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呼伦贝尔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分析及旅游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选取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站从1988—2017年共30a气候资料,计算分析全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各等级天数、舒适度开始和结束时间、舒适度跨越天数等规律。结果表明:寒冷程度等级天数由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向西北部及中部递增;冷程度等级天数基本保持在30~40d;舒适程度等级天数由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向西北部及中部递减;呼伦贝尔总体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月份为4月中旬—9月末;按照地理位置分布,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逐渐进入舒适度等级开始月份,呼伦贝尔市农业区和牧业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跨越天数大于林业区舒适度等级跨越天数。
  关键词: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呼伦贝尔市;旅游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41
  
  呼伦贝尔市拥有126万km2森林、10万km2草原、2万km2湿地、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构成了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是全国性的避暑胜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國唯一的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地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是全国旅游二十胜地之一。呼伦贝尔市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各地气温时空变化差异较大。本文拟采用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站从1988—2017年共30a气候资料计算分析全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天数、舒适度开始和结束时间、舒适度等级跨越天数等规律,以获得具有气候区域代表性、时间段等信息,为呼伦贝尔市旅游气候资源优势的综合开发、旅行社和旅游合理安排、旅游度假时间和地点,以及气象部门开展旅游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1]。
  1材料和方法
  11数据来源
  选取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站1988—2017年共30a的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2min平均风速、日照时数资料。对于原始资料中有缺漏数据,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缺漏数据采用该日前后2d平均值来代替该日值;2min平均风速缺漏数据用10min平均风速来代替;日照时数缺漏数据用应照时数数据来代替该日值。
  12计算方法
  本文应用GBT 27963—2011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计算方法。
  2结果与分析
  呼伦贝尔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各等级分布特点:寒冷程度等级天数由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向西北部及中部递增;冷程度等级天数基本保持在30~40d;舒适程度等级天数由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向西北部及中部递减。寒冷程度等级年平均天数最短的地区为扎兰屯市243d,占全年的66%;寒冷程度等级年平均天数最长的地区为图里河镇298d,占全年的82%。冷程度等级年平均天数最短的地区为新巴尔虎右旗31d,占全年的8%;冷程度等级年平均天数最长的地区为博克图镇和根河市42d,占全年的11%。舒适程度等级年平均天数最长的地区为满洲里市和阿荣旗86d,占全年的235%;舒适程度等级年平均天数最短的地区为图里河镇28d,占全年的8%。
  图1和表3表示呼伦贝尔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按照开始时间序列排序。
  呼伦贝尔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月份分布特点:呼伦贝尔总体舒适度等级月份为4月中旬—9月末。按照地理位置分布,由西南部向东北部及中部逐渐进入舒适度等级开始月份,西南部以4月中旬为舒适度等级开始时间,东北部以5月份为舒适度等级开始时间;由东北部向西南部方向逐渐进入舒适度等级结束月份,东北部舒适度等级结束时间为9月上旬、中旬;西南部舒适度等级结束时间为9月下旬。舒适程度等级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晚结束时间的地区同为扎兰屯市,时间分别是4月18日和9月29日。
  图1和表4表示呼伦贝尔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跨越天数排序。
  呼伦贝尔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跨越天数分布特点:呼伦贝尔市地区划分牧区为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林区为鄂伦春旗、小二沟镇、额尔古纳市、根河市、图里河镇、牙克石市、博克图镇。农区为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旗。以上可以看出呼伦贝尔市农业区和牧业区舒适度等级开始、结束时间跨越天数较多,林业区跨越天数较少,天数数值差异较大;最高天数为扎兰屯市121d,最低天数为图里河镇72d。
  3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旅游应用及开发前景
  研究和分析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具有巨大潜在应用价值,这些研究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建议,可以更具体地提供每个地区的舒适度跨越天数,指导人们是否长期居住及居住时间安排,提供每个地区舒适度的开始结束及结束时间,方便短期旅游人群的出行度假安排等,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分析使人们的选择更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气象部门可以发挥部门优势为旅游业提供全年的舒适等级开始、结束时间,并针对不同人群根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引入着装指数、野外作业、户外锻炼、健康保护、旅游指数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生活舒适度质量,以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为基础的城市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将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城市机能的完善以及农副产品销售提供更丰富的气象信息,可有效推动气象事业快速度、高质量的发展[2]。
  参考文献
  [1]
  柏秦凤,霍治国,贺楠,李娜,魏娜.中国20座旅游城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9,28(08):1607-1612.
  [2]刘梅,于波.人体舒适度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应用前景[J].气象科技,2002,30(01):11-14.
  (责任编辑周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5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