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亚忠
【摘要】《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职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职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受到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思政教育与高职体育课程的融合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 体育课程 思政教育 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068-01
引言
开展思政教育应当遵循“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项原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正处在步入社会、面临就业选择的关键节点,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息息相关,而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基础性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1.高职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 端正个人品行,做到知行合一
体育课程通过各种体育项目的实地教学,具有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的作用,而倍受高职学生的喜爱和青睐。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的落地扎根,思政教育也逐步融入到高职体育课程当中。尤其是思政教育涉及到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道德规范等内容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宗旨不谋而合,因此,学生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时,能够将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行动,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1.2提高职业素养,利于职业发展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进而为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做好铺垫、打牢基础。但是,受到优越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一些高职学生个人价值观歪曲,作风懒散、缺乏进取心、道德素质低下、自制能力較差,这就给个人职业生涯埋下了重大的风险隐患。比如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缺失爱岗敬业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主人翁责任感,学生的职业生涯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被单位辞退,被社会淘汰的现象。而体育课程当中崇尚的健康向上、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如果将二者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
2.高职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2.1坚持以人为本,增进沟通交流
体育课程注重课堂互动与个人实践,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讲授以及动作要领演示为主,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及肢体交流少,以至于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信息,难以挖掘出学生的个人潜质。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利用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着眼点,了解学生的主观需求,同时,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与体育课程中的意志锻炼、个人道德行为、心理素质等内容融为一体,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弘扬体育精神的视频短片,将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场面制作成教学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精神上将倍受鼓舞、心灵上将受到触动,这样一来,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将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另外,教师应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与学生进行语言沟通、肢体互动,了解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时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通过这种方法,思政教育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端正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2.2开展竞技活动,陶冶道德情操
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课堂能够真正动起来,教师应当教授基础课程内容的同时,设置一些丰富多彩的竞技体育比赛,使学生在体育竞赛当中逐步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互助友爱精神,使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比如在体育课堂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设置中长跑项目的比赛活动,教师事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三到五个合作小组,在划分小组时,应当遵循“能力均衡”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当中,小组成员的体育竞技能力与体能体质等各项指标处于相对均衡状态,以突显“公正、公平竞赛”的体育精神。然后,教师扮演辅助教学的角色,负责发号指令与成绩记录,并正确引导学生,在比赛当中应始终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不能恶意竞争,不能歧视弱者,如果其他学生出现意外情况,应当立刻伸出援手,以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竞技氛围。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充分锻炼,享受到了体育运动的乐趣,而且也增强了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紧密联系到一起[2]。
2.3 注重心理辅导,拓展评价渠道
部分学生往往将关注焦点过多的集中在专业课上面,认为学好一技之长,就可以走遍天下,因此,忽略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以至于在进行体育锻炼或者开展体育活动时,积极性不高,达标率较低,甚至一些学生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亚健康信号,不仅对学业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个人职业生涯也一片渺茫。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采取一对一交流的方式,或者借助于一些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助与教育,使学生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课堂,有的学生体育达标项目科科不及格,进而自暴自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畸形心理,这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充满正能量的案例,引导学生改变错误的价值认知,比如体育比赛当中,一些选手虽然技不如人,但是仍然坚持到最后,甚至跌倒以后仍然咬紧牙关完成了整个比赛过程。正是这种拼搏进取、持之以恒的高尚体育精神才受到了人们的尊重。通过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学生始终保持健康与积极的心态,个人道德修养也得到进一步升华。
此外,为了验证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效果,体育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家长或者社会力量,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发现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予以改正,也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征求家长与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不断充实思政教育内容,使思政教育内容同体育课程内容实现无缝对接,使高职学生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体育课程的深度融合,既满足素质教育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实用型、全面型职业人才的一条有效路径,为此,在遵照教学指导大纲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应当构建一个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示范教学课程,以突显教育教学成果,为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就业前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胡启权.“体育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科技资讯,2019(23):169-170.
[2]于连坤,杨巳望.体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68-70,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8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