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本时尚演变与时尚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雨倩 孙虹 葛王蓉

  摘要: 自东京先锋派人物在巴黎崭露头角,日本建立“东京设计师委员会”,街头年轻人不断推动时尚亚文化的传播,顺利得到西方时尚界的关注,从全球时尚边缘地位向新的时尚生产创新中心发展。从对传统美式风格的模仿到寻求自主创新,日本逐步形成其独特的民族与次元特征的时尚文化。其间,日本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主因,战争引发的人才技术转移、文化传播与价值观演变是助推剂,全球化和数字信息化是机遇。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数据统计法,从日本时尚演变的时间轴和空间轴入手展开研究,对已有参考资料进行再挖掘,对历史脉络进行再梳理,讨论日本时尚的演变与时尚体系构建的核心驱动力,以期为中国时尚体系的构建做出参考。
  关键词: 日本时尚;时尚风格;时尚演变;时尚体系;多重维度
  中图分类号: TS941.74;F416.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7003(2022)01-0095-07
  引用页码: 011201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2.01.014
  时尚不再只是简单的定义衣着,更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符号性与时代性,成为一个国家民族时代精神的反映[1]。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零散组织形式限制下的中国时尚产业已经无法通过提升单一时尚品牌价值来提高国际时尚竞争力[2],需要聚焦时尚文化研究,加速构建时尚体系才能充分激发中国时尚产业活力,提升国际时尚话语权。目前,国内外对于时尚体系的定义较为清晰,认为时尚体系更为规则化、结构化、系统化,使得时尚产业生产传播机制更为高效[3]。从个例研究角度,许多学者将目光集中于法国、美国等西方老牌时尚国家,研究其时尚文化特征及其体系发展,但对日本时尚文化研究,大多聚焦某一时期时尚发展历史或是从某一时尚品牌角度进行分化研究,鲜有系统地对时尚产业进行体系梳理。由于时尚体系是以设计、生产、传播、运营等产业集群为载体的产业链合集,受到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经济、艺术、文化等因素影响,具有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属性[3]。因此,需要结合其历史演变、文化特征,综合时间轴与空间轴,分析其体系构成要素、把握其内部关系及运作流程,进行多维度的综合性研究。
  1 日本时尚的发展历程
  公元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至今,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全球化的多重背景下,日本完成了对西方时尚的接纳、模仿、改造、创新,最终实现其时尚反向输出。在此发展历程中,受特定时间背景下的重大社会事件驱动,各品牌与时尚叛逆者不断推动日本反传统流行思潮的发展,将传统美式服装及时尚概念引进日本服装市场,为美式服装与日本文化的融合乃至创新提供了优越的社会条件。
  1.1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初步接纳
  在西方时尚进入日本之前,服装只是政府区分身份及社会阶级的工具。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制定服装规则[4],要求男性改穿西式服装以呼应现代化改革,这是日本走向西方时尚的第一步。此后,西方文化不断从日本上层向下层渗透,日本中产阶级开始从各方面学习西方风俗,至19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风俗开始急速变化,穿着喇叭裤的摩登青年开始出现。
  朝鲜战争后,日本政府实行经济复苏计划,积极重建纺织业,日本中产阶级消费水平升级,消费市场初具规模。20世纪50年代,日本新宿街头反主流文化兴起,日本掀起了牛仔裤狂潮,街头开始出现大批“嬉皮士”风格。20世纪60年代,由时尚先锋引进,来自美国东海岸的“常春藤风格”(Ivy style)迅速在日本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一股流行浪潮。1964年,第十八届东京奥运会在日本举行,身着“常春藤风格”制服的日本代表队出现在世界面前,这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大众对“常春藤时尚”的认知,美式服装逐渐被更多人接纳。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成长、都市发展及工业扩张,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问题日渐凸显,日本国内反物质主义盛行,消费者心态日趋节俭。一种标准、经典极具功能性的美式时尚潮流再一次在日本掀起热潮,这种以简单豪迈、坚固耐用的户外用品为代表的风尚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日本国人心中“回归自然”的渴望。
  20世纪70年代,新兴时尚《POPEYE》杂志创刊,给日本民众带来了充满阳光的美国加州生活,美国西海岸穿着新型服装进行新型运动的青年成为日本青年模仿的对象。日本民众迅速接纳了这种新的健康价值,开始建立自己的滑板运动文化,逐渐形成一种名为“City Boy”的时尚风格。二十年间,日本经历了一场美式造型大循环,从常春藤到嬉皮士,从户外坚固耐用风格到坚固耐用版常春藤,再到加州校园服装,如今又回到东海岸风格[5]。
  
  1.2 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重新挪用
  美式服装在日本中产阶级中迅速普及,至20世纪70年代,一个新的社会阶级――中学辍学生和少年犯,带着他们奇异的着装走进了大众时尚视野,他们从反叛分子身上寻求搭配灵感,形成了独特的“洋基风格”[5]。各种青年亚文化运动在原宿街头开展,摇滚乐、霹雳舞将梳着鸭尾油头的男孩和绑马尾的女孩从日本各地聚集,青年人从粗犷的士兵和亲切斯文的美国军官身上学习造型技巧,穿着背面绣上带有东方色彩的老鹰、老虎、龙等纹样的经典美国大学棒球夹克,昔日的美国古着服装成为日本当时的流行时尚。
  20世纪70年代初期,新富裕阶级诞生,Beams、Ship等新百货商店相继成立;有钱的年轻人放弃追寻外来的本土复制品,支持真正的舶来品,奢侈品用户从成熟的社会人下降到年轻女性,美国传统常春藤风格再一次复苏。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高级服装市场逐渐冷落欧洲品牌,转而支持具有传统设计思维的纽约设计师品牌,如拉夫・诼住⒀抢山大・朱丽安等,这些品牌使得传统美式服装风格爱好者放弃日本品牌转而支持美国进口商品和代理品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276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