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召艳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研究高血压患者基本资料共122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此基础上的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比相关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数据无明显差异,经过干预,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为理想(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各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97%,数据存在明显差异(χ2=5.164,P=0.23)。结论:在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干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3-0100-03
   高血压为高发慢性疾病之一,是脑血栓、脑出血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会影响心脑功能,长时间治疗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负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在人们生活方式、饮食方式改变以及生活压力增大的影响下,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且相较于以往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群体,现今高血压患者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已发展成为社会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除必要的治疗干预外,对患者实施高质量护理也极为关键[1]。传统护理以患者疾病为中心,对于患者心理状态重视度不高,且传统护理针对的是在院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度不高以及自护能力不足会造成患者出院后因科学指导的缺乏出现擅自停药、换药等现象,不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影响治疗效果[2]。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22例患者为例,分析高血压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作如下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分析研究高血压患者基本资料共122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61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6例、女25例,患者年龄52~84(70.37±3.75)岁,病程1~10(5.11±1.36)年,患者中小学学历20例,中学学历31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0例;6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女23例,患者年龄51~82(69.62±4.02)岁,病程1~12(5.26±1.42)年,患者中小学学历18例,中学学历30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2)患者意识清晰,可自行完成问卷;(3)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
   排除标准:(1)无读写能力者;(2)存在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患者;(3)继发性高血压患者;(4)存在感染性疾病患者;(5)配合度不佳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者各项指标予以检测和记录,密切关注病情,按医嘱给药,告知用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研究组实施对照组基础上的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1心理分析,多数患者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度不高,因此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差、自护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血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加上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用药,可能会出现较大心理负担,负面情绪加重,不利于改善预后。长期情志不舒会造成血压不稳定,易对心脑等器官造成不良影响[3]。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针对性干预方法,制定出高效心理护理方案。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公众号、宣传册、小视频等多种途径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同时讲解血压控制成功案例,帮助患者通过了解疾病知识、干预原理等,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此外,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动向,若患者发生较大情绪变动,如突然沉默寡言、呆滞沉闷、自闭等则需要重点关注,了解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并予以针对性引导,及时疏导不良情绪[4]。若患者是至社区医院初就诊,则可能对于医院环境较为陌生,护理人员就需要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在口语化交流中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环境以及布局,通过日常聊天了解患者病情、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进而提升患者依从性。另外,医院可通过问卷调查、口头询问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用药习惯、生活状态、生活习惯,过程中保证语言温和、耐心,为患者提供方向引导,告知患者自我护理的正确方法,纠正不良习惯。3社会及家庭支持,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心理支撑,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另外还可鼓励患者家属加入护理过程中,在长期用药过程中不仅起到监督作用,减少不遵医嘱情况的发生,还能够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帮助患者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治疗。(2)健康教育:1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对于疾病了解度不高是造成患者依从性不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高效健康宣教的实施,在了解患者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提升患者自护能力[5]。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用药行为、生活习惯等进行详细了解,可通过问卷或者口头询问等方式展开,对于存在问题和隐患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用药和生活的惯。2运动干预,告知患者适量运动对于提升身体素质、控制血压的重要作用,以患者爱好为参考为患者制定有氧运动方案,如行走、慢跑、太极等,加快一氧化氮释放,降低动脉僵硬度。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需要适量,避免过量运动给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3饮食干预,护理工作者要提前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病情严重程度、进食方式、饮食偏好、忌口等,进而制定出最佳饮食方案,告知患者钾、钙等元素补充的重要性,对钠盐、脂肪等摄入量予以严格控制,多食用新鲜蔬果、豆制品等,适量食用鱼类、蛋类等食物,补充蛋白质。此外,粗纤维的摄入也极为关键,能够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减少便秘。4生活护理,嘱咐患者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为提升睡眠质量,患者睡前可通过深呼吸、泡脚、聆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音乐疗法以及意象疗法的有效实施可极大提升患者情绪调节能力,进而缓解压力。另外,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减少搬运重物,此过程可发挥家庭支持和监督作用。

nlc2022042412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933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