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城市森林具有明显的生态价值,生态游览区的构建为人们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阐述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坚持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基本原则,就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77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较为关键,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生态环境现状,做好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改造,制定完善的生态保护以及水文治理规划。在此环节中需要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游览区的服务功能优势。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完善景观总体功能设计与节点设计,使之创设出宜居的生存空间。
  1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人口数量激增,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工业生产步伐提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排放的汽车尾气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为此,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对环境保护、景观提升的重要性较为显著。人们在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在精神上也应该得到满足,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建设,可以发挥自身具备的优化生态环境的优势,使人们在繁忙之余可以有休闲游憩的好去处。注重构建绿色城市生态游览区,以此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借助景观特色,开展景观设计,有助于丰富受众的精神世界[1]。
  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呈现恶化的趋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现象较为显著,注重加强城市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难题。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通过改善植被以及土地质量的方式,可以提升生态修复效果。生态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生态景观的重建,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是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环节中,要严格遵循自然景观的保护与生态平衡为基本原则,并逐步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实现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优势,保证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项目分析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任务严峻,要对城市的交通枢纽以及相关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在构建城市生态网络构架的过程中要将青山、花草树木以及城市因素相结合,以打造绿色城市为出发点,使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基地分析的过程中,要对生态游览区的总面积进行衡量,掌握城市周边的农业农村情况以及水文条件,为了提升景观设计的效果,可以在此环节中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对生态游览区的地形进行分析,找准最佳的城市空间设计点,从而营造出多样的森林景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2]。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需要做好愿景规划,始终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发挥植物多样化的优势,重塑完善的生态环境,将城市与绿色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基于此,以广州市花都区内的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为例进行分析,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借助地区文化内涵的作用,与生态景观设计相结合,突出森林生态游览区的文化功能,满足受众的文化精神需求。在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的研究过程中,要切实尊重地区自然发展规律,将景观节点与景观设计相融合,发挥城市与森林生态的各自优势,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适当地调整城市森林生态游览空间,在此环节中,要注重加强城市与生态游览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3]。
  3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分析
  3.1 城市森林植被及生态环境现状
