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医院管理提高肺结核疾病防控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加强医院管理对肺结核疾病防控效果的影响,进而为肺结核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院筛查的5 860名人员,对其中病原学阳性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医院管理与跟踪随访,回顾分析管理前后的相关资料。结果 5 860名人员经过筛查,其中阳性检出率为8.19%(480/5 860),经过加强医院管理,肺结核患者管理后较管理前用药依从性、规律痰检、系统管理依从性明显提高,管理后痰检转阴率为97.50%(468/480),肺结核患者追踪到位率达到100.00%。结论 通过加强医院管理,有助于提高肺结核疾病防控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肺结核患者的痰检转阴率,实现对肺结核患者的全面追踪。
  [关键词] 医院管理;肺结核疾病;防控效果;痰检转阴;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3(a)-013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trengthening hospital managemen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 was 5 860 personnel screened by our hospital. One-year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follow-up were performed on the pathogenic positive patients, and relevant data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sults 5 860 people were screened. Among them,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8.19%(480/5 860). After strengthening hospital manageme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liance with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regular sputum examination, and systematic management after management. The negative rate of sputum examination was 97.50%(468/480), and the follow-up rate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reached 100.00%.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hospital managemen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promote the negative rate of sputum exa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and achieve comprehensive tracking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Key words] Hospital management;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s; Sputum test negative; Treatment compliance
   结核病是常见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对患者危害较大,比如可影响患者肺功能,造成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增加患者自卑心理等,除此之外,因为肺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患者自身,同时还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应重视肺结核的早期筛查与治疗干预,依靠有效地预防控制,降低肺结核发病率,改善公共卫生状况[1]。该研究结合该院2013年8月—2018年7月筛查的5 860名人员,对其病原学阳性患者加强医院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完成5 860名人员的肺结核筛查,其中男性3 156名,女性2 704名;年龄2~86岁,平均年龄为(47.94±6.84)岁,职业:1 761名为农民、2 046名为离退人员、161名为工人、134名为学生、259名为干部职员、其他职业有1 499名。所有筛查者均进行X线胸片检查、痰涂片检查,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筛查者有完整的检查资料。
  1.2  方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筛查,将其中病原学阳性人员纳入研究,对其进行管理,采取的医院管理措施包括:①完善医院肺结核管理制度。鉴于当前医疗服务中心所使用的管理制度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当前肺结核患者实际管理要求,应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过程中需要参照国家医疗行业相关规范,比如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实施办法(试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编著的《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根据上述肺结核预防控制管理办法与要求,结合医疗服务中心肺结核筛查情况等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比如完善肺结核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信息记录,筛查期间对确诊肺结核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需要详细做好其各项资料记录,比如姓名、年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职业等相关信息,肺结核确诊后应向疾病防控部门上报患者信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为肺结核患者的医院管理提供规范化操作方法;此外,还可以设置赏罚制度,对于肺结核筛查后存在患者信息记录不全、没有及时上报或者瞒报等问题的工作人员,应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相反,对各类制度执行到位的医务人员可给予表彰。②医院内部成立专门的肺结核管理团队,医院管理期间需要有专门的肺结核筛查、预防、治疗、护理等完整团队,成立的肺结核管理小组中需要有组长、组员,并明确不同人员的岗位职责。整个管理团队需要包括多个专业的医务人员,比如门诊医生、实验室医生、放射科医生、病房医生、保健科医生、营养康复科医生等。日常管理期间,放射科医生、实验室检查医务人员等负责对筛查人员是否为肺结核的诊断,对于高度怀疑或者确诊人员应及时书写报告,根据情况对较为严重的可给予转诊处理。整个管理小组内不同成员需要各司其职,共同保证对肺结核筛查与肺结核患者的日常管理。③应用医防合作模式。医院在肺结核患者管理期间,还需要有结核病防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由结核病防治机构继续对肺结核患者实施监督管理,保证患者能够接受正规治疗与处理,依据不同肺结核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管理措施,比如对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实施筛查,避免肺结核将结核杆菌传染给亲戚朋友或者同事,保证肺结核管理效果[2]。