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除锈防枯剂试验示范总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水稻苗期应用除锈防枯剂对于常规防治水稻立枯病药剂优势不明显,水稻秧苗素质和对照没有差别,在分蘖末期植株素质好于对照,产量性状方面,收获穗数每平方米较对照多26.7穗,结实率较对照高0.6%,实收产量较对照增产25.2 kg·亩-1,增产率为4.0%。
关键词:水稻;除锈防枯剂;秧苗素质;产量
水稻秧苗良好的根系发育既需要构成根系的原料,也需要将这些原料合成为根系的能量。这个原料和能量的形成过程需要氧气和铁离子,二者缺一不可。然而,二价铁离子在有氧旱育条件下,会迅速被氧化为三价铁,在pH5.8以上转化为红褐色氢氧化铁沉积于根表,俗称“锈根”。有了锈根,则表明秧苗发育会缺铁,根系发育则不良。在育秧后期遇到气温高、蒸发量大情况下,秧苗根系吸水不抵叶片表面蒸发,发生生理性立枯病,情急则青枯,情缓则黄枯,几天后病菌浸染,形成病理性立枯病。除锈防枯剂在pH4~10 范围内,能与三价铁生成可被根系吸收的、稳定的水溶性有机螯合铁,同时也螯合铜、锌等微量元素,减少磷素肥料的化学固定,因此根系发达且始终保持洁白而有活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苗床不再使用硫酸类物质,能够有效遏制本田土壤酸化板结的加剧势头,以除锈防枯剂取代调酸和药剂防病是水稻育秧技术的一次革命,同时,避免了硫酸等酸性物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破坏造成的板结,利在当前,功择长远。为检验该制剂的促根防病作用和本田土壤团粒结构的稳定,进行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材料
试验在第六管理区23作业站水稻集中育秧地大棚和本田开展;处理药剂为除锈防枯剂,对照药剂为常规苗床防治立枯病药剂,水稻品种为龙粳31。
1.2 试验设计
处理分别在水稻秧苗1葉1心期到1.5叶期和2叶1心期到2.5叶期,每次用1.25 kg除锈防枯剂在苗床上喷施,喷后及时喷淋,以防“烧苗”;同一苗床内同一侧未喷施除锈防枯剂的秧苗作为对照。 本田将处理和对照插秧在同一格田内,常规农事操作管理。
1.3 试验调查
苗期调查是否有立枯病、青枯病发生,插秧前5~7天调查秧苗素质;对水稻生育动态进行调查,了解水稻除锈防枯剂应用对水稻生育动态的影响;水稻产量调查除理论产量指标调查项目外,对试验区进行实测实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比较
由于今年各示范点苗床均未发生立枯病和青枯病,应用除锈防枯剂处理和常规药剂对照在病害发生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处理在根条数、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鲜重及充实度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别,处理株高比对照矮0.3 cm,根部处理锈根也较多(如表1)。
2.2 生育进程比较
在相同插秧日期情况下,处理和对照在返青、分蘖拔节、始穗、抽穗、齐穗及成熟期没有差别。
2.3 产量比较
在产量性状方面,除锈防枯剂株高较对照略矮,收获穗数每平方米较对照多26.7穗,平均穗粒数较对照少0.9粒,结实率较对照高0.6%,千粒重处理和对照没有差别,实收产量处理较对照增产25.2 kg·亩-1,增产率为4.0%,具有增产效果(如表2)。
3 结论
(1)除锈防枯剂在预防立枯病方面没能够体现防治优势。 秧苗素质方面,除锈防枯剂较对照株矮0.3 cm,在根数和茎基宽以及地上地下部分干鲜重方面没有明显区别,根部肉眼观察锈根和对照没有明显减少。
(2)处理和对照在返青、分蘖拔节、始穗、抽穗、齐穗及成熟期没有差别;在产量性状方面,除锈防枯剂株高较对照略矮,收获穗数每平方米较对照多26.7穗,平均穗粒数较对照少0.9粒,结实率较对照高0.6%,实收产量较对照增产25.2 kg·亩-1,增产率为4.0%,除锈防枯剂相比应用常规苗床防治立枯病药剂有一定增产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