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唐巍
摘 要: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公立医院正面临着来自内外部双重经营压力。就外部市场而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国办医主体逐渐趋于多元化,公立医院面临着民营资本、国外资本的多方竞争。就内部监管环境而言,新医改后药品及耗材加成的取消,使得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产生较大变化,运营成本不断提升的同时,利润空间却被进一步压缩。在此背景之下,传统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已然无法契合公立医院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因此,公立医院需将管理视角聚焦于更为科学的管控手段应用之上,此时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强化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引起了公立医院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明确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概念,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制定完善的落实策略,以期助力公立医院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优化对策
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致使公立医院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环境,若想基于此背景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从根本上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引进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改善传统模式下的运营管理及预算管理模式,实现各项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案,才能更好地推进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推动公立医院实现转型升级
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的充分应用,能够帮助公立医院遵循既定目标指引,实现资源配置水平优化,充分发挥各类资源协同效用,实现各项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通过资源配置驱动,优化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行为,帮助公立医院管理模式逐渐趋于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
(二)满足公立医院战略发展需求
全面预算管理以公立医院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引,实现各项资源合理规划,有序推进预算编制、控制、考核工作,优化创新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助力公立医院实现转型升级。
(三)提升公立医院运营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可以实现财务流、业务流的协同一致,将信息流贯穿于公立医院日常管理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减少传统模式下公立医院内部职能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实现公立医院运营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强化公立医院风险防控力度
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能够实现财务和业务的联动,合理把控各流程节点,明确各业务间的界权限,确保各业务部门实操活动严格控制于权限范围以内,不交叉、不重合,在公立医院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控制系统。针对现阶段公立医院存在的外部环境变化过快,内部管理相对滞后的矛盾,实现有效协同,尽可能规避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风险。
二、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位存在理论偏差
至全面预算管理理论诞生以来,各界针对其功能定位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与分析,通过对各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其中最具备代表性的观点为,全面预算管理是基于战略发展规划指导的手段,通过对机构、企业内部权责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内部管理质量及效率。就功能定位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承担着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落实经营指标的职责,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着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升管理效能的优势。然而,就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现状而言,其功能定位方面体现并不充分,究其原因在于公立医院自身在谋划发展战略规划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部分公立医院关注重点错误,将大部分目光放在通过提升基础设施以及医疗硬件建设水平,实现规模扩张之上。对于公立医院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关注度不足,在对战略规划目标实现细化分解的过程中,专业性不足,同时由于细分过程及具体指标量化难度较大,导致战略执行效果无法满足预期。此外,部分公立医院管理层思维理念较为陈旧,各部门对全面预算的认识不够全面,医院领导、其他部门人员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准确的经营数据支撑,难以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及审批程序,更多的是被动地应对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监督管理要求。重编制、轻执行,并未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全流程监督管控,导致预算执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精细化不足
实践中,部分医院管理层,受错误理念影响,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未将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至公立医院战略发展高度。在设置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时,主任委员人选不当,也并未全面囊括临床、医疗等职能部门,全面参与性不足,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在推进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业财融合深度不足,无法为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提供良好的支撑。此外,部分员工缺乏全面的预算管理知识体系,对预算编制流程了解充分程度不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仅依据财务部门所提供预算编制模板进行粗略填报,对于本部门实际需求明确程度不足。同时,对于医疗行业环境变化把控程度不足,预算编制手段不合理。对于医疗政策改变对公立医院运营产生的影响尚未明确,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进程中,仅对公立医院上一阶段预算编制数据进行简单修改,导致业务发展脱离实际。全面预算管理并未在公立医院内部形成健全的编制、执行、考核、评价的闭环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价值难以有效发挥。
(三)对预算执行过程缺乏动态监督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推动动态监管、动因分析以及差异修正工作的全面落实,是促进全面预算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预算管理发挥管控职能的重要推进。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存在全面预算管理管控手段不完善的问题,实际的管控环节依旧停留在传统的预算数据填报之上,重点关注也在预算资金申请环节之上,动态化监督管控效果并未满足预期。此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公立医院管理层主观意识不重视,同时医院内部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现行的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无法于医院内部HIS医疗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OA办公系统等实现全面对接,业务与财务融合性较差。缺乏成熟规范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系统间数据传输接口不一致,数据孤岛现象较为严重。由于缺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在申报、审批、执行环节的效率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后续预算执行差异结果查询及分析工作的落实。实现动态过程监督管控信息系统的建立健全,实现支撑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发挥应有价值的重要前提,应当充分引起公立医院全体人员高度重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基于当前工作开展需求,积极参与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nlc2022053114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2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