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风口下 智能交通的新机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20年7月9日-11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召开。在大会开幕式上,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国家倡导的新基建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交通、能源等领域大大提升效率,推动经济的增长。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能够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这意味着GDP绝对值大概带来2.4%~4.8%的增长。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产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词汇被频频提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新基建范围的权威阐释,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5G基建、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七大领域。上述领域中,多个与交通运输行业关系紧密。
一直以来,交通路网被看作是城市发展的动脉,关系着城市整体布局和结构。过去,老基建中的交通,主要涉及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礎设施建设;如今,新基建中的交通则已经上升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从老基建到新基建,交通行业已经被赋予了全新内涵。智能交通既归属人工智能大类,同时又与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等其他领域都有关联,其在新基建战略中的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
作为打造“交通强国”的关键,智能交通成为各地方紧抓的战略要地,智能交通领域近年来所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随着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以及市场的迅速参与,站上风口的各类新型基础建设项目在多地签约、落地。
新基建的“东风”
每天开车出门前用手机查询道路拥堵情况,用车载导航系统指引自己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经过高速收费站时使用ETC快速通过,或者乘坐公交车时提前用手机查询公交车进站时间,用手机扫码代替原来的乘车刷卡……这些情景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似乎早已成为习惯。然而在许多年前,人们对于上述这样便捷的出行,还不敢想象。不仅如此,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日趋融合,人们的日常出行会变得越来越方便。
智能交通对于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对智能交通的发展十分重视。
在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后。“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中确定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重庆、济南、青岛、杭州、中山共10个具有不同交通特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地方经济水平的城市进行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建设。随着示范项目的开展,2000年,中国开始涌现第一批城市智能交通企业。海信网络、航天智通科技、四通智能交通、北大千方、安徽科力、易华录、安徽蓝盾光电子、中盟科技等企业相继成立。
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理念、技术内涵和应用发生变革,智能交通建设作为AI、云计算、5G等技术的融合交汇点,被认为是发展新基建的主要发力点。伴随5G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催生新一代智能交通。
新基建并非以钢筋混凝土主导,而是与中国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息息相关。对于新基建所发挥的作用,戴德梁行研究院首席政策分析专家魏东表示:“新型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将使新科技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则将催生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零售等多产业的智能发展。而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特高压及新能源充电桩的发展对现有基建进行有效的补充,对于消费及城市群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
2020年6月22日,在海信集团发展规划工作主题座谈会上,海信提出将青岛打造成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的全球首个“智慧新生活之城”。在这个构想中,青岛这座城市的未来生活场景会变成这样一番景象:市民可以率先享有车路协同系统、智能门岗系统、刷脸乘梯、送货机器人快速配送、5G超高清跨屏社交、AI医生问诊、教师视频家访、居家远程教学等服务。
目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众多城市未来规划和设计的方向。但什么样的技术应用能够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如何让新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效率最大化?这是所有城市规划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从最近几年全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案例可以发现,各种新技术从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入手,覆盖智能停车、智能路灯、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医疗、智能建筑和智能环境等领域,从而让智慧城市变为现实。
其中,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交通是城市的脉络,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的发展是推动智慧城市落地的前提条件,也是智慧城市落地非常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城市交通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掀起了智能交通建设的新浪潮。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许多大中城市已经把智能交通列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优先选择,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治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安全保障等,智能交通逐渐成为推动智慧城市落地的重要抓手。
智能交通的出现,能够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它既能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便利、高效、安全、智能的交通运输服务,又能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发力智能交通,既可以提高交通效率进而提高生产力与生产效率,也可以减少拥堵与减少事故,最终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在2020年全国两会建言时就表示:智能交通所能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经济层面的提升,它对于人民生活获得感和满足感也有明显的提升。“大家会发现堵车少了,交通事故也变少了。比如通过交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信号灯的时间进行实时调控。百度已经在一些城市开始实践,实际的效果非常好。”
