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聯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在线开放课程如何建设?怎么应用?是近年来各地都在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河北张家口学院教育学院采取的建设方式和内容是结合在线开放课程特点,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和课程结构;结合小学教师岗位需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结合课程特色,制订一批知识性启发性慕课;结合学生需求,设置在线自测及解答。应用过程分了几个阶段,即期初、期中与期末;课前、课中和课后。总结下来,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中国古代文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6-0099-03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张家口学院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同时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门课程授课内容历史跨度长,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两宋文学和元明清近代文学,如何利用较短教学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成为课程首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更加多元化,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有更高的需求。基于此,该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组2016年在超星泛雅平台建立了学校首批在线开放课程并投入使用,2017年、2018年均被评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3月列入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名单,11月初在“学银在线”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和社会人士投入运行。多年来,课程团队一直坚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并重,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培养,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提升。
一、《中国古代文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思路
(一)与小学语文课程和新课程改革发展需求相适应
关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状况与走向,在课程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贴近语文教学实际,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别以2017年9月开始在全国绝大部分小学使用的小学部编本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研究,从数量、朝代、体裁与题材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二)贴近教师专业发展
坚持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大学与小学相统一,职前与职后相统一,基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学作品,有针对性地选择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进行讲解,旨在培养大家分析、解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以提高大家驾驭语文教材的课堂操作能力,最终服务于今后的岗位需求。
(三)大力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人课程和教材体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基于此,本课程在知识体系设计和内容选取上,以大力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力争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二、《中国古代文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内容
(一)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在线开放课程特点,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和课程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原大纲有18章,过长的结构不适合在线课程的学习习惯,于是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课程介绍在内,调整为13章。精选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并把每个时期的文学概述放在该段第一位作家或第一部作品下的第一节,如此一来,学习者可以先从整体上把握该段文学概况,随之进入专章专节深入学习,力争做到兼顾整体与细节。
(二)基于小学语文教材,结合小学教师岗位需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2017年9月,全国小学开始推行“部编本”语文教材,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最大不同,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大幅度增加。针对这一重大变革,该课程组走访一线小学,了解小学教师实际岗位需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包括《诗经》、屈原与《楚辞》、《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孔子和《论语》、司马迁和《史记》、陶渊明;唐宋文学包括李白、杜甫、柳永和苏轼;元明清文学包括《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每节前面设置了知识点介绍,目的让学习者在学习之前了解该节的基本内容和需要掌握的重难点,使接下来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接下来上传了教案与课件,方便学习者随时翻看与阅读,课程组根据每一节内容设置了不同模板的课件,避免从前到后同一模板的枯燥与乏味。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重点作家和作品,在在线课程中都会放大放慢去分析,力求在线课程与小语教材相衔接,直接服务于今后的岗位需求。
(三)基于小学卓越教师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特色,制作了一批知识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慕课
课程组确定好结构与内容后,根据小学卓越教师培养要求,精心提炼出37个知识点,利用寒暑假时间,编写每个知识点的教案,并根据教案撰写脚本,期间反复与慕课编辑沟通,力求将每个知识点用在线学习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拍摄过程中,课程组主讲教师之间反复切磋,力求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传授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在讲解中适当布疑,启发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之外,可以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创新,并做进一步的研究。
(四)基于学习者角度,结合学习者实际学习需求,设置在线自测及解答、讨论交流、考试样卷及解答等