  3.1.1 生态修复不及时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逐渐深入,城市森林植被保护工作正在加强,各个地区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针对生态环境恶化现象进行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依然严峻,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一定程度上给工业污染治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在治理的过程中,权责不明现象较为显著,权责推委时有发生,导致在治理过后又反复出现问题。同时,在农业生产环节中,由于农民的生产以及种植的专业知识不足,为了提升农产品的产量,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其中存在的化学农药残留对当地的水质以及土壤造成一定的威胁,当农药超标时将会降低食品质量,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4]。
  3.1.2 植被破坏较严重
  生态环境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与人为原因以及自然原因有关,当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森林面积减少以及水资源枯竭的问题,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且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人们的滥砍滥伐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导致森林植被资源严重降低,当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坏时将会增加沙漠化的概率。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致植被的种类较为单一,受人为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植被较为稀疏,土壤的大面积裸露将会降低土壤的养分含量。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的增多增加了植被退化的概率,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未经过滤处理就排放,在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也对植被造成破坏,当植被破坏严重时鸟类的数量将会呈现下降的趋势,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遭到破坏。人们为了出行方便甚至将动物栖息地道路堵截,农田以及果园大肆占领土地资源,生态联系被阻断,且对植被的保护力度较弱,缺乏统一的管理,当植被长期处于缺失的状态时将会对河流造成影响,河流被侵蚀现象显著,不能实现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完整性。
  3.2 城市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改造内容   城市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改造较为突出,为了促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注重做好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工作,在此环节中需要掌握生态修复的重难点,确保生态环境改造的顺利进行。充分结合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将地形、土壤以及水质条件综合在一起考虑,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2.1 做好森林恢复工作
  要在恢复前期对需要恢复的地理位置进行考察,将森林植被丰富地区以及植被相对稀疏地区进行合理的分类,发挥补植的优势,针对相对稀疏的地区开展补植。在补植幼苗的过程中,要对幼苗的质量进行检查,尽量种植高密度的幼苗,并实时对幼苗的生长周期进行研究,当幼苗生长到移植的阶段时要及时进行移植处理。针对原始树木进行适当的疏伐,为了保证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可以在相对稀疏的位置种植不同类型的植被品种。同时,需要对过密的植被进行稀疏处理,可以在其中以创造林隙的方式对植被进行培植,为植被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5]。
  3.2.2 重视退化山坡
  当前土地退化现象较为严重,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降低了土壤的质量,严重时将会出现荒漠化。而针对山坡退化的现象,仍然需要做好植被的恢复工作,在此环节中可以发挥先锋树种的优势,提升城市森林植被面积,并将不同类型的植被一并应用其中,掌握地区植被的种植年度,可以通过直接栽植的方式确保幼苗的密度符合当前生物多样性的需要。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要对动物栖息地区加大保护力度,借助鸟栖枝的作用为动物生存提供空间。
  3.2.3 沿河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要充分考慮到沿河地区所适宜的植被生长条件,并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为了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尽量在这类地区种植湿地植物。同时,河流上游要以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在植被树木的种植上可以选择本地区的乡土树木进行播种,保护地区独特的植被资源[6]。
  3.2.4 人工造林区建设
  人工造林区建设中,城市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改造较为关键,要将该地区农田以及果园进行有效的衔接,确保人工造林的完整性。将生长到一定时期的树木构造成树木群,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鸟群的聚集,实现低栖息地向山地栖息地的转移。同时,树木群种植区位的选择较为关键,在实际种植前要充分考虑到种植地周围环境的特点,将农田以及村庄结合在一起,并将树木群种植在周边,尽量保持靠近水体区域。
  3.2.5 公路植被修复
  在公路周边植被修复过程中,可以借助人造植物的优势。为了体现出美化效果,可以以垂直绿化的形式形成景观。在复绿时,实现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也应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将观赏性植物引入其中,对公路周边的边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要关注高速公路高架桥底部的绿地优化,可以选择耐荫性的植物进行种植。