随着5G商业化应用展开,智慧城市有望在智能交通领域率先取得全面突破。无论是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慧高速公路等都离不开5G基建,5G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催生新一代智能交通,实现“聪明的车”与“智能的路”。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曾在第21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新技术论坛上预言,伴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硬件感知设备成本的下降,20年内,中国将迎来智能网联交通新时代。
抢占行业发展蓝海
纵观我国智能交通市场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在起步和培育阶段,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停留在学习和制定研究方案,形成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共识;在基础阶段,随着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召开,我国开始将智能交通技术进行实际应用,为活动举行提供交通保障,行业初具规模;在近几年,信息技术推动了整个智能交通的理念、技术应用发生创新性变革。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初始阶段,以海信网络科技、易华录、银江股份、电科智能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智能交通企业开始崛起,之后易华录、银江股份、千方科技相继上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相继崛起。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在传统智能交通领域的崛起,引发了与系统集成商,以及与以交通信号机硬件产品为核心业务的硬件厂商的竞争。
目前来看,智能交通对应领域的投资与建设将会拉动上下游的市场需求,并为更多产业和应用提供基础的培育条件和发展环境,以行业催生产业将会成为趋势。具体来说,智能交通将会拉动交通、汽车、运输、出行和IT等产业的增长,同时会让交通更有效率、更加节能、更加安全,智能调控红绿灯、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物流车队这样的应用已经在试点中,更多如今我们未曾想到的创新应用,还会在智能交通浪潮中出现。
新基建战略驱动下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智能交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IDC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每年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投资,将高达2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0亿元以上。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企业早已嗅出其中商机。百度、华为、阿里等从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慧城市等多个角度抢滩布局尤为抢眼。
对于百度、阿里和腾讯三家来说,它们进入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的时间较早,或通过自主研发,或通过战略投资,完成了各自的技术布局。比如三家在车联网、车路协同、云控平台、高精地图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和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自动驾驶研发、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北京、重庆、福建多地获得自动驾驶路测牌照的企业,在车路协同领域,百度已经取得了不少落地成果。在自动驾驶路测方面,百度Apollo已经拥有路测牌照数超过150张,并在北京、长沙、沧州、武汉、重庆、天津、保定、雄安等多个城市开展路测,测试里程超300万公里。2020年4月百度Apollo对外发布的“ACE交通引擎”,是国内外第一个车路行融合的全栈式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腾讯和阿里在智能交通上的布局也是不遗余力。从最初的单点切入,到目前网络化的智能交通布局,这几家公司在智能交通上的竞争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阿里以阿里云为主体。2016年,阿里开创“城市大脑”的概念。2017年,杭州城市大脑1.0接管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萧山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缩短一半,并实现视频实时报警,准确率达95%以上。目前,城市大脑已经在杭州、衢州、苏州、通州、澳门、吉隆坡等十几个城市先后落地。
腾讯则在2019年7月正式发布全新政务业务品牌“WeCity未来城市”,以腾讯云的基础产品和能力为底层,为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和产业互联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工具触达用户。同一年,腾讯云中标了长沙市城市超级大脑项目,这也是“WeCity未来城市”的首个落地项目。
相比互联网企业,华为的智能交通战略覆盖了完整的云(华为云)—管(C-V2X/IoT标准和网络管道搭建)—端(车联网平台)。
对于这些企业的探索,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姜奇平曾指出,当前巨头企业凭借长期投入和实践积累,以结构化布局在新基建关键领域铺设了底层框架,比如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华为在5G领域、阿里巴巴在大数据领域,分别建立起了各自独特的领先优势,将成为助力新基建关键性技术引擎。
政策的支持
谈到智能交通,我们很容易想到车载导航和汽车交互系统,目前很多中高端汽车都有配备。不过,这还只是智能交通的一个非常小的层面。未来的智能交通将形成交通管理、出行信息服务、应急管理、电子收费、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等不同的板块。
虽然智能交通概念已经提出多年,但技术应用落地则是近几年的事情。智能交通领域众多,发展并非易事。此前,李彦宏就曾表示,智能交通是未来一个大的机遇,但是这个机遇不是靠一两个独立公司就能解决的,更多地是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做好车路协同,怎么样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好配合。
如今,在政策的助力下,智能交通的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
2019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发布,给未来智能交通的建设确立了目标和方向: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的内涵实际是交通产业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助力建设“交通強国”为现代化经济建设提档加速。
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指导产业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布局已经认定了6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并且开展了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的试点工作,围绕基础设施的智能化、陆运一体化、车路协同等前沿的技术方向,推动5G通信和北斗导航等技术的应用,结合2022年冬奥会和2022年将要在苏州召开的第29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会同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等一些地方在京礼高速、东海大桥、雄安新区等推动一批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试点项目。
2020年5月23日,全国两会首次将新基建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重点支持新基建建设”,为新基建的全面落地拉开了帷幕。
新基建给智能交通带来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一方面,企业有更充裕的资金,更被信任的环境,更积极的配合,这些都将加速技术的演化,使得原本的开发周期“压缩”;另一方面,平台化的生态使得更多开发者加入到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中,通过开放的技术交流、数据积累,百度Apollo等类似的平台将完成智力叠加的过程,推动技术的快速发展。
可以说,每一次基建浪潮都会带动大量投资,催生许多创新,成就很多企业。这一次,也不例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0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