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建平
摘要: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加速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以快速发展,但合作社依然面临着现代化管理水平低、组织化程度弱、体制机制不健全、融资渠道不畅、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深入探讨制约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1.1 量多质平,管理机制不健全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20年5月底,全国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2.54万家,占农户总数的一半以上。产业涵盖肉蛋奶、果蔬茶、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逐渐从传统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和服务业延伸。虽呈现出“合作社+”的积极态势,但大部分合作社发展质量不高,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低,利润空间不大。同时,合作社社员基本来自当地农民,普遍教育水平不高,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水平,内部管理、财务会计、监事制度、利益分配等规章制度不健全。加之,合作社内部利益联结普遍比较松散,普通社员很少参与决策和管理,农民自身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户参社的积极性。
1.2 发展资金短缺,融资难
合作社从成立到发展壮大,资金需求量大,通常合作社的资金主要源自于社员股金、政府扶持资金、
农业信贷机构贷款和合作社盈余等。而金融机构基于市场风险和贷款回报率考虑,很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就算有,金额也十分有限。因此,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融资难,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
1.3 骨干人才匮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经验丰富和熟悉市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的关键。但目前合作社创始人或牵头人,很多是属于传统农民,学历不高。同时合作社薪资待遇较低,并不能吸引当地优秀青年返乡就业;再者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新技术,合作社很难形成自己独有的技术,也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1.4 品牌培育意识薄弱,缺乏竞争力
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农产品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质量的保证和品牌的创建至关重要。目前虽然部分合作社通过国家产品质量相关体系认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而建立起自身品牌,但大多品牌培育建设还在初级阶段,运作水平较低,市场影响力较弱。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品牌之于合作社的意义认识还不深刻,市场观念和品牌培育意识相对薄弱。
2.1 规范制度建设,突出农民主体
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是制约合作社竞争能力的核心问题。为保障合作社规范化运作,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积极敦促各合作社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同时合作社自身要依法办社,合法经营,坚持公平公开原则和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真正让合作社“民办、民营、民受益”的成立初衷落到实处。此外,合作社还应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优化利益分配制度,充分保障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入股的小农户在合作社中的合理收益。
2.2 强化政策支持,优化金融服务体系
资金是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要打破合作社资金短缺的瓶颈,需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信贷支持体系。首先,政府部门应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贷款成本补偿基金,降低金融机构负担,提高其涉农贷款积极性;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合作社。如此,通过政府牵头、金融机构参与、民间资本助力、农业保险兜底,形成一个系统的金融支持体系。其次,加强引导和监管,对“僵尸社”“空壳社”“挂名社”等不合规的合作社进行注销,积极引导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最后,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拓宽合作社融资渠道。考虑将农民可抵押财产范围扩大至耕地、住房、滩涂、草地、林地等类型财产,尽最大可能盘活农村地区“沉睡”的抵质押资源。
2.3 加强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
合作社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和学习培训制度。一是建立人员优化机制,积极引进高素|人才、返乡创业青年、返乡退休人员和乡绅乡贤等,强化队伍建设。二是重视人才培养。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合作社相关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其次,合作社内部应建立培训机制,及时向社员传达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和相关文件精神;最后,合作社应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不断学习借鉴各地龙头型、示范型优质合作社的经营运作模式,取长补短,因地制宜。
2.4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加大宣传投入,增强合作社品牌培育意识;合作社要因地制宜,找准定位,精准施策,充分利用自身区域优势、地理优势、产品优势等打造特色品牌和注册商标;并借助新工艺、现代物流体系、电商平台等增强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运输、贮存的能力。对照“三品一标”,打造过硬品质,塑造良好口碑,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针对实践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当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方面政府要强化政策支持,注重规范引导,协调各界机构,构建合作社多元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合作社本身也要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内部管理,广纳人才,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政府与合作社形成内外双向发力的有机整体,才能共同推动合作社迈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张建平(1991-),女,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和农业管理。
nlc2022041413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8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