  3.3 城市森林生态保护规划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做好城市森林生态保护规划。在此环节中,要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掌握生态环境的保护重点,并根据当前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准确地对生态游览区进行分类。
  3.3.1 优先保护区的规划
  水是生命的起源,但是当前工业废弃物大量排放,化学肥料滥用,滥垦滥伐造成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河流污染现象较为严峻,土地退化以及森林资源的减少对湿地造成威胁,为了给人们营造良好的生存氛围,需要将水资源以及湿地资源作为当前的优先保护区域[7]。
  3.3.2 修复培育区的规划
  当前森林资源逐渐减少,植被品种单一,要加大力度培育林相单一地区。为了保证生物的多样性,要结合森林与农业用地的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实现二者之间的协调。植被破坏现象较为严重的地区,要注重做好植被稀疏地区的培育区的规划工作,针对存在的无种植区要将其作为培育区的修复重点。
  3.3.3 河岸修复带的规划
  整合地区的河岸以及河岸周边资源,种植绿色植被,有助于提升河岸周边绿化效果。
  3.3.4 道路绿化带的规划
  道路绿化带的规划要充分结合城市森林游览区的实际情况,将不同种类的植被对应进行种植。如表1所示,要将绿化的重点放在道路两边的防护上。
  3.4 城市森林生态水文治理规划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做好生态水文治理规划。当前水资源短缺、污染现象较为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城市缺水也较为突出。由于人类社会不规则的生活习惯,经常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对水文治理的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3.4.1 防洪治理规划
  以当前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为重点,在防洪的过程中,注重治理河道边坡,在此环节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需要改造的地理位置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地对河道进行扩建,并对基地河道的边坡曼宁系数进行准确的计算,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防洪治理效果。同时,在防洪治理过程中,需要将环境保护与防洪蓄洪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为了给受众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要准确掌握河流上游以及下游的防洪规划重点,在河流下游规划建设中,可以发挥湖泊观景台的优势,并调整好湖泊观景台的数量,尽量降低该地区的洪峰值,使之提升防洪蓄洪效果[8]。
  3.4.2 水质治理规划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的关键需要做好水质治理规划,确保水质安全,让人们放心用水。以花都湖生态游览区建设为例,该地区主要以农林用地、水体为主,新街河的水质达标,但是当前仍然存在着边坡不稳定的问题,为此,做好水质的治理工作是当前的首要问题。该地区注重对区位自然环境进行考核,结合新街河河道的实际情况,为了提升水质治理效果,发挥人工湿地净化水体的优势,将水体净化设施建造在河道处。同时,在水质保护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的方式对雨水进行收集,并经过过滤之后排放,避免出现水资源消耗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坚持水体保护的原则,做好一系列防护措施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主要通过设置三道保护防线的方式进行保护。在设置保护防线的过程中,需要整合上游边界、景区内部以及下游边界的具体情况,并在上游边界设置第一道防线,在景区内部设置第二道防线,最后下游边界为第三道防线。三道防线的设计将有效提升河岸区域的资源利用率,实现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改造。   3.5 城市森林生态边坡修复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做好生态边坡的修复,部分地区生态游览区人工切坡的边坡稳定性较差,主要是由于在人工切坡的过程中,边坡坡面经常出现裸漏的现象,不及时对该现象进行处理将会造成安全隐患。为了给受众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需要做好边坡的生态修复工作。同时,在边坡修复的过程中,要以经济可行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确保生态景观的安全性。边坡修复的关键是要充分结合地区地理位置的具体情况,针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修复方案,保证边坡的稳定性。以花都区蟾蜍石森林公园为例对生态边坡修复进行分析。
  3.5.1 掌握切坡比例
  结合陡坡的实际情况,在切坡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切坡的比例,一般以1∶1为最佳,并将需要种植的植被移植其中,对切坡进行绿化。在对切坡绿化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植物群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更适宜人类居住,为人们营造舒适的休闲氛围,使身心得到放松。但切坡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涉及的工程量较大,施工较为复杂,且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施工所需要的周期较长,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增加了切坡的施工成本[9]。
  3.5.2 改变陡坡形状
