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互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尚伟
摘要:新医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是做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新医科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均通过不同形式体现着共同的育人本质,二者在理论逻辑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主要体现在,新医科课程思政拓宽了思政课程的价值载体,思政课程对新医科课程思政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通过转变育人理念、拓宽思政教育渠道、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的现实路径来促使新医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立德树人。
关键词:新医科;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4-0112-04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目标。2018年教育部提出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①,加强“新医科”“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新医科被提及且成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提高人才质量,促进全面发展高等医学教育的新型教学理念。新医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具有共同的价值意蕴,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面向,且应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构筑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
一、新医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涵
(一)新医科课程思政
新医科根植于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之中,与医学事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关系密切,是后疫情时代医学发展的新需求,也是健康中国战略驱使下提出的新任务。不仅对医学教育未来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更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医科要求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培养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新型人才[1]。要求具备新的医学教育建设理念,实现从以往的疾病诊疗提升拓展至预防、诊疗与康养全周期,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促进为中心,新医科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特征也要求更加注重医学教育发展的价值面向,学科育人、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更加明确。育人工作不再是某一课程或某一教师群体的事情,而是所有教师,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结果。因此,作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创新形式,新医科始终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且更加注重通过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人工智能的运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全新的医学教育发展路向,在课程维度应积极思考如何培养适宜时代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一根本问题,在教师层面应深入探索如何将知识的传授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机结合起来的现实路径,新医科因其自身的科学性、时代性,在这方面优势明显,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围绕“立德树人”,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等教育教学全程,努力实现教学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2]。医学院校纷纷从医学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开始探索医学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在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了功夫,但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均有很大局限,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缺乏明确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引。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及变化,新医科课程思政较之以往的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其理念更加明确、内涵更加清晰、领域更加广泛,提出医教产研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多层次、多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简称“五术”),使之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新医科课程思政较之以往的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在具体的思政元素融入路径上逐步从单一的获取路径转向多学科镶嵌融合过度;在内容的选择上也更具时代特色,更加契合医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在协同育人理念的贯彻上,新医科课程思政涉及学科门类和价值面向也更加广泛,能够给予学生提供更多课程价值目标选择。因此,新医科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医学生知识能力提升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培养医疗卫生事业所需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与思政课程在价值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二)医学院校思政课程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阵地[3],思政课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愈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在理论维度把准时代的脉搏,更要在现实维度从不同的面向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新时代青年学子培养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思政课程,熟悉并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增强政治本领、思想本领、行动本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大学生将所学、所思、所为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医学院校思政课程更要在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上下功夫,不仅要考量思政课程对于专业院校的重要意义,更要在思政课程本身的理论和实践维度下功夫,并积极考量二者的互动关系。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新医科背景下的同向同行。
新医科课程思政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均为思政课程拓宽了育人边界,具体而言,提供了众多育人的路径和价值载体。将思政课程与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学科属性相结合,是培养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敬畏生命、救死扶伤好医生的重要抓手。
二、新医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互动逻辑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政课程的根本目标,也是新医科课程思政的价值遵循。这成为了新医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互补的根源所在,基于此根源,二者在理论逻辑上的互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维度。
(一)新医科课程思政的载体可拓宽思政课程价值载体的样式
以往大学生思政理论获取渠道主要依靠思政课程这一单一载体,其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目的,但在医学院校,由于医学生自身学情的特殊性,思政课程通过抽象的理论达到育人的目的效果有限。这主要体现在,思政课程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由于缺乏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互动,导致难以正确地把握其他学科、学情的特殊性,教授内容与受众学生的契合度不高,内容固定且形式单一。然而,形式终究是内容的载体,好的载体可使内容更易被受众群体接受,价值载体对价值观的形成与否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就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而言,抽象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育人目的的实效上自然就会大打折扣。新医科课程思政很好地弥补了思政课程的局限,拓宽了思政课程的视野,形成了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性落实于课程单元则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互动上。
nlc202208121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7467.htm