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高寒山区樟子松人工幼林高效经营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岩
摘 要:针对冀北高寒山区樟子松幼林经营问题,采取了幼林造林前、造林以及造林后的管护等主要经营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幼林造林当年成活率和3年保存率分别为98.70%和96.08%,均高于常规造林;苗木3年后的平均树高为75.05cm,平均生长量为18.14cm,3年后冠幅达到37.01cm。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幼林;高寒山区;高效经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1.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0-006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林业经营管理也发生着变革,林业经营正在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现代林业方向转变发展。樟子松具有生态幅度宽、适生地域广和生长寿命长等优良特性,同时还可用作生态防护林和用材林,是目前我国三北地区,尤其是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的树种。由于樟子松的生态习性与塞罕坝立地极其吻合,20世纪60年代塞罕坝机械林场从东北引进樟子松试种并获得成功,为坝上干旱沙地造林找到了适宜树种。目前,樟子松同落叶松和云杉一并成为塞罕坝地区的3大主要造林树种,研究樟子松人工林的高效经营技术有利于提升该区森林质量以及发挥森林生态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属地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海拔1500m以上,主要由坝缘山脉、高原丘陵和曼甸组成;属温带寒温性大陆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蒸发量大,易春旱,生长期短。目前,全场有林地面积7.33万hm2,森林覆盖率约为80%。研究地点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小梨树沟营林区,主要地形为接坝山地和梁顶曼甸2种,接坝山地坡度小于15°,梁顶曼甸在5°以下,年平均气温-1.4℃,降雨量400~500mm。
1.2 造林设计 2017年根据项目需要选择在大唤起林场的小梨树沟营林区的3个小班进行樟子松容器苗造林。苗木选择20cm以上的樟子松容器苗,要求顶芽饱满、基干通直且已充分木质化、根系较发达、无病虫害。具体造林设计见表1。
1.3 造林
1.3.1 整地 造林前对造林地进行人工穴状整地,整地规格50cm×50cm×30cm。整地时要求造林坑外浅内深,最终成为一个小反坡形状,同时穴面深度(下沿深度)不得低于10cm,穴内深度不得低于20cm,清理掉穴内所有树根、石块和杂草。
1.3.2 造林 造林时轻拿轻放,不能散坨,不能损伤根系,不能窝根,确保基质面和造林地面相平,且外围压实。
1.3.3 造林后管护 通风透光:为促进苗木高生长,造林后一般需要进行割灌(草)作业,增加苗木的通风透光。割灌作业时不能损伤苗木,也不能将苗木压倒。为提高苗木抗风和抗寒能力,在造林第1年秋季需对苗木进行防寒处理。一般选择在10月上、中旬,处理过程为:先取一锹土垫在苗木根部作为枕土,之后再取土顺苗木垫枕土的方向轻盖在苗木上,直至将苗木盖严,如造林地有坡度,埋土方向为向坡上方向,不能使苗木倾倒向坡下方向。第2年春季土壤解冻后至生长前,将防寒土撤去,要求沿着苗木倾倒方向依次将土撤去,最后扶正苗木。为促进苗木生长,一般选择在造林第2年和第3年的雨季对幼林施肥,使用的肥料为复合肥,一般用量为50g/株。为避免牲畜伤害,一般需在幼林地周围架设围栏或开挖防护沟。
1.4 调查方法 在每个小班随机选取3个样地,样地标准为20m×30m(共计9个样地)。调查9个样地的造林时成活率、2年保存率和3年保存率,同时分别于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秋季调查苗木树高和冠幅。
2 结果与分析
2.1 幼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由表2可知,樟子松造林当年成活率为98.70%,而常规造林为95%,苗木的2年保存率和3年保存率分别为97.83%和96.08%,高于常规造林(90%)。樟子松高效幼林造林技术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首先在初期选苗时选择优质壮苗,同时使用营养杯培育,在栽植初期能够保证苗木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其次,造林坑穴较大,清除了坑穴内的石头和杂根并且客土,保证了苗木周边土壤的肥力;第三,坑穴成反坡形状,起到保水保墒的作用。造林完成后,后续管护工作要及时到位。一是对幼林地进行割灌,保证了幼苗的通风透光,同时架设围栏,减少人畜伤害,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二是对苗木施肥,促进苗木健康生长;三是采取防寒措施,确保幼苗安全度过脆弱期。
2.2 幼林生长量 由表3可知,樟子松造林后第1年的树高生长量为11.86cm,第2年的树高生长量为24.42cm,2年平均树高生长量为18.14cm,远高于常规造林的10cm;冠幅1年后增长12.99cm,2年后增长23.58cm,平均每年增长11.79cm,增速较快。究其原因,一是造林苗木自身条件好;二是使用容器桶造林且对苗木进行施肥,促进了苗木生长;三是造林后期对林地进行割灌草,减少了周围植物对资源的竞争,充足的养分条件再次促进了苗木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实施高效幼林培育技术,樟子松幼林造林成活率和3年保存率分别为98.70%和96.08%,均高于常规造林;3年后幼林平均高为75.05cm,平均生长量为18.14cm,3年冠幅达到了37.01cm。
樟子松高效幼林培育技术的关键点在于:一是造林前整地,尤其是造林坑穴的营建很重要;二是选择优质壮苗,同时使用营养杯栽植;三是造林后加强管护,增加苗木通风透光,减少人畜破坏,做好防寒保護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晓丽.论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及其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8(4):42.
[2]付立华,张菲,张岩.塞罕坝机械林场冀北困难立地攻坚造林综合配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15):92-93.
[3]于士涛.冀北地区樟子松石质阳坡造林技术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3):95,141.
[4]杨晓勤.塞罕坝华北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研究[J].河北林业,2007(5):33-34.
[5]邵立新,张维征.提高塞罕坝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技术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2013(5):91-93.
[6]邵立新.塞罕坝地区不同整地方式对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4(5):108.
(责编:徐世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1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