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立足现有国家发展情况和所处时代背景,紧扣建设美丽乡村的指导思想,深入剖析新时期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前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新的历史使命。如何促进生态农业重点建设、节能技术的推广、农业资源节约和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于当前全面贯彻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至关重要。现结合学习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及重要性
1.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由于目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等各种因素,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城乡居民生活的整体环境和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因此,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人居环境就显得更为迫切。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首先是注重生态环境优美。当前我国整体生存环境遭到严峻挑战,其中城市生存环境更加紧张。相比之下,农村生活环境虽然遭到一定破坏,但对比城市生活环境好很多,人们也更加向往天蓝、水绿、气清的自然环境。因此下大力气保持农村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加以提升,会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的吸引力。
其次,布局规划合理,设施完善。总体来说,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没有合理的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导致发展无序混乱,现有的基础设施薄弱,如乡村道路以土路为主,通行不变;无雨污水管网,污水横流,污染河流湖泊;没有或很少有垃圾箱及必要的垃圾处理站,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人居环境较差,这些问题亟须解决。其中建设雨污分流管网、污水治理措施、垃圾收集和清运、旱厕整改、路灯照明等是基础性工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创建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护体系,应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新时期要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国家,为广大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节能技术的推广利用、农业资源节约和保护。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农业农村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土地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的,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度,则使我们面临生态环境快速退化、生活垃圾等诸多问题的严重挑战。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农业农村功能、加快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是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美丽乡村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庄规划布局标准低。当前,我国很多村庄对于整体的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重视不够,根本没有意识到农业农村规划对于村庄未来建设的重要性。更有一些村庄实际已经建设完成,然后又重新进行了规划,而规划的内容与实际建设大相径庭,导致资源的浪费。
(2)村民缺少主動参与性。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吃饭、穿衣等初级需求已基本满足,但文化程度仍相对偏低,从内心对政府依靠甚多,希望政府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在面对美丽乡村建设这一问题时,村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低,都是政府安排什么就做什么,政府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少想过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无论是从整个村庄的规划,还是到献谋献策,再到资金的筹集和实际建设,几乎完全依赖政府。更有一些村民认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跟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反而与原来多年养成的习惯很不适应,甚至带来诸多不便,内心有抵触情绪。
(3)建设资金匮乏。当前,我国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大部分还是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民间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国家为了鼓励美丽乡村建设每年会以不同的形式推出额度不同的奖励资金、政府补贴、专项资金等等,由于名额和资金有限,各个村庄之间竞争十分激烈。除了依靠政府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依靠村庄和农民自己。然而这种方式有很多的局限性,比如,很多村庄没有集体企业和集体收入来源,村集体自身财政能力十分有限,能保证村镇办公人员的工资已很不容易,更谈不上拿出资金用来村庄的建设。
(4)缺少建设人才。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专业建设人才匮乏。一是有一技之长或学历较高的年轻人都离开农村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打工、创业;二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不愿到农村创业等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5)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自2005年提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虽然在全国各地都已启动,许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言,还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道路、雨污水管网、垃圾收集处理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不尽完善,与城市差距比较大;二是以教育、医疗、休闲娱乐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设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
2.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组织保障的缺乏和强有力的督导机构的缺失。国家倡导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涉及面非常广泛的整体工程、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国家、省、市、县区、村镇,以及城建、教体、水利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但是很多地市没有建立统一协调各方的组织架构,检查督导不力。甚至由于监管不力导致人为因素或故意破坏现象严重,已建成的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遭到损坏。 (2)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度不够,管理机制缺乏,资金投入方式单一。许多地方在建设美丽乡村进程中,思想不够解放,工作思路单一,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没有能够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而是沿用过去陈旧的老办法,仅靠政府大会动员、报纸电视宣传是远远不够的,难以长期运作,缺乏长效机制。致使许多建设项目长期滞留在完成目标任务的阶段,没有能够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来谋划和建设,没有发挥整体效益。
(3)美丽乡村的群体认知度低。由于对绿色村庄建设的内涵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造成不同层级的职能部门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地形成合力。群众自发的参与意识不强,对美丽乡村建设仅停留在搞好卫生绿化、提高农村环境这一较低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上,甚至有的还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只是做表面文章。
三、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气候不一样,人文传统、风俗习惯也是千差万别,针对这千差万别的情况要具体村庄具体分析,坚决不能一概而论,只做表面功夫。与此同时,一定要强调规划的重要性。科学的、整体的、全面的规划是必须的,它为整个美丽乡村的建设指明方向。另外,规划一定是符合村庄实际情况的,而不是闭门造车或者天马行空空想出来。除了基本的公共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外,美丽乡村建设还应结合农村特色,保护特色村寨,继承农村遗产项目,发展优秀农村文化。
2.深入宣传发动、提倡全民参与机制
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宣传教育工作,宣讲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条件,让老百姓明白美丽乡村对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变,从内心接纳并积极主动融入其中,自觉保护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另外,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城市中的人了解周边乡村建设情况,走到乡村中去体验和感受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并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中来,以此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3.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绘画蓝图,不能靠财政资金一包到底,否则不可能持续发展,更不可能推广到其他乡村。需要以财政各项奖补资金为主导,鼓励吸引多种投资方式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投入与需求之间的根本矛盾。
4.发展强村富民产业
以当地现有农业为根本,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荒山荒坡的利用,将现有特色农业规划化、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当地特色支撑农业体系,增加市场份额。同时,积极探寻其相关联的上下游产品,如农业产品的深加工、产品艺术加工、农业废物的再利用等,带动更广泛的农村参与其中。并与当地自有环境资源相结合,创新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农民其他收入,形成稳定的经济来源。
5.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
一方面培养当地人才。包括农业种植、手工技艺、文化餐饮等方面,让他们掌握各种技能,在不同的方面可以为农村创造新生力量。对于特困家庭,特别是残疾或因病致贫的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要由政府兜底,为他们安排公益性岗位,解决子女就学等问题,助力乡村发展。另一方面,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创业,为他们尽可能创造更好的平台和施展拳脚的地方,讓他们将先进的文化知识、科技项目奉献给乡村这片潜力巨大的土地,也可以同社会上已经成熟有经验的团队合作,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道路、污水处理、绿化、垃圾收集与运输、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等,这对于乡村建设来讲是需要一个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例如,道路是所有基础设施中最基本的,要与雨污水管网、现有道路的衔接、通行能力和通行车辆等相结合,既能满足出行便利的需要,又能符合乡村的发展。再例如污水处理,让一个村庄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不切合实际,但是生活污水又是每天都会产生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怎么处理呢?乡村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生态过滤或者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既满足污水处理的必然需求,又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7.提升乡风文明,建立良好的文化传承体系
要在农村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乡风民俗,树立文明新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构建我国农村农民有情节可安放、有乡愁可寄托的精神家园,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和沁.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3(9).
2.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理论月刊,2013(9).
3.马以.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农村工作通讯,2011(1).
4.齐镭.国外现代乡村的建设理念与模式.中国旅游报,2013-05-01.
5.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浙江农业科学,2012(8).
6.王永林.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江苏农村经济,2013(8).
7.易文彬,胡传明.双转型视野下新农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求实,2013(11).
8.吴丹.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产业导向型村镇规划研究.重庆大学,2012.
9.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财贸经济,1999(11).
10.张平,侯伟芬.携手共建“美丽乡村”――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与分析.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8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