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措施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国海
摘 要:观察能力是衡量一个综合型人才的主要指标,教师要明确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自主探索本门课程的内涵。相较于理论课程而言,实验课程在观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将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措施,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W;观察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9-016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9.079
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通过科学实验对其进行有效引导,是增强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当前的素质教育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的本质内涵与规律。丰富多样的实验,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小学科学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每个实验都需要学生认真去观察,了解实验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否则实验就有可能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所以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其次,通过观察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实验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等,为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1]。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与研究,可以有效激发一定的自主探究意识,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和顺从,逐渐学会独立思考的意识,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最后,在当前教育改革进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运用,是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以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制订有效的实验计划
“科学”是“探究的过程”,所有的实验结论必须通过观察才能得出。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充分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如在讲授《磁铁有磁性》这一课时,教师不但要为学生准备磁铁,还要为学生准备不同材质的尽可能多的材料,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就可以知道哪些物体能够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够被磁铁吸引,磁铁能够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得出“磁铁能够吸引铁制成的物体”这个结论,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多样的实验观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在科学课上,教师只有准备丰富的材料,才能开展生动有趣的实验探究活动,深化学生对实验的认知。
制订实验计划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是根据猜想或假设的结果来制订。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可以只让学生说明打算如何设计这个实验,中间需要哪些材料,预设的问题都有哪些,然后让学生将这些内容写出来。比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观察活动:“看,老师这里有一烧杯水,同学们知道烧杯是用什么做的吗?如果老师一不小心把一把铁钥匙掉进了烧杯里,想请同学们把它取出来,要求既不能让手碰到水,又不能把水倒掉,同学们知道该怎么做吗?”然后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积极想办法,并设计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磁铁取钥匙,并请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在台下认真观察。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刚才,这位同学用磁铁取钥匙的时候,刚开始有没有直接吸到钥匙,中间隔了什么呢?磁铁隔着玻璃也能吸住铁,那么磁铁隔着其他物体能不能吸住铁呢?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证明,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分隔实验室。”这样的观察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的奥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会自主观察实验中的各类现象,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增强自身的长期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保障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将抽象化和复杂化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实例呈现出来,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实验中感受到本门课程的乐趣与魅力[2]。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确定观察目标,使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保持高度注意力,防止在课堂中出现走神现象。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可以获得较强的成就感。教师应该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自主开展实验操作,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课前导入和课程结束环节要设计得有趣味性。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精彩的视频、有趣的魔术表演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课程快结束时,教师不仅要通过激励评价来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本课所学知识,还要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布置科学小探究的任务,或让学生制作科学小发明等,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课外研究科学的欲望和兴趣。比如,在五年级科学课“听听声音”的教学中,我在课前通过呈现科学家的图片、头像,以及采用幽默的语言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然后又以刘大成精彩的口技表演引入课题,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关于声音的教学活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布置科学小课题和赠送名言等任务,使学生明白科学研究不仅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课外,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5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