  对现状陡坡进行切坡的过程中,可以将陡坡做成阶梯状,从而有效实现挡土墙,在对该种形式的边坡进行绿化时,需要掌握好挡土墙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将植被准确地种植在两个相邻挡土墙之中。该边坡修复方式的優势较为显著,以阶梯的形式存在,可以将植被的层次感体现出来,有助于丰富人们的视觉体验。但是,该种边坡在修复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涉及的土方量大,与上述边坡修复方式相同的是所需要的工程成本高,且工程相对复杂,所消耗的建设时间长。
  3.5.3 应用挂网技术
  在城市森林生态边坡修复过程中,可以将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在具体施工时,切忌大面积的切坡,在处理陡坡时,为了提升边坡的修复效果可以将挂网技术应用其中,在陡坡上种植绿色植被。该种方式的绿化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提升陡坡绿色植被的覆盖率。该种施工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前两者修复方式不同的是,该方式所需要的工程量相对较小,施工较为简便,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要求低;且施工周期短,能够有效提升修复效果。在切坡修复的环节中,为了确保修复的稳定性,可以采用防护技术对边坡进行加固,以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提升景观效应,城市森林生态边坡修复特点如表2所示。
  4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景观设计分析
  4.1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景观总体功能设计
  在总体功能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区的区位因素,准确对城市进行定位。以广东花都王子山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分析,该生态游览区在构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注重优化景观整体功能结构,以当前该地区城市文脉主线为出发点,注重加强城市人文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联系。同时,整合该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并与现代化的文化相结合,发挥引领作用,将文化因素融入到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景观设计中,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游览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游览区的景观设计效果。1)景观总体功能结构的重心为芙蓉嶂宗教文化区,具有较强的文化功能。2)将游览景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主要是南区、中区以及北区,分别为芙蓉嶂宗教文化区、白沙田生态科普区、王子山悠闲游乐区。综上可见,在总体功能结构上设计得较为完整,突出了该地区的文化与精神特点,吸引受众的关注。
  4.2 城市森林生态景观植被规划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景观设计需要做好景观植被的规划工作,在此环节中需要充分结合地区的区位优势,将各自的特色融入其中。同时,要考虑到生态修复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突出游览景观的功能性。王子山森林公园生态游览区在景观植被规划的过程中,将南区、中区以及北区结合在一起,其中南区的区位特点呈现出开花景观,中区主要以林相色彩为主,而北区主要是实现绿色生态化。
  4.2.1 南区植被规划
  南区植被景观设计主要以观花植物为主,在实际植被规划的过程中,结合当地常见开花树种规划种植。例如,该区域将木棉、紫荆、勒杜鹃等种植到规划的范围内,这些植被都呈现出一定的开花灿烂、花期长的特点,并充分结合森林生态景观内部的具体情况将植被种植其中,植被呈现出一派鲜艳夺目的景观,植物、山、水相融合时营造出一种祥和氛围,给人一种雅致、宁静的感受。
  4.2.2 中区植被规划
  该区域主要以彩色林相为主,在植被的选择上,注重对植被的季节适应能力情况进行考察,并将枫香、山乌桕以及山苍子整合在一起,融合在林相中,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将林相的季节变化呈现出来,打造出适宜人居的彩色中区,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与森林实时互动,丰富人们的视觉体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2.3 北区植被规划
  北区植被规划主要以绿色生态为主,该区将修复的重点放在植树造林上,为了防止出现地表裸露化以及水土流失问题,在植树品种的选择上,主要以乡土常绿乔木为主,主要选择荷木、楠木、红锥和樟树等,以此适应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具体需要。同时,北区生态修复在湿地保护上,注重优化水体环境,将水杉、睡莲以及芦苇引入其中,进行种植,有助于提升该地区的土壤肥力,打造绿色化的生态环保景观,如表3所示为王子山森林公园城市森林生态景观植被规划。
  4.3 城市森林生态景观节点设置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景观设计需要做好生态景观节点设置,在此环节中需要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结合在一起,根据城市界面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森林资源,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深人们的印象。在生态景观节点的设置上,要将景观视线分析、城市典型剖面分析整合在一起综合考虑,保证景观节点设置的完整性。例如,王子山森林公园生态景观节点的设置上主要做好如下3个方面。   4.3.1 景观视线节点设置
  在景观节点设置的景观视线分析上,主要是以城市整体空间为出发点,并与森林生态游览区内部相结合,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景观视线,保证景观视线走廊的多样性。其中景观视线的优势较为显著,发挥景观视线作用,结合生态游览区与内部的实际特点,并找准游览区内部的制高点。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该地区的山脊突出出来,该山脊将作为景观的核心,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可以将该山脊作为建筑物的标志,以此为游客指引方向。
