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初中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的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秦超

  摘要:激发教师工作活力是教师整体队伍建设的核心议题,对于学校的创新发展尤为关键。初中民办学校立足区域发展实际,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通常以集团化办学模式为主,办学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宝鸡高新第一中学探索了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的三个路径,包括:着力打造学校文化,引领教师成长;大力优化学校制度,激励教师成长自觉;全力开展继续教育,助力教师成长。
  关键词:民办学校;教师工作活力;德育管理;教师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其中,民办学校的发展是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则是主力队伍。建设一支活力足、干劲大的教师团队,能够极大地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到,学校要构建完善的教师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可见,激发教师工作活力已经逐渐成为实现教师跨越式发展的共识。
  宝鸡高新第一中学自建校以来,结合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借鉴其他民办学校发展的先进经验,始终立足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目标,采取各种措施激发教师工作活力,提升职业幸福感,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激励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尽可能排除非教学常规事务对教师成长的干扰,让教师能够安心干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逐渐跻身于区域名校行列,探索出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路向。我校提出了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的新路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造学校文化,引领教师成长
  文化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而教师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向度之一,其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文化建设水平。因此,打造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带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工作活力水平的提升。然而,一些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缺乏内涵,未能将教师的成长置于突出地位,没有发挥出文化建设对教师的潜在的教育引领价值。通常来说,增强教师活力需要学校文化的不断渗透,让教师在学校文化的影响下,形成自我不断成长的意识。
  (一)结合区域文化,创造性地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宝鸡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文化故事,逐渐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也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文化建设。海棠花为宝鸡市市花,也叫“西府海棠”。宝鸡市每年都会举办以海棠花为题材的文化活动,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学校文化体系构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基于此,学校将海棠花元素融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来,形成具有特色的“海棠文化”,寓意“欣欣向荣、甘于奉献、真诚友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精细化、导师制、全员德育、学科中心”的管理模式,即每一位教师都是“海棠文化”的形象代言人,都要深刻领悟“海棠文化”的精神内涵,积极践行“海棠文化”,鼓励教师在传承“海棠文化”精神的同时,进行自我总结,最终形成了“引领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个,成就一个”的教师文化。
  (二)集中统一教师的思想,以学校文化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学校成立办公室,下设党员学习室、青年团员教师成长学习室等。学校办公室每学期开学初开展“四对照、四查找、四解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专项活动,要求各处室、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活动,明确区、市、省及国家对教师队伍思想、纪律、作风、行为的政策导向,进行自我反思。一是反思以往工作中的消极懈怠、敷衍塞责等问题,以积极饱满的姿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之中;二是吸收党群干部管理的经验,扎实做好学校的党建工作,以便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使他们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不退缩、不推诿、不打折扣,以坚定的思想态度切实做好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坚持“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的理念不动摇,将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作为学校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思想水平。
  二、化学校制度,激励教师成长
  学校要想高质量发展,需建立并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从而让教师以制度为标尺丈量行为,以制度为保障激发创新活力。只有建立在科学规范、张扬个性、创新引领基础之上的学校制度,才能更好地激励教师成长,让教师始终保有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力。
  (一)实行多元评价,引领教师自发进步
  多元评价对于激发教师队伍工作活力尤为重要。只有评价的结果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教师才能感受到极大的满足感,也会在此基础上重拾工作的自信心。例如,学校借鉴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等学校的先进理念,理清常规评价的弊端,立足学校发展的实际,采用全新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不受评价结果的制约。学校在评定教师的教学成果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星级联评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看增量、看变化”的原则,将“学生的学习度和学会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层、分类进行评定,综合考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打破“只拿学科成绩说话”的壁垒,以评价结果倒逼教师实现自我改进,极大地发挥出教师的专长,促使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促进教师建立专业自信,引领教师以坚定、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
  (二)进行课堂改进,促进教师整体发展
  课堂是彰显教师能力的主阵地,只有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才能促进教师整体发展。基于此,学校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国家“双减”政策的要求,将课堂的提质增效作为学校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力,锻炼新课改背景下的必备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发展自我。
  具体而言,学校在长期调研教情、学情的基础上,形成“高新一中课堂教学规范”,包括目标任务、动手自学、展示分享、课堂检测、拓展链接、作业布置等环节。例如,课前以学科组为单位,收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照相应的课标要求,对教材的编写体例、活动设计、图文素材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进而形成全组统一意见,以便更加精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现精准教学。在此期间,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还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其适应教学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

nlc2022071516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605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