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气象灾害是一种人力不可抵挡的自然现象,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可以通过预防从而减少损害。目前,防灾减灾主要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因此提高我国气象预警技术是现实所需,要将气象灾害减至最少,就要加强我国的大气监测、信息处理等能力。
关键词:我国气象灾害;特征;防灾减灾;对策
中图分类号:S16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气象灾害能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气象灾害的种类多,影响广泛,大到造成农作物大量损毁,小到造成小面积财产损失,且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持续时间长,能够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对此,我国对气象灾害的预防和监测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1 我国气象灾害的特征
我国南北东西跨度较大,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各有特点,因此气象灾害种类多,受害地区广泛,且气象灾害持续时间长、周期长,导致东西自然灾害差异比较大。我国的气象灾害种类一共有7大类20种,7大类有洪涝、干旱、台风、冷冻害、局地风暴、连阴雨、其它。依据这7大类自然灾害又可以具体的分为不同的气象灾害,如洪水和雨涝、干旱和热浪、狂风和暴雨、冷害和冻害、风害和龙卷风、沙尘暴和浓雾,以上这些自然灾害可以不同程度毁坏农田,摧毁家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地域不同,发生的自然灾害也不同,南方一般易发洪水和涝灾,北方地带易发旱灾和热浪,沿海地带易发台风,内陆北部易发沙尘暴;连阴雨因为受到季风影响,所以不同年份差异较大,有时候会发生在北方地区,有时候会发生在南方地区。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产生直接灾害,而且还会产生次生灾害,次生灾害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再一次重击。如,冷冻害会直接造成作物歉收,人畜、庄稼、经济林木受损,雪崩、道路结冰等现象,间接造成水圈灾害,也就是湖水、河水等结冰。因此,提高气象监测能力时不我待。值得让人高兴的是,现阶段我国对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已经有了较为充分地认识,在预防和监测上的控制已经有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却没有完全认识到雷电气象灾害给人们造成的伤害,每年因为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不在少数,因此我国需要全面地认识气象灾害,在防控和监测中对每一种自然灾害都重视起来[1]。
2 预防减少气象灾害的对策
2.1 建立综合性的大气监测系统
气象监测主要依靠于大气监测系统,气象卫星能够监测地球大气,气象卫星提供的云图大气监测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过去的常规监测资料,特别是对海洋、沙漠等无人地区也进行了监测,这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气象预测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气象监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而现在的气象卫星智能在较大范围进行监测,小范围很难监测到,造成监测结果不精确,因此气象监测系统有待于完善和提高。对于我国而言,建立综合性的气象卫星监测系统十分有必要,可以从加强卫星密度和精度进行研究,实现全范围的气象监测,让所有的自然灾害都能在监控范围之内,让气象监测更加精准,小范围的天气监测可以实现,从而提高我国的气象监测能力。
2.2 提高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
大气检测信息网分布广泛,需要传输和监测大量的气象信息,自动气象站获取大量的氣象信息,并且需要加工,信息量大,传输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要有效处理和加工信息,就要对计算机进行改造和更新,提高计算机技术,从而利用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加工和处理气象信息。
2.3 优化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我国可以通过优化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在气象灾害来临之际,可以通过预警来争取防灾的时间,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可以创新气象灾害预警新方法,根据每种自然灾害的特点研发相应的预警系统,从而可以提高我国的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同时可以加强气候变化监测系统,通过对气候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和采集气候信息,从而通过信息处理得到气象预警信息,实现气象灾害预警自动化管理,为减少灾害争取宝贵的时间[2]。
2.4 加强气象灾害的机理研究
加强气象灾害的机理研究是提高气象灾害预防监测能力的有效途径,每种气象灾害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气象灾害的形成是由于极端的气候造成的,可针对其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只有弄清楚气象灾害形成的背后原因,了解其形成过程,在对这些内在原因进行研究以后,防灾减灾的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对于提前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目前各国的技术还没有到达这一步,要提高气象预测能力,气象研究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努力。另外,气象灾害的评估技术也是气象监测的内容之一,因此也要提高气象灾害的评估技术,建立一个现代、综合、自动化的气象灾害评估系统[3]。
2.5 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则
减少和预防气象灾害,除了要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的机理研究以外,还要制定预防气象灾害的具体规则,规范预防气象灾害的行为。
2.5.1 坚持人本的防灾减灾原则
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人本原则,防灾减灾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以人为本也是防灾减灾的第一原则。
2.5.2 坚持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是防灾减灾的第二原则,在保证人们生命完好的基础上,要从经济效益出发,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气象灾害发生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总是会受到威胁,尤其对经济作物的破坏更为明显。在以往的气象灾害中,人民的财产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台风会掀毁房屋,影响渔民出海,严重的还会造成强风效应,破坏多地不同产业。目前,我国对于台风的预警还是比较准确的,通过对台风风速、风向、破坏力的分析,可以预测出台风何时登陆,台风从哪里路过,为人们提供了防御指南,争取了防灾的时间[4]。
2.5.3 贯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互结合的原则
非工程措施主要指信息处理技术的提高,工程措施主要指监测系统的建立,我国应该贯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双管齐下进行治理。
2.6 对不同灾害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
由于气象灾害的种类比较多,每一种气象灾害的特点都不同,因此在防灾减灾时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灾害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对于我国而言,旱灾是常出现的气象灾害,尤其是北方局部地区,有出现连年干旱的可能性,因此在对抗旱灾的过程中,以预防为主。在经常出现旱灾的地区做好宣传工作,并且修建大坝进行蓄水,以应对干旱气象灾害;地方政府可以指导农民调整农作物结构,在干旱少水的地区种植耐旱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抗旱做好准备;此外,有效地利用雨水资源,合理规划雨水和地下水,还可以实施人工降雨。近几年来我国由预防气象灾害为主转变为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环境保护战略。因此,要从根本上减少自然灾害,就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短缺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生态环境好了,气象灾害也会减少,因此政府要大力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国家要出台政策,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3 结束语
为了提高我国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要加强气象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加强气象机理的研究,并坚持以人为本的防灾原则,对气象问题具体分析,并进行模式转换,战略上要从防灾减灾转换到优化生态,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孟垚.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3):55,57.
[2]段娟. 基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农业的思考[J]. 环球人文地理, 2016 (14):203.
[3]李伟.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 汉中科技, 2010 (06):59,61.
[4]胡明强.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J]. 乡村科技,2018(30):105-106.
(责任编辑 贾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4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