  4.3.2 城市剖面節点设置
  在城市典型剖面的分析上,需要结合生态游览区域角度进行研究,依据广州花都城市区域的实际特点,注重加强民俗文化以及森林游览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借助区内道路的优势打造出景观大道,并将森林景观界面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中,丰富视觉体验。在构建景观大道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边坡的修复工作,在公路两边修复环节中,注重选用最佳的植被进行种植,实现道路美观效果。对边坡的上部状态进行观察,营造出不同色彩的植被游览区域,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该城市的城市背景。找准该城市的制高点,为了丰富人们的视觉体验,全方位地感受城市亮丽的风景,可以借助观景台的优势方便人们观赏美景,拉近了城市与森林生态游览区之间的距离,二者在视线上形成连接。
  4.3.3 景观背景节点设置
  营造城市绿色背景,在景观节点的设计上,要实现景观视线与森林生态游览区之间的联系,打通景观通道,重塑游览区景观形象,并将城市要素结合在一起,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该节点的设计有助于吸引受众的关注,深入到大自然中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4.4 城市森林生态景观节点设计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景观设计需要做好景观节点的设计,要充分结合游览区内部设计结构与手法,将文化的特色突出出来,并将森林生态游览区的不同节点进行划分,结合景观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助于保证景观节点设计的准确性。仍然以花都王子山森林公园生态游览区为例,该游览区的设计主要是以文化为核心,构建起完善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注重整合区域内的自然以及简洁优势,并将传统设计手法应用其中,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景观节点进行设计,其节点设计内容主要有如下特点。
  4.4.1 视觉色彩浓厚
  以芙蓉嶂水库景观节点为例,在该景观节点的设计上,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前期现场的勘查工作,对水库周边的现状地势进行分析。在水系的设计过程中,主要以自然水系与跌水为主,周围山体的背景主要是绿色,在与水系结合的同时呈现出山清水秀的画面。修建环湖观光栈道,其主要作用是连接水体和驳岸,将人们的行走路线随着视线延伸,让人们视觉感受从硬质的陆地空间过渡到软质的水体空间。抓住人们对水的亲近性,进而设计的一种景观设施。
  4.4.2 突出休闲功能
  例如,天坛公园位于芙蓉峰顶,可从水上世界石级登山路经龙王庙直达。登山路全程埋于森林中,负离子极高。天坛公园也初具规模地建成了天坛、地坛、瞭望台等基础设施,站在瞭望台可观看度假区全景,天气好时还可观望到花都全貌与新机场等景色。在对该景观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主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准确找到景观的地标,突出森林生态游览区的休闲游乐功能。
  4.4.3 突出环境氛围
  以牙英山登山探险区为例,牙英山海拔581 m,为花都区内第一高峰,山体较险,树木茂盛,环境幽静更为适合登山健身运动。该区域在设计主题选择上主要结合地形地貌及森林茂密等特点建设幽林登山道路。登山道结合地形地貌溯溪而设,达到环境舒适效果,并在开阔平坦区设置座椅、凉亭,供游客休息,充分利用森林内富含负离子的天然氧吧打造幽林登山探险的景观节点。
  4.4.4 突出文化功能
  以王子山公园入口景观为例,在该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地区地形的实际情况,适当对入口的范围进行调整,在入口上为了给游客提供便利,构建了游客集散中心以及巴士车道、停车场。同时,为了提升森林生态游览区的生态修复效果,在巴士车道环路的布置上,适当地增设花木对其进行隔离,与入园道路相互衬托,与地区文化相渗透。
  5 结语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在景观设计的同时,要以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为出发点,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的探索中,提升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质量;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欧阳章智,孙健,杨骏业,等.贵安新区马场河水生态修复技术比选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1):63-66.
  [2] 王杰,王计平,杨秀艳,等.渤海湾河口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OL].世界林业研究:1-6(2020-02-19)[2020-03-03].https://doi.org/10.13348/j.cnki.sjlyyj.2020.0006.y.
  [3] 刘金祥.在保护文化遗产中修复文化生态[N].中国文物报,2020-02-14(6).
  [4] 郭颖良.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4):129-130.
  [5] 罗征鹏,熊康宁,许留兴.生物土壤结皮生态修复功能研究及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1):394-404.
  [6] 自然资源部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J].中国有色金属,2020(3):24.
  [7] 吴珂.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分析[J].科技风,2020(3):131.
  [8] 孙永亮.森林系统修复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探析[J].农家参谋,2019(24):89.
  [9] 李海波.森林生态保护与植被修复研究[J].江西农业,2019(22):68-69.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5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