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更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首先,概述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主要功能是防止结构出现裂缝、调整沉降差等。其次,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质量控要点进行解读,包括后浇带施工方案设计、后浇带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宽度及施工间距的精准把握、施工模板支护等。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1  引言
  后浇带技术是指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结构自身收缩不均或是沉降不均出现的有害裂缝,可能会对建筑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的一种调整技术。根据建筑的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在基础底板、墙、梁等部位预留的临时施工缝。
  2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
  2.1  防裂功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低温季节很容易在养护、硬化的过程中出现收缩的情况,进而产生向内收缩的应力。而高温季节下落实混凝土结构施工,混凝土结构内部又可能会因温度过高而出现膨胀的情况,形成向外扩张的应力。如此,混凝土结构就可能出现裂缝。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操作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温差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影响,然后依据技术操作规范在基础底板、横梁、墙体等位置进行施工缝预留。如此,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即便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由于结构暂时被分为了若干个分结构,结构的整体性依然不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经过长时间的静置,结构的内外应力作用已经消失时,就可以进行浇筑,将分结构联结为一个整体。
  2.2  调整沉降差功能
  落实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由于建筑整体重力会对地基产生较强的压力,因此,地基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沉降。如果幅度較大,那么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就会无法保障,此时就可以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对建筑结构的整体进行结构分离。先用后浇带将高层建筑与裙房结构进行暂时分割。主体结构的所有施工操作步骤全部落实完毕后,同时结构的沉降概率也已达到50%以上时,就可以通过在浇筑的方式将高低层连接成一个整体。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技术操作人员还要对建筑材料的受力程度进行详细核对,计算出建筑的沉降量后,科学对应浇带的浇筑时间,保证建筑工程的沉降差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3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  后浇带施工方案设计
  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效率与质量,对后浇带施工技术作用发挥来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对后浇带施工方案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对每个位置的施工操作都进行科学规划。凹形缝、凸形缝、阶梯缝以及平直缝是建筑后浇带施工方案中常用的几种技术操作方法,设计人员需要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与特点来选择适宜的后浇带施工形式。例如,墙板结构件上的断面间连接稳固性提升,预留斜缝后浇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横梁结构件连贯性提升,可以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方式让钢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更好。
  3.2  后浇带施工前准备工作
  为保证工程建筑施工操作落实的更加高效顺利,施工人员需要提前进行准备,营造出良好的施工环境。通常情况下,准备工作需要对以下三点进行重视:首先,是后浇带施工养护。此部分需要配置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先对浇筑平面进行全面清洁,去除杂物。然后保证后浇带施工步骤落实完毕后,获得更加高水平的养护。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浇筑平面的砂石颗粒、松软混凝土等杂物必须处理干净。同时,还要对预留缝两侧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处理完毕后用清水将凿毛过程中产生的颗粒冲洗干净,这不仅可以保证后浇带施工平面的清洁。还能保证需要进行浇筑操作的结构表面拥有一定的湿润度。其次,保证水泥净浆涂抹质量。并对混凝土界面进行处理。最后,是后浇带混凝土的正式浇筑操作。经过前期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浇带施工操作落实时就不会再出现两侧裂缝或是渗水问题了,这可以让施工的效率得到保障。
  3.3  施工宽度及施工间距的精准把握
  在落实后浇带施工技术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对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进行保障。如果各个模块被过度分割,就无法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施工人员在组织后浇带施工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对施工宽度和间距进行科学确定。如果建筑为20多层的高层建筑,那么钢筋结构就会承受巨大的楼体结构重力。此时,为了让钢筋结构的稳定性更好,不出现变形或是断裂的情况,就需要配合后浇带施工技术。落实施工操作时,首先要设置一个大跨度的后浇带,然后将钢筋切断。最后,使用电焊连接的方式处理。如此,不仅可保证钢筋结构受力强度,还能防止建筑材料构件因受到巨大压力出现弯曲、变形问题。通常情况下,后浇带宽度不得小于6m,但是不同施工规模的建筑可能会存在略微差别,施工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4  施工模板支护
  如果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要使用后浇带技术处理,那么首先要保障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已经施工完毕,同时,间隔时间要达到2个月以上。但是,具体时间还要季节而定,如此地区的气候常年温暖、潮湿,那么时间间隔可能还需要适当拉长,甚至可达十个月之久。在间隔期间,裙房可以继续进行施工。所有施工环节全部落实完成后,主楼和裙房之间会出现一个梁板结构。如果传统模板支撑系统无法承担上层结构与施工带来的荷载,那么为了保证支护力可以达到标准要求,经过科学的数据计算后,施工人员可以在后浇带下方与两侧进行1m宽度的模板支撑,保证模板支撑结构的承受能力。如果此时的支护力度还是无法满足施工建设需求,那么施工人员可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已经满足施工标准后,将相关荷载去除掉,进一步处理支撑结构。有效降低负荷,并让模板的承载应力得到有效减少。
  4  结语
  落实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时,施工人员需要依据建筑的实际需求对应更为适宜的操作方法,同时对技术操作落实之前的准备工作进行重视,对相应的作业要求进行充分了解后,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段庆方.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2):1574.
  [2] 梁连军.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5):7~8.
  [3] 郭斌.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
  [4] 王瑜.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2):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4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