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市场开放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其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加强高校教育发展,缩小东西部人才聚集度差异、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协调东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协调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政策支持。
  关键词:金融合作;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政策支持;协调发展
  一、粤港澳大湾区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坐拥香港这一世界金融中心以及拥有我国第二大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深港通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2018年,广东省政府与澳门设立了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基金的设立将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金融合作创新发展;今年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启动货物贸易便利试点工作,该试点将会降低大湾区内企业运营成本,加快资本在大湾区内的流动效率和使用效率;同时,银联“云闪付”APP在港澳上线,跨境移动支付取得了新的进展;广东金融高新区成功吸引了汇丰、东亚、恒生等港资银行,以及友邦保险亚太区后援中心、毕马威共享服务中心、汇丰环球营运中心等港资金融后台及服务外包机构,将为大湾区金融合作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服务支持;“深港澳金融科技联盟”和“深港澳天使投资人联盟”的成立致力于结合三地在人才、科技、资本等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合作;粵港澳大湾区各市的金融纠纷调解机构共同签署了《粤港澳金融纠纷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金融纠纷调解制度,为大湾区深化金融合作保驾护航。
  二、问题的提出
  (一)东强西弱,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部金融人才聚集度高于西部;二是东部金融合作发展较西部地区繁荣。
  香港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服务业,还拥有熟悉多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法律制度专业人才,在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下,产业评估人才较多,多元化的人才分布在各个领域中。而内地地区金融业起步较慢、人才较少,人才的缺乏使企业走出去后竞争力下降,使之出现在外营收业务前景不乐观的情况。
  香港金融市场拥有较好的大环境,相比内地更加具有活力, 使得港股总体估值较低,拥有相对内地市场较低的风险。同时,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存在着大量收益要求低、投资渠道有限的人民币资金,为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多元化提供了机会。而由于内地保险业开放相对滞后,服务产业发展迟滞,不能提供优质的保险业务,从而导致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产品。
  (二)金融机构互设进程缓慢,“走出去”与“引进来”步调极其不一致
  在“走出去”方面,内地证券业业务由于发展时间短、范围受限且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导致在港澳地区市场业务收入贡献低。中资券商没有进行适宜的制度体系创新和产品定制化创新,对于传统的投资及信用业务依赖感较强。相比之下,外资券商多元化的业务经营方式更能够得到内地地区顾客的认可,不仅保证了自身的传统优势业务如机构客户服务、承销保荐以及资产管理等业务的稳定发展;并且相较于中资券商更加倾向于踏足当地的市场形势,也积极拓展新的业务如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等新兴业务,实现了传统与创新互补、境外与境内相互协同的先进经营模式。
  在“引进来”方面,从银行业方面来看,由于内地对外资银行设立网点的审批较为严谨和较内地更加复杂的程序,使外资银行在内地网点的扩张相对于广东地区银行进程较慢,在网点的布局上比较有限,因此限制了外资银行业务在内地地区的开展;并且在政策上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也造成外资金融企业的“引进来”工作受到阻碍。
  (三)粤港澳三地税制差距大,急需调整寻求协同共赢
  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税收体制差异大,内地税种多切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 税率高, 税负重;港澳税种少且以直接税为主, 税率低, 税负轻。粤港澳三地税负的高低不同, 导致生产要素从内地向港澳的流动。同时三地主要税种管辖权和收征管体制冲突,三地税收征管机构相互独立,给三地税收合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
  三、金融市场开放下粤港澳发展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教育发展,缩小东西部人才聚集度差异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力量。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使金融合作呈现了多样化、创新化的局面,对人才的需求更高,对绿色金融人才、国际化人才、金融科技人才等的需求与日俱增。学校可以根据目前金融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增设《商业银行离岸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专业必修课程,增设《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金融素养和完备的金融基础知识。港澳高校可适当增加对内地招生的名额数量,使内地学生有更多机会学习港澳两地的金融课程;内地高校也可与港澳两地金融机构合作,派遣优异的学生到两地实习。
  (二)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协调东西部地区金融发展
  加强跨境支付结算合作,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政府要加快推进“岭南通·八达通”“互通卡”的进程,并提高此类产品的创新能力,从而便捷内地地区和港澳地区之间的通勤;泛珠三角地区要积极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为港澳地区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继续加强和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力争人民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交易的主要货币,更好地联结金融机构“走出去”与“引进来”。此外,试行香港寿险公司在内地东部设立服务中心,为已购买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服务,从一定程度上分散香港服务量;粤港澳三地政府也要发挥引导作用,为港澳保险机构进入内地市场提供政策优惠以及税收优惠。
  (三)协调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政策支持
  第一,发挥港澳证券业的优势,联合内地证券业金融机构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第二,促进内地地区证券业与香港通过签订资本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合资公司,通过银行业并购、控股、新设等方式成立金融集团,从而为内地证券业的创新注入活力。此外,内地适当降低港澳银行业的准入门槛,政府逐步放权,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港澳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内地的进程。泛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政府共同协商,借鉴国际税收协调机制的成功经验,再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情况、协调三大地区的各政府利益,在税收政策上达成共识,从而为金融机构互设提供税收政策优惠。最后,虽然香港拥有众多质量高的金融产品,但缺乏稳定的技术系统及大量的客户资源,因此我们要加快金融技术创新,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共享金融数据,减少信息不对称。
  小结
  总而言之,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实现三大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整合的速度,在周边地区发挥着经济辐射作用,既对国内其他经济地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也支持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困难,从而使金融发展趋于平衡,使大湾地区的资金流动最大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此外,随着金融合作与联络机制的逐步完善,港澳大湾区与内地落实双向开放金融业制度,建立更紧密的金融合作。实行改革开放后,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的通勤人数不断增加,更是有利于内地引进港澳两地优秀金融人才,以及港澳发送内地金融骨干沟通、学习,继续提供人才支撑体系内地金融机构。以此更好地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之间的关系,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从而促进港澳两地和泛珠三角九市共同发展、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淼著.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金融创新中心的机遇研究.
  [2]巴曙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机构协同发展策略.
  [3]陈倩媚.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制度创新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作者简介:
  陈彦宇(1991.12-  ),男,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5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