④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系统管理。肺结核患者通常对肺结核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因而需要对肺结核患者加强全面与系统管理,比如指导肺结核患者规范治疗,常用的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告知患者初治需要连续用药6个月,而对于复发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时间则需要达到9个月。通过案例分析让患者真实感受到肺结核治疗依从性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避免患者随意停药或者自行调整药物用量,系统性对患者急性肺结核疾病预防与自我管理指导教育。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定期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以及症状治疗情况,指导患者后续治疗,并从患者心理、饮食、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⑤开展延续护理管理。对肺结核筛查阳性患者,除了重视院内管理,还应加强对其延续护理,重视患者出院后的有效管理。定期對患者进行家访,了解患者的居住环境,了解患者房间是否定期通风,有无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对于不习惯开窗通风或者无定期消毒患者,需要告知其定期开窗通风与消毒的重要性,并督促患者逐步改善居住环境;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有无焦虑、烦躁或者抑郁等心理问题,注重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家属客观对待肺结核,重视自我保护,并给予患者情感支持,避免患者产生“被嫌弃”“被看不起”或者“给他人带来麻烦”等心理,进而消除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烦躁问题。营养管理也是帮助患者恢复病情,提高免疫力的关键,对患者日常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特点进行分析,指导患者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比如牛奶、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等。当然肺结核患者还应健康生活,比如疾病未治愈前不宜进行房事,避免妊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①病原学阳性检出率;②管理前后肺结核患者依从性,包括用药依从性、规律痰检、系统管理依从性;③管理结束后痰检转阴率;④肺结核患者追踪到位率。
   根据肺结核患者管理期间用药情况、规律痰检、系统管理与实际要求差异性做出评价,以依从性良好作为观察指标,也就是患者完全或者基本能够满足医院管理要求;追踪到位是肺结核患者管理期间的后续跟踪与随访比例[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该文研究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
   5 860名人员经过筛查,其中480名病原学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19%。
  2.2  管理前后依从性比较
   肺结核患者通过加强医院管理,患者用药依从性、规律痰检以及系统管理依从性良好情况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痰检转阴率
   480名病原菌阳性患者,通过加强医院管理与用药治疗,468名患者痰检转阴,痰检转阴率为97.50%。
  2.4  肺结核患者追踪到位率
   480名肺结核患者均完全追踪到位,追踪到位率达到100.00%。
  3  讨论
   随着公众对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重视肺结核筛查,便于尽早对可疑人群实施管理,达到早诊断与早治疗目的。
   医院作为肺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全社会结核病预防控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因为早期医院管理水平较低,造成肺结核筛查与治疗干预等管理存在问题,比如缺乏对肺结核阳性人员的全面管理、肺结核阳性患者管理通常仅限于用药管理以及基础的健康指导,影响到肺结核的实际管理效果,不利于肺结核的全面控制[4]。
   该研究中对肺结核筛查人员相关资料实施分析,经过筛查,肺结核阳性检出率达到8.19%,对病原菌阳性检出人员实施管理,具体医院管理期间,通过完善现有管理规章制度,为医院肺结核疾病的筛查、诊断、记录、管理等提供依据,避免相关人员在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肺结核疾病预防与治疗管理的针对性与规范性[5];成立肺结核管理小组保证了有专门的组织负责肺结核相关问题的日常管理,比如肺结核患者的转诊、跟踪与随访等;医疗机构与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合作,能够完善肺结核防治体系,依靠更多机构提高肺结核管理效果;肺结核系统管理则能夠从患者自身出发,依靠对其健康教育与全面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肺结核患者的延续护理管理不再将管理内容局限在院内,而是延续到院外,保证了肺结核患者能够持续性得到指导与干预,延续管理中一方面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另一方面则能够掌握患者疾病进展,并对影响疾病的相关因素实施管理,消除影响肺结核疾病治疗以及复发的相关因素,保证肺结核疾病的有效治疗[6]。
   结合研究结果分析,通过加强医院管理,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规律痰检以及系统管理依从性明显提高,分别从81.04%、87.50%、81.25%提高到99.17%、99.38%、99.58%,这为肺结核疾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经过治疗与管理,痰检转阴率达到97.50%,实现了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控制,降低患者将疾病传染给他人风险,且所有患者均得到跟踪与随访,达到预期管理目的,有效的预防了肺结核疾病的传播。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医院管理,有助于提高肺结核疾病防控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肺结核患者的痰检转阴率,实现对肺结核患者的全面追踪。
  [参考文献]
  [1]  任万利,任静.健康教育在肺结核防控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8(4):10-11.
  [2]  周思玲.学校结核病防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9):186.
  [3]  贺湘焱,徐月贞,陆阳,等.新疆结核病预防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卫生软科学,2017,31(10):52-56.
  [4]  李平,黄文忠,于中青,等.浦江县2011-2015年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7):859-861.
  [5]  张凤梅,时延利,徐恒戬.高等学校肺结核防控策略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6):908-909.
  [6]  吴周志,刘晓俊,张培.基于健康管理的肺结核防控模式与策略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5):616-618.
  (收稿日期:2019-12-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0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