其独有的风韵、巍峨的雄姿,与泰山、崂山、昆嵛山翘首相望,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山东大地画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