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首先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内涵出发,简要概述了当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4-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4.082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briefly 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relevant measures for quality control,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actitioners.
Key words: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Quality control;Measures;Analysis
水环境监测是保护和防止水资源污染的基础,其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占据关键地位。近年来,水资源污染的相关信息在我国各地频频发生,生活、工业等方面的用水一旦出了问题,将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许多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缺乏基本的水资源防治常识,废水乱排,用水浪费等现象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水资源监测是当下必须积极探索的防治手段,政府机构应该加强监测的质量控制。我国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采用在各地建立监测点的方式,各个小监测点收集完成数据进行上报,相关机构汇总,从而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对水污染指标作合理控制。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设计并实现专业的水质监测系统,对监测点的各项指标进行收集、核算、处理、总结。颁布相关措施以保障水资源污染的防止工作有效展开,更好地推动水环境监测。
1 水环境检监测质量控制的内涵
水资源进行监测工作,作为防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水环境管理系统中的关键一环。该项工作的内涵便是由工作人员对监测点的水环境做出分析,通过有关措施对水环境进行调节,使其能够达到平衡状态,可以供人们使用[1]。
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对水环境的水质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来实现对水质的监测工作。有关部门可以将测得数据公开,让全体市民进行监督来提升水资源监管力度。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不仅要求实现水质监测功能,更重要的目标是防范预警,将水资源污染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随着水资源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流程复杂,并且受监测点实际情况影响。监测质量、所得数据在可靠性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只有做好监测的质量控制,才能减少工作人员对水质的错误判断,确保数据的真实程度,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保护水环境不受污染。
2 现阶段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状况
2.1 质量控制工作的规范制度没有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水环境监测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相关质量控制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先进方式也被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在质量控制的规范制度上仍有待完善发展[2]。没有规范好内容,使得监测质量难以提高。目前水环境中有关规范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技术涉及许多方面,相关部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并未明确规范,哪些技术可以实际运用到水质监测工作中。有些技术并不能很好地符合监测点的实际情况,而因为没有成体系的质量控制技术系统分类与规范,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先前的经验来进行质量控制工作,这样大大降低了质量控制的效率。
(2)没有规范监测质量控制的样品比例。通常情况下,监测人员在对各个区域监测点进行检查时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而质量控制标准没有将抽样的比例进行规范,如果每次检查的样品比例不一致,将会造成数据误差。
(3)没有规范统一的评估标准。工作人员在进行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以后,需要将收集数据进行统计、验算,从而得出结果用于判断该区域的水质质量,但如果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就没有办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估。
2.2 水环境监测仪器落后
我国对水资源污染不够重视,没有将水环境监测工作重视到位,导致政府机构对于该项工作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无论是采买的还是自主研发的设备,都落后于國际先进标准。监测仪器是否先进关乎着水环境数据收集、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
2.3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不被重视
政府是行政事务的执行者,长期以来,有关部门的定调是注重生产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却忽视社会生活中其他可以促进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方面,尤其是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只重视经济发展导致出现生态环境赤字,使得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健康、不和谐。政府未能正确转变职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没有落实到政府的行为中。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加速政府转型,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进行公共服务,改进公共治理,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3 探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3.1 使用采测分离作为监测主要方式
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有效办法便是使用采测分离方式。根据国家考核和监测的原则,将监测点的样品采集、检测分析报告反馈于不同的单位,通过将采集工作和检测分析相分离,实现水质监测和考核对象的相分离。此外,水环境质量变化、考评水污染治理成果、环境执法的支撑都离不开地表水采测分离得出的数据结果。随着监测点自动监测站的建成,便转变为以自动监测方式为主,地表水监测作补充的新模式,其充当着自动监测数据的关键性质控手段。 3.2 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水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制定一套完整可靠的培训方案,并且监督其完成,通过实践的监测加上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人才。根据水环境监测中心的采测分离模式,深入研究并做出针对性的监测分析方案。实行轮班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的采测分离值守机制,确保在有效期内完成对样品的监测分析工作,需要对人员物质、仪器耗材进行合理配置。如在检测分析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首先对检测分析的全过程进行核查,反复确认,上传至水环境监测总站,并将本月的检测分析报告和上月的加密复测任务完成。
3.3 完善水质异常分析报告制度
完善水质异常分析报告机制,加强数据审核管理。水环境监测中心需在每日12时之前将监测点的实时数据进行审核,将其上传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同时还需将采测分离数据结果发送给各监测点。各监测点结合水环境污染防治、气候变迁、突发事件等对本月水环境质量两个类别以上的断面进行分析。在断面汇水范围内,进行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可以采用临时替代断面进行监测。对此各监测点应该提前两个月进行申报,并且替代时间不得长于三个月,逾期则无效。面对数据造假,相关单位应该立即进行断面周边的清查工作,查实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客观性,使其能够真实反映监测点的水环境质量。
3.4 建立相关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并引入第四方监理
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机制,定期采用盲样考核、实际水样比对等方式对监测机构进行质量检查,不定期采用远程抽测、飞行检查等方式对监测机构进行监督抽查;建立经费支付与运行考核相结合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监测机构进行量化考核,相关考核结果作为监测费用支付的主要依据[3]。同时积极引入水环境监测第四方监理,使得水环境监测全步骤、全流程得到监督监管,杜绝数据造假等行为的发生,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有效。
4 结语
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危害着企业和居民用水安全,对于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我国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并探寻预防紧急事件的处理途径[4]。采购专业设备、学习先进经验,设计和实现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及应急处理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加以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博.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5):180-181.
[2]胡中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7(3):17-18.
[3]朱宪华,余振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75.
[4]屠佳宇.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31(08):162-163.
收稿日期:2020-02-11
作者簡介:王翡(1981-),男,汉族,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大气、水环境自动监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5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