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袁权富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时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3例在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成人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接受体外ECMO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各项水平值变化以及死亡情况。结果:在本次治疗当中,22例患者成功撤C,成功率67.67%;1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9.39%;ECMO辅助时间(151.22±25.45)h;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治疗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时应用ECMO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死亡率,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减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心源性休克;成功撤机;死亡率;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3-0057-03
对于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常见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心源性休克是由于患者术后心脏功能严重减退,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引发急性周围循环障碍的疾病综合征。一些基础疾病也可导致心源性休克,且可导致极高的死亡率。临床中一般会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为患者治疗,但是疗效较差,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研究认为,对于实施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要采用有效的辅助支持,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促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ceoxygenation,ECMO)广泛使用在临床中,其属于一种体外生命支持辅助的设备,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机体循环灌注,从而确保相关功能恢复,提升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使患者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当中。将ECMO合理的使用在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当中,可降低病死率[1]。在一些严重的心源性休克及心脏骤停患者中开展ECMO辅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有助于降低该类型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基于此,本院对治疗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时应用体外ECMO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3例在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为20例和13例,年龄35~57(46.52±2.74)岁。
诊断标准:患者均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了异常,并呈现出低灌注的情况,出现了面色苍白和少尿等症状;经检查符合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及液体复苏后病情未见改善;(3)符合ECMO辅助治疗指征;(4)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5)签署知情同意书;(6)无任何精神类疾病。
排除标准:(1)术后已死亡者;(2)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4)中途出现转院或退出的情况。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接受体外ECMO治疗,方法如下。选择美国美敦力公司及德国MAQUET公司生产的ECMO系统套件包进行治疗,激昂离心泵、空氧混合器及气源、变温水箱等检查好,准备好预充液及肝素。
式,在患者的右侧股动脉和颈动脉的位置进行穿刺,并置管,选择置管型号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体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3例在重以及对辅助流量评估后选择,确保可以将其有效性发挥出来。将股动脉远端的灌注导管安置下来,建立体外ECMO辅助。插管前需要完成肝素静脉注射抗凝的工作,剂量为每千克100U,在患者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情况时需要每小时4U/kg的速度为患者持续泵入肝素。激活的凝血时间应该保持在160~200s。将治疗期间的灌注量调整为每分钟40~220mL/kg,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调整,确保得到更为理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应该维持在65%~75%。在建立完毕并开始进行治疗之后,为患者静脉泵入麻醉药物,确保可以维持麻醉。为患者麻醉的时候应该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患者的血气情况合理的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果是肺功能良好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将其镇静进行停止,拔除气管。心血管活性药物在治疗期间需要逐渐的减少使用,让患者的心肌可以得到充足的休息。定期进行患者膜肺出入口间跨膜压差的监测,在出现流量不变但跨膜压差增大情况下,应警惕膜肺中可能形成血栓。而膜肺内血浆渗漏与否的观察,与膜肺内血栓形成对患者机体气体交换功能有极大的影响,此时应更换膜肺。在ECMO支持期间,对于为进行气管内插管的患者,为使期可保持自主呼吸,需要进行持续机械通气。在机械通气期间,需要控制相关参数,包括调节为同步间隙指令通气模式,并将吸氧浓度调节为30%~60%,呼吸频率调节为10~12次/min,潮气量设置为8~10mL/kg,呼气末正压设置为4~6cmH2O,气道内峰压值设置为25cmH2O。期间还应监测患者肛温,以保证温度控制在36.0°C~37.5°C,必要时采取合理的降温措施。还应该有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在床边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超声心动检查,适当的调整参数。在辅助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逐渐降低ECMO辅助流量。当出现泵流量低于心排量水平的20%~30%,使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静脉氧饱和度>65%,动脉血乳酸水平低于2mmol/L的时候可以停泵,然后根据相关指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治疗期间需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在出现异常的时候及时通知医生作出处理,确保患者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
nlc2022042413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9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