课程组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每小节之后,安排自测题目或交流讨论,学习者学习后可以根据自测情况搞清自己的学习效果,并据此进一步弥补不足、强化学习。除此之外,还设有专题讨论项目,需要学习者观看慕课、教案、课件以后,才能具备参与讨论的能力,讨论题目将基础性和挑战性结合在一起,需要系统掌握该节知识后,做进一步的思考和归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习者,课程组在拓展延伸部分加入了与知识点相关并进一步提升能力的视频和电子书等资料,力争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复习考试期间,学习者可以通过试题库和考试样卷检测自己一个学期的综合掌握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经过为期三年的建设,现有13章内容,包括48个知识点,96个任务点,授课视频总数量88个,视频总时长1618分钟,测验和作业的习题总数441道,考试题库总数75道,非视频资源总数300个,课程公告总数165个。
三、《中国古代文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情况
时间:2019年秋学期
授课对象:张家口学院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共计106人。
课程网站:学银在线
使用工具:学习通APP或者电脑
(一)三大学期性时间节点:期初、期中与期末
学期初,课程组在《中国古代文学》在线课程网站建立“张家口学院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班”,学习者使用学习通通过扫描该班级二维码或者输入班级邀请码的方式加入课程。待106名学习者全部加入后,课程组发布“开课通知”,告知学习者该课程团队的情况,所推荐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对今后岗位需求的支撑情况等。通过这一未见其人、先见其课的方式,学习者已经对该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无形中拉近了课程与学习者、主讲教师与学习者的心理距离,对于课程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热身作用。在开课第一周到第二周的时间内,课程组发布“课程告知”,包括该课程的基本情况、学习通的操作说明、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比例构成。通过告知,学生明晰了如何更好地利用学习通观看课程、参与讨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学习自测等,因为在线成绩所占比重较大,所以接下来学习者会主动利用好学习通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学期中与学期末主要通过学习通进行在线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在发布试卷之前,课程组会提前发布考试通知,告知学习者考试时间,特别是截止时间,因为一旦错过时间,试卷会自动提交并记作零分。除此之外,还会利用学习通与学习者约定考前辅导的直播课或者见面课的时间,课程组主讲教师会通过在线直播形式与广大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学习者可以免去面对面交谈的尴尬,在线上积极地与主讲教师展开沟通。同时由于直播课的限制,有些问题可能阐释得不是特别清楚,这样就需要见面课,主讲教师在约定的时间、地点与学习者见面互动,解决学习者的学习困惑和疑问。学习者一旦进入考试阶段,课程组随时可以观测该生退出系统查阅资料的次数,以此作为判定分数的依据,如离开一次扣一分等。待到学习者提交试卷以后,方可查看答案,根据答题情况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在这一期的网上期末测试中,106名学习者中,其中80-99分52人,占比49.06%,60-79分50人,占比47.17%,不及格者4人,占比3.77%,数据显示大多数学习者学习情况良好。课下主讲教师会对4名不及格学生进行专门辅导,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目标。
(二)三大课时性时间节点:课前、课中和课后
教学思路:以“艺术全才苏轼”单元为例,将线上与线下密切融合,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步走。
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苏轼的生平和创作分期,第二节苏轼作品赏析,第三节苏轼对词的革新和影响。
学时分配:线上2课时,线下2课时。
实际操作过程:
课前:课程组在学习通上提前一周发布该单元的预习任务“同学们,咱们下周会讲到千古男神一苏轼,大家期不期待?高不高兴?那么请大家提前预习苏轼的代表作品——前后《赤壁赋》,并观看相关慕课。课上会提问哦,不会的同学要接受惩罚哦!”学习者在收到预习通知后,便会利用课下时间阅读作品,了解作品内容与主题,并通过观看慕课,提升自己的分析鉴赏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课中:第一环节,签到;第二环节,检验背诵情况。以上两个环节会利用学习通投屏到班级多媒体大屏幕,学习者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签到情况,主讲教师利用学习通选人摇一摇功能,摇出背诵者名字,名字会实时出现在大屏幕上。学习通的使用,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从一开始就有机结合起来。主讲教师讲授完第一节后,会让学习者利用學习通参与专题讨论“请你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谈谈《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主题思想。”这时,学习者根据课上所讲,结合课下预习,思考后作答,讨论内容随着回答一一在大屏幕上滚动,主讲教师根据回答情况有目的性地进行引导,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下,把思考进一步引向深处,并结合实际学习生活,让学习者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力争把所讲内容转化为一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表现优秀的学习者,主讲教师会通过学习通及时加分,定期公布排名,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种最直接的鼓励方式。
课下:学习者通过自测题目检验学习效果,有问题可以利用学习通随时与主讲教师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习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有余力的学习者还可以参与课外拓展项目,如阅读电子书目和观看相关视频,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并重。
四、《中国古代文学》在线开放课程的考核方式
开课初,课程组利用学习通告知学习者在线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核环节,以18级小学教育本科班为例,线上成绩满分100分,60分及格,其中作业占10%,课堂互动占10%,签到占10%,课程任务点占30%,章节测试占10%,访问数占10%,讨论占10%,考试占10%,考核环节贯穿整个在线学习过程,学习者必须每一环节亲力亲为、环环相扣,最终才能取得满意的分数。在19年秋学期的线上成绩测试中80-100分占92%,60-79分占6%,0-59分占2%,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习者深度参与到在线课程中来,整个学期下来,学习者通过不断积累,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得到了提升,原来的单一性结果性评价变为了多元性综合性评价,学习者充分动了起来,课程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马轶男(1981-),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人,张家口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秦立(1971-),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人,张家口学院文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胡桂红(1968-),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人,张家口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8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